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儿中的水平变化及作用机制

2019-05-30 02:12金国松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变应原计数重度

金国松

(浙江省嵊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嵊州 31240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一种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痒、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病情反复且迁延难愈,与鼻窦炎、中耳炎、哮喘等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1]。近年来,儿童AR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2]。有研究[3-4]发现,炎性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 EOS)参与了AR的发病进程,但针对AR患儿白细胞介素-25(interleukin-25, IL-25)、IL-33及EOS水平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分析AR患儿外周血中IL-25、IL-33和EOS计数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AR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59例AR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对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涕、流泪、眼痒、充血、肿胀这8个症状进行评分,将0~5分的患儿纳入轻度组(n=27),6~10分的患儿纳入重度组(n=32)。选取同时期参与体检的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轻度组男性1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12.28±2.05)岁,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21.05±4.11)kg/m2;重度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12.85±2.33)岁,BMI为(21.16±4.17)kg/m2;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12.52±2.19)岁,平均BMI为(21.11±4.23)kg/m2。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研究对象及其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各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经抽血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确诊为AR,且至少存在一项变应原(+++)。病例排除标准:合并存在萎缩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其他鼻部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变应原检测 采用MAST型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户尘螨、蟑螂等35种变应原,各类变应原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SIgE)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

1.2.2 炎性因子及EOS水平测定 抽取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静脉血4 mL,静置30 min,于3 000转/min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80 ℃环境中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血清中的IL-25及IL-33水平,所有操作均按照说明严格进行。统计所有血清中的EOS计数,比较各组的炎性因子(IL-25、IL-33)水平及EOS计数水平。

2 结果

2.1 3组研究对象炎性因子及EOS水平比较 轻度组、重度组患儿的IL-25、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的EOS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和对照组(P<0.05;表1)。

2.2 AR与炎性因子及EOS的相关性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R与患儿IL-25、IL-33及EOS水平呈正相关(r=0.765,0.855,0.863,P<0.05)。

表1 3组研究对象炎性因子、EOS水平比较()

注:a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b示与轻度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AR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多数患者在儿童时期便已确诊为AR,若不及时治疗则易出现变应性哮喘、分泌性中耳炎及鼻息肉等并发症,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因此AR患儿的临床治疗尤为重要。有研究[5]发现,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在AR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针对患儿血清IL-25、IL-33水平变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分析AR患儿外周血中IL-25、IL-33和EOS计数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AR患儿的合理干预提供参考。

通常认为Th1/Th2失衡是AR的主要发病机制[6]。IL-25和IL-33均属于Th2产生的炎性因子,其中,IL-25是Th2细胞免疫应答的趋化因子,可调节黏膜免疫反应,促进免疫应答与Th2细胞分化,加剧变态反应和Th2细胞过敏反应[7-8];IL-33可通过诱导IL-4和IL-5表达促进Th2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致使炎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AR患儿和重度AR患儿的IL-25和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且重度AR患儿的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轻度AR患儿,进一步分析发现,IL-25、IL-33水平均与AR呈正相关。这是因为,IL-25可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κB)及应激活化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APK)等细胞因子的转导通路,激活炎性因子及炎性递质的释放,增加气道炎性反应,诱导AR的发生[9];同时可通过IL-13作用于上皮细胞,诱发鼻黏膜损伤、鼻甲肥大及呼吸道重构,使鼻腔更为狭窄,加重AR患儿临床症状。IL-33则可通过结合ST2,激活MAPK和NF-κB,促进幼稚T细胞转化为Th2细胞因子,诱导Th2细胞聚集在鼻黏膜,释放炎性因子参与AR的发生[10]。此外Th2细胞也可反向促进IL-33的分泌与释放,加速AR的疾病进展。轻度AR患儿虽然症状轻微,但体内IL-25和IL-3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可忽略轻度AR患儿的治疗。通过及时有效治疗轻度AR患儿,降低其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平衡,进而有效缓解病情,从而降低轻度AR患儿进展为重度AR患儿的概率,这对AR患儿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EOS是人体固有的一类免疫细胞,功能多样,常见于变应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多种疾病,其计数水平变化对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有研究[11]发现,EOS计数的增加是AR的特征性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AR与患儿EOS水平呈正相关。这是因为,IL-25可通过IL-5聚集EOS,抑制EOS细胞凋亡,致使EOS浸润的发生;IL-33可通过诱导Th2细胞的分泌,间接诱导EOS的增殖与活化。同时,IL-33还可促进ST2受体的增加,IL-33与EOS表面ST2受体结合后,经过信号转导,可促进EOS在鼻黏膜的聚集,提高血清EOS水平。另外,本研究发现,轻度AR患儿的EOS水平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但重度AR患儿的EOS水平与健康儿童差异明显,表明随着IL-25和IL-33水平的升高,EOS水平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升高。因此,临床上一方面可通过检测AR患儿炎性因子与EOS水平判断患儿疾病进展程度;另一方面可依据炎性因子及EOS水平展开相应免疫治疗,进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AR患儿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炎性因子和EOS在AR患儿中的水平变化明显,对AR患儿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但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本研究并未动态全面追踪AR患儿炎性因子及EOS的变化趋势,这也将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

猜你喜欢
变应原计数重度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古人计数
992例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分析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宫斗剧重度中毒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