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结合脐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2019-06-03 03:17王敏磊徐珊珊邬成霖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火针神经性乳膏

王敏磊 徐珊珊 邬成霖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皮肤科(王敏磊、邬成霖)、针灸科(徐珊珊)(杭州 310021)

神经性皮炎又称为慢性单纯性苔藓,中医称之为“牛皮癣”、“摄领疮”等,是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皮肤疾病,以阵发性的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样改变为特征。该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作时剧痒难忍,具有病情反复、病因复杂等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1]。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反复摩擦、搔抓以及情志、精神等因素相关。笔者用火针结合脐针治疗神经性皮炎,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神经性皮炎患者72例,按入组时间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临床皮肤病学》中神经性皮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2)选取发病于颈后、手肘、骶尾部、手腕、足踝等部位,病程6个月以上,皮损呈苔鲜样改变,具有强烈的瘙痒感的典型患者;(3)年龄16~60岁。

1.3 排除标准 (1)皮损部位合并有细菌或真菌感染者;(2)患有重大内科疾病患者;(3)孕妇及哺乳期妇女;(4)既往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有过敏史患者;(5)晕针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卤米松乳膏(厂家:香港澳美制药厂,规格:15g/支,批号6181594)适量涂抹于患处,2次/天,连续涂药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火针结合脐针治疗,连续治疗2周。火针:选取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患处后予75%酒精消毒皮损局部,医者右手持火针针柄(火针直径为0.80mm),左手持酒精灯,将针身斜45°置于外焰上烧至发白,由皮损边缘向中心垂直点刺,深度约0.2~0.3cm,疾入疾出,点刺间距约为0.5~1cm,皮损增厚明显处可稍密集性点刺,如点刺后有少量出血或渗液,在其自然流尽后用干棉球止血。术后操作部位禁水24h,切忌搔抓。每4天治疗1次。脐针:取仰卧位,用75%酒精消毒脐部,取四正位,即坎位、震位、离位、兑位(八方分类定位参《易经》的后天八卦图),选用0.25mm×40mm针灸针按坎位、震位、离位、兑位的顺序,以脐蕊为中心依次沿脐壁呈放射状进针,进针角度为 30°,深度为 0.8~1 寸,留针 30min,每2天治疗1次。

2.2 观察指标 根据WHO神经性皮炎诊断标准结合赵辨改良的EASI评分法[3]的相关判定方法进行拟定,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皮损面积大小、皮损浸润肥厚程度及患者自觉瘙痒程度进行评分。(1)皮损面积,0 分:无皮损;1 分:<5cm2;2 分:5~10cm2;3 分:>10cm2。(2)皮损厚度,0 分:皮肤光滑平整;1 分:略高于正常皮肤;2分:明显高于正常皮肤;3分:呈重度肥厚及苔藓样变。(3)瘙痒程度,0分:无瘙痒;1分:偶有瘙痒,发作时间较短,不注意可忽略;2分:阵发性瘙痒,偶有搔抓,轻微影响作息;3分:瘙痒持续难忍,需多次搔抓,严重影响生活作息。

2.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相关标准拟定:(1)临床痊愈:治疗指数≥90%;(2)显效:70%≤治疗指数<90%;(3)有效:30%≤治疗指数<70%;(4)无效:治疗指数<30%。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者构成比(%)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36例,男17例,女 19 例,平均年龄(33.23±3.21)岁,平均病程(18.37±1.45)个月;治疗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平均年龄(35.51±2.14)岁,平均病程(18.56±2.33)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的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皮损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2。

表1 两组神经性皮炎患者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对照组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给予卤米松乳膏+火针+脐针治疗

组别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例数36皮损面积 皮损厚度 瘙痒程度2.21±0.17 1.13±0.24*2.30±0.28 1.09±0.18*2.03±0.19 0.98±0.14*36 2.23±0.15 0.52±0.32*△2.33±0.21 0.67±0.27*△2.07±0.22 0.45±0.20*△

3.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神经性皮炎临床治疗较困难。西医常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及冷冻、点阵激光等物理治疗。卤米松是一种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抗炎抗过敏作用强大,在神经性皮炎治疗中起效迅速,疗效较好,临床中常常作为首选药物使用。但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外用药物停药后易于复发,长期使用会产生多毛、局部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且卤米松对于角化肥厚的皮损渗透性差、角质剥脱作用欠佳,对于越肥厚的皮损疗效越差[5]。

中医认为,该病虽病位在肌肤,然基本病机在于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和,风毒、湿热之邪客于肌肤腠理,或因情志不舒,气郁化火,日久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火针疗法是一种较为独特的传统针灸疗法,可增加人体阳气,扶正祛邪。火针直接针刺患处可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去腐生肌等多种功效,同时还能提高外用药物的渗透性,增强外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研究证明,火针的热力通过皮肤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加快皮损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和代谢物的吸收,抑制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消炎、镇痛、止痒之功。火针治疗皮肤病获得较好疗效[6]。本研究取四正位(坎、震、离、兑)以通调肾、肝、心、肺四脏。肾居坎位,五行属水,可调内分泌;心居离位,五行为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本位可治气血病,有美容作用;肝居震位,五行为木,主治月经病、情绪病,可改善色素沉着;肺居兑位,五行为金,肺主皮毛,主治皮肤病。通过针刺四正位可以调整全身脏腑气机,调和阴阳,结合火针,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总之,火针结合脐针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都要显著优于单用卤米松乳膏。

猜你喜欢
火针神经性乳膏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在瘢痕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脉冲染料激光仪联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治疗增生性瘢痕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布替萘芬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分析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基于“脑肠相通”理论探讨调和胃肠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