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06-03 04:14蒋雪梅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美音乐教学德育

蒋雪梅

摘 要:音乐教学在教学中并不占主体地位,也经常受到学生甚至是教师的忽略。音乐被看做小科、副科,音乐只是正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陪衬。但是,在中职教学中音乐课程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德育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艺术美

德育是规范性教育,以抽象思维的形式来进行,在规范性教育中使人形成自觉的道德认识。德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人通过掌握原则和标准学会如何规范自己做人、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从而提高个体和社会的道德水平,使个体生活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德育的作用是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音乐与德育从古到今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翻开教育史,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提到过音乐对于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主张通过音乐艺术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现在愈来愈多的美学家与教育家主张“寓教于艺术”。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任务。

中职学生是渴望被肯定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而被否定的一族,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失败者”。中职学生普遍生活在经济文化、人际条件等相对较差的社会和家庭环境,父母因忙于生计或文化水准低下而忽略或无力关注他们的教育,使其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或多或少地养成了不良习惯。同时,教育类型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使得中职学生在直面社会和职业的选择时,产生了种种困扰和心理矛盾,学生中普遍存在自我意识强烈、人际关系紧张、理想目标模糊、道德品质低下、价值取向功利、学习能力薄弱、行为规范欠缺等问题。有些中职学生对德育目的及意义怀有排斥心理,对德育内容要求和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靠德育的既有功能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鉴于中职学生素质的薄弱性和层次的复杂性,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十分必要的,实现对中职学生个体精神家园、心灵世界和人格品质的塑造,引领中职学生沿着成才的正确道路前进。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的艺术美和德育相融合,并恰到好处地进行渗透呢!

一、在歌唱中渗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体现于音乐教育之中,既不是空洞的说教,又不是有组织有约束的灌溉,音乐教育的性质不同于政治报告、哲学论文的演讲,也不同于有目的有意义的政治教育活动,因此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使学生达到感情和思想的愉悦,得到理智的满足。为此,要把一些优秀的曲目介绍给学生,用它们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使其坚持正确的标准来看问题、想事情、辨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和道德观。歌曲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影响着一代代人的心灵,我们的先辈在《义勇军进行曲》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中奋战创业;年青的中国人高唱着《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开创中华伟大复兴的事业。爱国主义不是刻意的追求,也不是一时冲动所发出的感慨。它应该是烙在心里的能规范行为的一种内在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在歌唱中得以抒发,使人精神抖擞、情感高尚、思想进步,对社会的认识也更积极,如《大中国》唱出了祖国河山多姿,一个家的比喻讓我们觉得爱国就是那么亲切;《走进新时代》展现了新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豪迈前行的精神和步伐;《五星红旗》那富有震撼力的旋律、深切的情感、号角般的歌声,一次次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曲中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性情得以熏陶。因此在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发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性情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虽说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歌曲,可真的要唱好却不容易。我向学生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过程: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一个蒙古农奴的女儿,叫美丽其格,是新社会才使她改变了当牛做马的命运,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试想,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首歌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农奴一边挥动鞭儿,一边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长调唱起这首歌……。此刻,再让学生随着悠扬的音乐,看着影像中美丽辽阔的草原风光唱一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就会显得歌声高亢悠远,情意绵绵。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就会一道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也只有当学生融入音乐的情境中,进入到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时,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二、在欣赏中渗透,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

任何一个有国籍的人,都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外交流合作的加快、网络的广泛使用,许多品质低劣的外来文化产品逐渐侵蚀着我们的中职生,对中职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建设祖国的自信心在新时代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我选择一些旋律优美又有思想性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如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型声乐套曲,它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这部作品名扬全世界,在有些国家如前苏联、日本每年还举行冼星海的音乐会,并演唱这部作品。在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了这部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抗日救国。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为我们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然后分别介绍了全曲的八个乐章及每个乐章的演唱形式及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了一段万人演唱的《黄河大合唱》,激动人心的画面,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充分感受爱国主义精神是永恒的,更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猜你喜欢
艺术美音乐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