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2019-06-01 02:41郭丽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大叶滴度性肺炎

郭丽

作者单位:100006 北京,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占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1]。MPP感染主要发生在肺间质,肺实变不明显,故该病的胸部X线表现主要为间质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改变,仅少数呈大叶性肺炎改变。近年来,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MPP有逐渐增多趋势,包括重症难治性肺炎报道明显增多,严重危及患儿健康[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4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可能影响儿童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期发现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检测指标,为今后及早发现重症病例,避免或减轻严重后遗症提供新的思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14例儿童MPP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52例、女62例,平均年龄(4.26±2.27)岁。患儿入选标准参考《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3]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年修订版)》[4],同时满足以下4点:①存在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发热、干咳为主;②体征不明显,可有呼吸音低,干、湿性啰音;③胸部X线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门影增宽、支气管肺炎表现、间质性肺炎表现、大片高密度影;④单次血清抗体滴度≥1∶160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排除标准:①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衣原体肺炎及肺结核;②院外应用任何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者。根据影像学表现不同将114例MPP患儿分为以下2组。①大叶性肺炎组(40例):入组患儿均符合胸部X线检查存在单侧或双侧多层面大叶高密度肺实变。②支气管肺炎组(74例):入组患儿均符合胸部X线改变为非大叶性肺炎(斑片影、肺门影增浓、间质性改变)。

1.2 研究方法 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本研究纳入的观察指标包括患儿性别、年龄、入院时病程等临床特征及实验室化验结果,分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按P<0.05,筛选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年龄、发热、支原体抗体滴度、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性别、白细胞(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2.2 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以大叶性肺炎发生的人数为因变量,对单因素结果P<0.05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赋值(见表2),结果显示年龄较大者(OR=1.278,P<0.05)、发热(OR=3.353,P<0.05)、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OR=4.755,P<0.05)是大叶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且病情轻重不同,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容易发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或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导致多脏器损害,严重危及儿童的生命及生存质量。需要高度重视支原体(MP)感染,如何早期判断或预测MPP病情轻重,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本研究通过收集患儿病程、性别、年龄、发热等临床特征,血常规及CRP、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等实验室检查结果与胸部X线结果数据,分析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MPP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主要有吸附、直接侵入和免疫学发病机制等学说[5]。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学发病机制对本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肺部病理改变与其密切相关,而肺部病理改变又影响影像学表现[6],MP感染后肺部大叶性炎症改变是机体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的表现。虽然儿童MPP影像学表现较为多样且无特异性,但是婴幼儿MPP多见斑片影、片状密度增高影或间质性病变[7],而学龄前及学龄儿童MPP主要表现为肺段或肺叶实变影[8]。分析其原因可能为大年龄儿童MP再感染机会比小年龄儿童多,具有高亲和力的IgG成为机体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部分患儿早期可能没有或较弱地产生IgM和IgA[9]。孙慧明[10]研究表明,早期特异性IgM和IgA抗体产生不足,抗体发挥调理作用不足,进而影响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此外,Youn等[11]也发现,大年龄MPP大叶性肺炎患儿的MP抗体4倍及4倍以上升高的比例要高于支气管肺炎组;进而也表明,病情较重的MP大叶性肺炎MP抗体早期阴性,后期4倍以上升高者较支气管肺炎组多,说明双份血清抗体检测的重要性,以避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漏诊。MP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上呼吸道咳嗽最为常见,可伴或不伴发热。本研究表明,大叶性肺炎组发热比例(34/40)高于支气管肺炎组(44/74),与Jiang等[12]研究结果一致,年龄较大儿童容易感染高载量MP而出现高热。

表2 肺炎支原体肺炎胸部X线表现的相关因素与赋值

表3 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如何应用客观指标来预测重症MPP发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监测血清的某些指标可以评估MPP的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判断病情的轻重。本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以及高CRP值为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非独立危险因素,但单因素分析结果仍提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越高,胸部X线炎症反应越重,与Wang等[13]研究结果一致。重症MPP患儿在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聚集,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对MP更为易感,发病后更易进展为大叶性肺炎。此外,有研究发现,患儿高CRP水平,为重症MPP急性期的独立相关因素[14]。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于儿童MPP仍需关注血常规的各项指标。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发热、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是儿童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利于早期判断或预测MPP病情轻重,从而给予相应的治疗。

猜你喜欢
大叶滴度性肺炎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
胸部平扫对儿童大叶性肺炎的诊断价值及治疗前后图像特征分析*
咏松
大叶绿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