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肖青针灸防治难治性面瘫经验

2019-06-03 10:48刘涛孙颖颖金肖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面肌面神经面瘫

刘涛孙颖颖金肖青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医院

难治性面瘫是由于患者面神经损伤严重、早中期失治误治等原因,致使症状恢复时间较长,或存在明显的面肌运动障碍、眼睑下垂、鳄鱼泪、倒错现象等后遗症而形成的[1]。金肖青教授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浙江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金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经验丰富,对针灸治疗各类常见病及疑难病有独特的思维和临证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金师防治难治性面瘫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灵枢·经筋》曰,“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僻,眦急不能卒视”“足阳明之筋……其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金师认为,面部是手足阳明经所在,也是手足少阳、太阳经所过或起止的部位,还有任督脉、肝足厥阴经支脉,共有9条经络在这里走行,临床上要根据经络走行部位的病情判断经气盛衰,来取穴治疗。早期多由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少阳、阳明、太阳经络,致使面部经气阻滞,筋肉纵缓不收;而正气不足或痰湿体质者,经络阻滞日久,痰、瘀、虚等病理因素夹杂,脉络失养,导致面瘫日久迁延不愈。

2 预后判断

在面瘫早期就需要对疾病进行预后判断,不仅可以评估面瘫的严重程度、预后转归情况、是否可能发展为难治性面瘫,还有助于理清诊疗思路,加强医患沟通,获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提高疗效,最大程度上预防难治性面瘫。金师常从以下方面进行预后判断。(1)病毒感染:若面瘫伴有眼裂耳后和耳内疼痛,外耳道及耳廓部位疱疹等,可能有病毒感染,恢复时间较长。(2)严重程度:若面瘫伴有眼裂较大,或下睑外翻,一侧表情肌完全瘫痪,面神经功能评分[2](House-Brackmann)在5分以上,发病1~2周患侧面神经传导测定[3]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不足健侧10%,针极肌电图检测不到自主收缩的电信号时,难治性可能较大。(3)针刺前后改善程度:如针刺后患者抬眉、闭眼、怂鼻、鼓气、露齿等动作与针刺前比较好转不明显,则面瘫较为难治。(4)自身情况: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对预后影响较大。有的患者虽然面神经完全麻痹,但年纪轻,平时身体健康,即便有病毒感染,预后也较好。年老体弱的患者,或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成为难治性面瘫可能较大。

3 分期防治

为防止患者成为难治性面瘫,对于判断预后较差的患者,金师采用分期治疗。根据面瘫的诊治规律将其分为3个时期:急性期,面神经水肿进展期,发病1周内;恢复期,发病3个月内;后遗症期,发病3个月至半年以上。另外也有将急性期后1周(7~15天)称为静止期。

3.1 急性期 此期风邪初入,病在皮毛肌肤,面部常有麻木、板滞感,治以疏风祛邪、透邪外出为主,取穴宜少而精,手法应轻浅,并配合远道取穴。取穴:患侧阳白、迎香、地仓、颊车、牵正、双侧风池、合谷、太冲等。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灸治疗的同时可配合使用激素、穴位注射、抗病毒(如有病毒感染)等方法[4]。不能使用激素者,可使用三寸针神道穴透刺筋宿。金师强调,此期防治的重点在于不可使用透刺、深刺、密集刺或电针等强刺激手法,避免加重局部水肿,导致面神经因受压进一步损伤,加重病情。

3.2 恢复期 金师认为,此期病程长,病势稳定不再进展,这个时期应平衡肌群力量,给予针对性治疗。常规使用透刺的方法:额纹消失,眼裂增宽,抬眉、蹙眉困难者,取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承泣透四白、瞳子髎、头维等;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气漏风,食物滞留者,取地仓透颊车、迎香、颧髎、下关、水沟、承浆等;耳后疼痛,取翳风、风池。远道取穴,可取合谷、足三里、太冲等穴益气活血,激发经气。留针20分钟,间歇动留针,隔日1次。周末可配合使用揿针。

金师注重患者的细节变化,每次治疗前均要求患者做各种面部运动,观察肌群恢复情况。恢复好的,局部减少刺激,避免刺激过量导致面肌痉挛、倒错等后遗症;恢复较慢的肌群,可以增加局部刺激,并要求患者锻炼患侧面肌。除普通针刺外,金师常在面瘫较重的部位配合使用闪罐、拔罐治疗。罐印紫黑色处,每次附近着重拔罐,直至颜色变浅,并用弥可保穴位注射营养神经。金师主张在面瘫的治疗过程中慎用电针,避免或减少面瘫患者在后遗症期出现倒错、面肌痉挛、联带运动等情况。

