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思维花开亦有声
——活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探究与分享”提升理性精神核心素养

2019-06-10 06:33柳静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道德责任

柳静春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实验中学)

“探究与分享”栏目呈现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消化来理解教材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在日积月累中内化道德认知,从而变成外在的品德行为。探究性材料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帮助学生走向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设置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探究与分享”,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学生在思辨中孵化理性精神呢?

一 、链接生活,拓宽思维的宽度

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思维活动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开拓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创设与真实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丰富的社会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广泛涉猎自己有兴趣的知识,进而构建新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宽度才会得到拓展,有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体现道德与法治课“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特点。

【案例】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探究与分享: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

问: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态会造成哪些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状态?

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初步接触社会,但社会经验匮乏,从多角度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培养出来,凭空想象解决办法会有比较大的难度,必须找到一个打开思维的切入点,才能激发思维的火花,找到更多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

重新设计的教学情境:

情境一:傍晚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复杂。

情境二:出示图片(我们学校的校门口放学情况)

(1)某中学校门口这种混乱状况会造成哪些影响?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2)借鉴情境二的做法说说情境一中的学校该如何解决校门口交通乱象的问题?

校门口的交通乱象,引导学生思考“混乱无序”带来的问题,从反面揭示“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的道理,理解社会秩序的意义。教师机智地引入本校放学校门口的场景,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给思维的启迪奠定了感情的基础,让学生回想起自己亲身经历和参与的校门有序的做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我校门口秩序井然的原因,为问题解决提供多维角度,拓展思维的宽度。整个教学流程呈现了如下的思维推进过程:

二、整合素材,增加思维的厚度

全面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思维课堂,要求教师在整合和优化课程资源上下功夫,更新和拓宽课程内容与功能,使教学有血有肉。教师对资源“量体裁衣”,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已知的知识加以整合,合理取舍,量“教学主题和学生情况”之体,巧妙编排和布局,达到“裁衣”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整合优化中融入知识、能力和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考范围,激活学生思维力和创造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掌握知识、训练能力、启迪思维的阵地。

【案例】八年级上册《责任你我他》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不断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过程。例如,自己洗衣服、做饭……

问:哪些责任是你独自承担的?哪些责任本该由你承担,却由其他人替你承担了?

材料二:我们享受的美好生活,无不受惠于他人对我们所负的责任。例如:父母辛勤劳动,老师帮助我们学习……

问:对你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由他人承担的责任,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以一种职业为例说说履行职业责任的重要性。

两则材料设置的目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生活中隐藏着很多责任意识的考验,激发学生的担当精神。同时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生活与他人承担责任分不开,进一步思考自己对他人和社会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这两个素材有很强的内在联系,何不把问题整合在一起,把它们穿成一串精美的珍珠项链。

我设计以“责任在身边”为主题进行探究:

情境一: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学会不断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过程。例如,自己洗衣服、做饭,为班级打扫卫生,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情境二:父母辛勤劳动,为我们提供衣食,无怨无悔地履行养育子女的责任;老师帮助我们学习,履行教书育人的责任;解放军战士不畏惧酷暑,守卫祖国边疆,用青春和热血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 。

(1)请根据情境中给出的文字,完成横线的填写。

(2)我们承担情境一中的责任,对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好处?

(3)如果没有情境二中这些人的付出,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

整合材料,设置两个情境,从自己承担责任和他人也在对我们负责两个视角,拓宽学生思考责任的角度。通过三个“是什么,为什么”有层次性的问题设计(“为什么”包括正反两个方面),让学生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整个教学流程呈现了如下的思维推进过程:

三、道德冲突,提高思维的深度

科尔伯格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探讨,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同伴的道德推理,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两难问题的讨论是促成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案例】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探究与分享:

A: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

B:诚实与隐私不能共存,讲诚实就是没有隐私,保护隐私做不到诚实。

C: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有时难免说些“善意的谎言”。

问:你是否赞同上述同学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结合一个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

生活是复杂的,当诚信与另外的正向价值取向都需要兼顾而形成价值冲突时,我们就会面对伦理原则的排序和价值选择。针对观点做出简单的判断很容易,但是要说明理由并且从中归纳出诚实和保护隐私的关系对学生抽象思维的要求很高,而且显得枯燥乏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冷场”的情况,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课堂氛围。所以就考虑把理论转化为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水平的案例,以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该材料进行改编,设计了“践行诚信”的环节。

情境一:我的同桌来自农村,他怕别人看不起他,于是我答应替他保密,但是我的好朋友一直向我打听他的底细,我该怎么办呢?

情境二:我的同事得了绝症,他问我他的病情。我该怎么办?

问题:请你帮助“我”解决这两个问题。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马上就说我不会告诉好朋友同桌的实情,因为要对同桌信守承诺。很符合大众思维的回答,教师追问:对同桌信守承诺,但是会得罪好朋友,怎么办呢?那如果同桌考试作弊,还该不该替他保密呢?针对情境二,我到底要不要告诉同事实情呢?……

将“探究与分享”中的问题用具体情境展现出来,通过告诉还是不告诉的纠结引起思维冲突,降低之前要求直接说理的要求,给学生一个台阶,通过连续的追问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触发思维冲突。从我该这么做原因的分析归纳出保护隐私要遵守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让学生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从肤浅走向深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索、内化、沉淀,催开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花蕾。整个教学流程呈现了如下的思维推进过程:

总之,思维品质乃是核心素养的“牛鼻子”,教师如果能够紧紧抓住它,也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关键,如果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思维足够深刻、流畅、新颖、独立,素养的养成也就不成问题了。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要在鲜明展现正确价值观的前提下,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儿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摸索探求新知识的方式方法,激励学生体验发现、生成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道德责任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责任(四)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