血清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的相关性研究

2019-05-30 02:12邵明希李圣杰滕济森章煜东曹文俊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补体晶状体先天性

邵明希 李圣杰 滕济森 章煜东 曹文俊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检验科 上海 200031)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可以致弱视或致盲的儿童眼病,临床上将出生后第1年发生的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混浊称为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具有视力明显减退、眼球震颤、斜视、畏光等特点,如未及时发现,可持续数年之久。Pi等[1]对我国西部学龄儿童视力障碍进行调查发现,先天性白内障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是0.1%。据国外文献[2]报道,全世界每年失明儿童中10%~38%是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是儿童可治性致盲和弱视的首位病因。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较为复杂,传统观点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亲孕期内感染等密切相关。Malathi等[3]研究表明,母亲在妊娠前或妊娠中感染病毒,造成身体免疫系统改变,从而可能造成新生儿晶状体混浊,提示先天性白内障与妊娠期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补体系统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机体免疫调控的重要环节,对维持机体免疫自稳方面有重要作用[4]。补体C3处于补体3条激活途径的枢纽位置,同时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因此,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外周血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先天性白内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本院眼科确诊并收治入院的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先天性白内障诊断标准[5];②年龄<20岁;③本院眼科住院患者。排除标准:①有先天性白内障以外的其他眼部疾病;②眼部感染史;③有眼外伤史,接受过眼部手术者;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肿瘤,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等)。对照组入选标准:①正常体检人群;②排除白内障及其他眼科疾病;③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良性或恶性肿瘤等严重全身系统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详细询问病史,采集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血压、视力、垂直杯盘比、中央角膜厚度、眼轴、体重、身高、疾病史等资料。采用空腹静脉血,3 000 转/min×10 min离心分离血清;采用罗氏Modula P800全自动生化仪对血清补体C3水平进行检测。定标液及试剂均为罗氏原装配套试剂,质控使用罗氏原装配套质控液。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复核后录入Excel 2007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2组间分类变量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2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然后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眼部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55例,年龄0~19岁,平均(6.75±4.47)岁;病程0.19~19.00年,平均(2.32±3.75)年;17例患者有遗传史;其他眼部参数及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基本情况

注:BMI为体重指数

2.2 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纳入先天性白内障患者5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对照组5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2组间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74,P=0.785)。先天性白内障组平均年龄为(6.75±4.47)岁(0~19岁),对照组为(7.22±4.36)岁(1~19岁),2组间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550,P=0.584)。先天性白内障组血清C3水平显著低于男性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598,P<0.001)。根据性别差异对纳入人群进行亚组分析,男性先天性白内障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男性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3,P=0.033);女性先天性白内障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女性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9,P=0.002)。以上详见表2。

表2 先天性白内障组与对照组间C3水平情况(mg/dL)

根据纳入的患者是否有家族史进行亚组分析,发现补体C3水平在家族史阳性[(96.70±15.86) mg/dL]和家族史阴性[(95.69±15.48) mg/dL]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214,P=0.832)。

2.3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通过对性别、年龄、血清补体C3水平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补体C3为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外周血补体C3降低者患先天性白内障的可能性是未有以上危险因素者的1.045倍(P<0.05)。详见表3。

表3 先天性白内障组与对照组外周血血清补体C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Pearson相关性分析 通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眼部参数进行分析,发现先天性白内障组的血清补体C3水平与年龄(t=0.939,P=0.366)、病程(t=0.566,P=0.582)、眼压(t=0.377,P=0.713)、杯盘比(t=1.090,P=0.297)、中央角膜厚度(t=1.238,P=0.239)、眼轴(t=0.082)等均无相关性,与视力(t=2.425,P=0.031)呈正相关性(表4)。

表4 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眼部参数Pearson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先天性白内障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遗传、母亲孕期内感染、新生儿出生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补体C3水平在先天性白内障患者中显著下降,且与患者的视力呈正相关,表明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血清补体系统由酶、结构蛋白识别蛋白和调控蛋白等组成,在不同激活物的作用下,识别蛋白可分别由3种途径激活(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补体系统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效应及其放大系统,是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桥梁,也是机体适应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的效应机制[6]。同时,补体C3在促进病毒黏膜侵入、储存与传播、感染免疫细胞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7]。

相关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异常在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病毒感染可能在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Mahalakshmi等[8]对印度593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10 d~12个月)的血清标本进行了包括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特异性抗体IgM、IgG、Torches的检查,发现怀孕期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和弓形体等都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具有相关性。李卫红等[9]研究表明母体孕期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等)是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此外,有学者研究表明补体的异常与多种眼部疾病具有相关性。Li等[10]的研究表明,老年女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外周血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补体C3水平可能参与老年女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我们前期开展老年性白内障与补体C3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外周血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下降,提示补体C3水平可能参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11]。葛慧敏等[12]的研究显示,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发病过程中,血清补体C3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AMD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白内障组血清C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与以上研究结果一致。然而,时杰等[13]对老年性白内障的房水研究显示,IgG、IgA、IgM、白蛋白、C3及C4 含量均比对照组高(P值均<0.05);经过针刺治疗后,补体C3、C4均下降,患者症状有所改善。陈翠真等[14]研究显示,老年性白内障房水中C3、C4、IgG、IgA、IgM等含量都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白内障类型的差异(老年性白内障与先天性白内障),检测标本种类的差异(房水与血液),样本例数差异较大(20例与55例)等。综合以上研究提示,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但有待大样本研究进行验证。

血清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可能并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可能是补体C3水平的变化引起组织或细胞的炎症、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晶状体相关蛋白的变性。目前多数研究[3,15]显示,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相关。晶状体含有多种抗原成分,以α晶状体蛋白、β晶状体蛋白、γ晶状体蛋白等蛋白为主,其他抗原成分与视网膜、角膜等的某些成分相同[16]88-89。外周血及房水中补体C3水平的变化会导致晶状体的免疫变化及炎症反应[16]383-387,从而引起蛋白变性及代谢紊乱。当晶状体代谢受损时,钠和水积蓄在晶状体内, 使晶状体失去了钾等物质,代谢紊乱会导致晶状体纤维膜的理化特性发生改变, 继而影响晶状体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转运和分布[17],从而可能使晶状体内的蛋白性状发生改变。因此,血清补体C3可能参与了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引起患者眼部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使晶状体发生部分或全部混浊,继而引起先天性白内障。此外,补体C3水平降低可能是先天性白内障的继发性结果,但相关文献缺失,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补体C3是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OR=1.04,P=0.002,95%CI:1.017~1.07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补体C3水平与患者视力呈正相关,血清补体C3水平下降越多,视力越差。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血清补体C3可能参与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

本研究首次探讨了血清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之间的相关性,但还存在以下缺陷。①由于先天性白内障在我国的发病率较低,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约为0.1%[1],因此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的相关性研究亟待开展。②本研究为初步探讨血清补体C3与先天性白内障之间的相关性,未深入研究具体发生机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外周血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下降,且血清补体C3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存在正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补体C3水平下降是先天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因此,本研究表明补体系统激活可能参与了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

猜你喜欢
补体晶状体先天性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不同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肌酐、白蛋白、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
儿童先天性晶状体半脱位术后房水中细胞因子的连续观察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