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栽培条件的初步研究*

2019-06-04 01:42赵照林张红刚
中国食用菌 2019年5期
关键词:腐殖酸菌种菌丝

刘 欣,刘 虹,赵照林,张红刚,张 程,杨 杰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金耳(Tremella aurantialbaBandoni et Zang),隶属于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子菌纲 (Basidiomycetes) 银耳目 (Tremellales) 银耳科(Tremella) 银耳属(Tremella),是一种著名的珍稀食(药)用菌[1-2]。因其富含胶质、润滑爽口,并且补益身心、延年益寿而被誉为“最具价值的大补品”[1,3]。

金耳为金耳菌和耳友菌(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 的复合体,是由2种菌共生形成的[4]。金耳的引种驯化工作进展缓慢,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才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有效菌种概念的提出,标志着金耳人工栽培开始走向成熟[5-7]。当前,金耳栽培存在出耳不稳定、产量不高等问题[1,8]。本文则是根据山西气候特点,针对金耳栽培中的配方以及光照等条件开展试验,为山西省金耳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金耳菌种,由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引自云南迪庆州维西县金耳种植合作社。

1.2 供试配方

有效菌种培养配方:棉籽壳48%、细木屑26%、麸皮10%、谷糠8%、玉米粉5%、白糖1%、磷酸二氢钾2%。

栽培配方:选择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作为试验材料,木屑需预湿5 h,供试配方参见表1。

表1 供试配方Tab.1 Experimental formula

1.3 试验方法

1.3.1 有效菌种制备

按照有效菌种培养配方准确称量各种原料,均匀混合后装入原种瓶(规格为11.5 cm×7.5 cm)中,在121℃条件下灭菌2.5 h,冷却后将活化的母种接入其中,在22℃的恒温培养箱培养,选择无污染、菌丝纯正且有少量子实体形成的菌种,即为有效菌种。

1.3.2 不同栽培配方对金耳生长发育的影响

按照供试栽培配方(表1) 配制不同处理的培养料,装入食用菌专用栽培袋(17cm×35cm) 中,每袋装干料500 g。完成灭菌、接种和发菌工作,并按常规进行催耳和长耳管理[9]。处理重复为3个。期间记录发菌时间和菌丝长势,测定产量,并计算生物学效率。

1.3.3 腐殖酸对金耳现蕾情况的影响

以配方2的菌棒为试验材料,在金耳菌丝发菌完成后,统一施入腐殖酸。设置腐殖酸浓度分别为水平1(0.5%)、水平2(1.0%) 和水平3(1.5%) 3个梯度,施入量为100 mL·棒-1,对照为注入自来水,施入量为100 mL·棒-1。加入方式分别为注入法(A) 和喷施法(B),注入法为一次性全部注入,喷施法为分3次从袋口喷施(间隔30 min)。本项试验设20个重复,统计其现蕾数量,计算出耳率。

1.3.4 不同光照对金耳色泽的影响

在金耳子实体形成后,分别采用白光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处理梯度分别设为200 lx(G1)、400 lx(G2)和600 lx(G3),每天照射8 h,观察和记录金耳子实体的颜色和分化情况。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 软件和Excel软件完成,并采用LSD法(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法进行多重比较[1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配方对金耳生长发育的影响

不同栽培配方对金耳生长发育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栽培配方对金耳生长发育的影响Tab.2 Effect of different cultivation formula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remella aurantialba

由表2可知,金耳在所有供试培养基上都能出耳,但不同配方条件下其菌丝长势、发菌时间以及产量都存在差异。配方2(棉籽壳42%、木屑42%、麸皮14%、磷肥1%、石膏1%)中菌丝长势最好,发菌期最短,产量最高,其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其他配方。

2.2 腐殖酸对金耳现蕾情况的影响

腐殖酸对金耳出耳率和产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腐殖酸对金耳出耳率和产量的影响Tab.3 Effect of different humic acid concentration on primordium formation rate and yield of Tremella aurantialba

表3试验结果表明,腐殖酸对金耳出耳率和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从出耳率方面看,与对照相比,增施腐殖酸能明显提高出耳率,并且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加,金耳的出耳率提高,但水平2和水平3差异不明显。就产量和生物学效率而言,水平2的指标表现好。在不同施入方式的比较中,注入法能获得较高的出耳率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可达62.7%。

2.3 不同光照对金耳子实体分化和色泽的影响

不同光照强度对金耳子实体的分化和色泽影响见表4。

表4 不同光照强度对金耳子实体分化和色泽的影响Tab.4 Effect of different light intensity on fruiting body differentiation and color of Tremella aurantialba

不同光照强度对金耳子实体的分化和色泽有着明显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光照强度越大,其子实体分化程度越高,其色泽也会越深。根据市场需求的品质判断标准,处理G2(光照强度为400 lx)条件下,能获得优质的金耳产品。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方2(棉籽壳42%、木屑42%、麸皮14%、磷肥1%、石膏1%) 培养料上,出耳前每棒注入浓度为1.0%的腐殖酸溶液100 mL,出耳时每天给予白光照射8 h(400 lx),能获得出耳率、优质品率和生物学效率均较高的金耳子实体。

在有效菌种培养过程中,从肉眼观测到的金耳菌丝长势发现,首先是毛韧革菌的菌丝生长,然后在其发菌到一定程度,金耳菌丝才开始生长,并交织在一起。所以在栽培配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营养的丰富性,也要考虑到不能使毛韧革菌生长得太快,进而导致金耳菌丝不能全面跟进,最终形成只有毛韧革菌的无效菌种。腐殖酸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在出耳前施入适量的腐殖酸有利于金耳原基的形成,但腐殖酸促进原基形成的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光照显著影响金耳子实体的色泽,这也是金耳品质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

猜你喜欢
腐殖酸菌种菌丝
腐殖酸水溶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正丁醇/丙酸与腐殖酸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环境和营养条件探究
浅谈开展土壤肥料绿色革命离不开腐植酸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腐植酸在优化土肥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