3.3 后遗症期 对于少数未能在3个月内痊愈,进入后遗症期的患者,金师认为只要治疗得当,大部分患者最终也能逐渐恢复。面瘫后遗症期以面肌瘫痪、面肌痉挛、联带运动、“鳄鱼泪”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对于难以恢复的面肌瘫痪,金师在沿用恢复期治疗方法的同时,针对明显气血不足、络脉空虚者,常予老十针、腹针等扶助正气。对于面肌痉挛、倒错等症状,应避免局部强刺激,采用头皮针、远道穴、巨刺法刺激健侧相应穴位。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2017年10月16日初诊。右侧口眼歪斜6天。患者6天前晨起时突然发现右侧口眼歪斜,伴面部麻木、闭目困难等,发病2天前有右侧耳后疼痛。发病当天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诊断“面神经炎”,予抗炎、营养神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现来我科就诊。刻诊:闭目右侧眼裂0.6cm,右侧额纹消失,鼻唇沟消失,人中沟、口角歪向左侧,颦额、皱眉、鼓腮困难,伸舌居中,H-B评价Ⅵ级。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巴氏征(-),感觉及共济运动正常。身形壮硕,舌偏红,苔腻,脉弦滑。2017年10月18日行面神经传导测定,患侧潜伏期延长,与健侧比较,患侧波幅多数为10%以下,最低为2.6%,最高19.3%,提示恢复时间较久,有较大可能成为难治性 面瘫。见表1。

表1 2017年10月18日面神经传导测定值

经分析辨证,考虑病机为风痰阻络,金师予分期治疗。急性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取患侧阳白、迎香、地仓、颊车、牵正等穴浅刺,配合双侧风池、合谷、丰隆、太冲等远道穴,隔日1次。恢复期使用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瞳子髎、头维、四白、睛明、颧髎、水沟、承浆,双侧合谷、风池、公孙、丰隆。针刺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过程中,金师发现其面瘫恢复速度较慢,究其原因,患者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史,长期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mg qn”降脂,嘱面瘫治疗期间停药,并使用揿针、闪罐、穴位注射、针刺蝶腭神经节等方法治疗,面瘫恢复加快。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口眼歪斜基本恢复,但在复诊时发现轻微的右侧下眼睑痉挛,于是立即停止患侧局部针刺,健侧四白、颧髎、地仓等穴巨刺,并配合使用远道合谷、太冲、内庭等穴,每周治疗1~2次。1月后,后遗症也基本消失,患者面瘫痊愈。2018年2月28日面神经传导测定显示,与健侧比较,虽然患侧波幅多数提高到10%以上,但全部仍在健侧波幅的15%左右,提示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与神经损伤恢复程度不匹配。见表2。

表2 2018年2月28日面神经传导测定值

按:本病案中,患者疾病初期预后判断成为难治性面瘫可能性较大,虽经金师积极治疗,但因面神经损伤较为严重及他汀类药物的影响,面瘫治疗疗程长达4个月,并出现了轻度后遗症,成为难治性面瘫。治疗过程中,金师较为全面地使用了预后判断、辨证取穴、分期治疗等多种手段,防与治相结合,使患者的难治性面瘫最终得以痊愈。据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骨骼肌疼痛、无力等副作用[5],可能影响面肌恢复。患者非心血管高危患者,故可试验性地短期停药,待面瘫痊愈,再继续服用。患者面瘫痊愈后再次行面神经传导测定,与前次相比,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较正常值差距明显,可能面肌恢复与神经恢复未能完全同步,现未有相关研究,具体原因还待进一步探讨。

5 结语

难治性面瘫,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程长、症状显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但依据其定义,面瘫只有当症状恢复时间较长,或存在明显后遗症时才可诊断为难治性面瘫。若等面瘫发展为难治性面瘫再行规范治疗,不仅病程延长、症状加重,还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减少恢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可能成为难治性面瘫的患者提前进行有效预防和治疗。

金师认为难治性面瘫虽病位在面部,却是经络气机不畅、脏腑阴阳失衡在局部的集中反应,其病因病机为面瘫日久,痰、瘀等病理因素阻滞经络或正气不足、脉络失养,导致疾病迁延不愈。主张在面瘫早期即进行预后判断,对有发展为难治性面瘫趋势的患者进行分期规范治疗,治疗过程中在辨证基础上予以祛瘀、化痰、扶正,兼顾整体把握与局部细节变化,中西医结合,以求更好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面肌面神经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大型听神经瘤手术:如何平衡肿瘤全切和神经功能保留
针灸联合面部推拿治疗面瘫效果好
前庭神经鞘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眼皮乱跳警惕面肌痉挛
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