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生肌膏外用治疗足背外伤性创面疗效观察

2019-06-03 03:17马一平胡成挺孙飞娜林红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外伤性清创换药

陈 林 马一平 胡成挺 孙飞娜 林红明

作者单位:舟山市中医院骨科(舟山 316000)

足背开放性创面修复方法主要为清创后换药,待创面新鲜采取植皮或皮瓣覆盖,但存在清创及换药时间长、植皮及皮瓣手术创伤相对高、皮瓣治疗创面臃肿不美观等缺点,临床处理不当可导致创面感染、难愈。为探索一种经济、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舟山市中医院足踝外科运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生肌膏外用序贯治疗足背外伤创面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2月—2018年6月舟山市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60例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外伤性足背软组织缺损;(2)选择AO分型中IO2~IO4型。AO开放性皮肤损伤分型标准[1]:IO1皮肤由内向外刺伤;IO2皮肤由外向内破损<5cm,边缘挫伤;IO3皮肤由外向内破损>5cm,挫伤严重,边缘失活;IO4严重的全层挫伤、擦伤、广泛开放性脱套,皮肤缺损;IO5广泛的脱套伤。排除标准:(1)年龄≤18 岁或≥70 岁;(2)合并糖尿病及脉管炎患者;(3)合并患肢主要血管神经损伤或骨折者;(4)妊娠或哺乳女性患者;(5)接受我院初次治疗前在外院有超过1周的治疗史。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急诊彻底清创,清创后根据创面大小裁剪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间断缝合固定,透明膜封闭敷料,连接引流及冲洗管,连接负压装置,检查密闭性,保证持续负压吸引(压力维持在 200~250mmHg,1mmHg=0.133kPa),若引流过程中引流管被凝血块或渗出物堵住,以生理盐水冲洗保证引流通畅。7天拆除创面敷料,若创面有分泌物或坏死组织继续清创后更换VSD装置,继续持续负压吸引;7天后拆除VSD装置检查创面,7天检查创面1次,直至创面无分泌物后使用生肌膏外用换药,每天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给予急诊彻底清创后创面VSD装置覆盖持续负压吸引,7天后拆除VSD装置检查创面,若创面有明显坏死组织或分泌物,继续清创更换VSD装置持续负压吸引,直至创面无分泌物后采用普通方法换药,每天1次,直至创面愈合。

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每次清创时均留取创面组织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检查,首次清创时常规采用头孢呋辛钠针1.5g,静滴,每天2次预防感染。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创面感染。

2.2 生肌膏组成及制剂 生肌膏为本院制剂室制成提供,方药组成:象皮粉35g,生血余25g,生龟板、生地各 50g,当归 25g,生石膏 60g,生甘石 100g,蜂蜡135g,麻油1000g。生产工艺:象皮切碎后用滑石粉烫鼓起成焦黄色,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生血余除净杂质,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洗净晒干;生龟板去净生肉杂质,砸碎;生石膏、生甘石粉碎成细粉过120目筛。将麻油倒入洁净的溶器内加热至沸,先加入生血余至粥样,将杂质捞出,加入生龟板至栗子皮色,再加入生地、当归至焦脆无泡沫后捞出三药残渣,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加入生石膏粉、生甘石粉成黑褐色。将蜂蜡用容器溶化后过滤加入麻油内,充分熔融后降温,稍凉后加象皮粉,不断搅拌均匀成膏状为止,装入洁净容器内备用。

2.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VSD装置更换次数、创面愈合时间、换药后7、14、21天创面缩小率。创面缩小率=(治疗前创面面积-测量时间点创面面积)/治疗前创面面积×100%[2]。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54岁,平均(34.1±1.8)岁,左足12例,右足18例,创面面积(3.9~8.4)cm2,伤后就诊时间(0.5~8.0)h,平均(3.4±0.7)h,足背创面 AO(内固定研究学会)分型:IO(开放性皮肤损伤)28例、IO3 16例、IO4 6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 11例,年龄23~56岁,平均(35.1±2.4)岁,左足 16 例,右足 14 例,创面面积(4.1~8.7)cm2,伤后就诊时间(0.5~8.5)h,平均(3.6±0.5)h,足背创面AO分型:IO2 7例、IO3 17例、IO4 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2 两组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VSD装置更换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VSD装置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VSD装置更换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VSD装置更换次数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肌膏外用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 VSD装置更换次数(次)2.3±0.7*2.6±0.4创面愈合时间(天)25.2±3.4*31.7±2.9

3.3 两组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治疗后7、14、21天创面缩小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换药治疗7天,创面缩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14、21天,治疗组创面缩小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治疗后7、14、21天创面缩小率比较(%,±s)

表2 两组足背外伤性皮肤缺损患者治疗后7、14、21天创面缩小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对照组: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肌膏外用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0 30治疗后7天15.07±2.05 14.82±2.17治疗后14天60.71±3.46*46.72±2.68治疗后21天80.36±2.04*63.27±2.49

4 讨论

开放性创面外科治疗基本原则为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充分引流、排除分泌物,有效覆盖创面,防止感染。封闭式负压引流术通过引流敷料覆盖及生物透明膜封闭创面,阻隔创面与外界的直接接触,减少细菌定殖、感染,且装置连接负压后持续负压吸引保证充分彻底引流的同时,又能防止细菌通过管路的逆行性感染,降低创面感染的机率[3-4]。负压引流技术同时还具有改善创面血供、促进创面生长因子释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作用,在创面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5]。陈志永[6]运用VSD治疗四肢严重感染创面后一次性游离植皮,发现创面愈合快,方法简单有效。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比较,减轻了医生临床工作负担,减少了创面频繁操作和暴露机会,降低了换药痛苦,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生肌膏是中医外治药物。王小亮等[7]报道,象皮生肌膏能提高大鼠压疮创面中新生肉芽组织中纤维结合蛋白含量,对创口愈合有促进作用。李云涛等[8]及张月娟等[9]运用象皮生肌膏研究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试验,分别发现其能促进肉芽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促进伤口愈合。本研究中生肌膏主要方药为象皮粉、生血余、生龟板、生地、当归、生石膏、生甘石组成,具有生肌长皮、活血养血之功效。本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缩小率(14天、21天)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生肌膏外用序贯治疗足背外伤性创面能促进创面修复,缩短愈合时间,临床疗效良好。

猜你喜欢
外伤性清创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两种清创方法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观察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