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定向士官劳动意识的培养体系构建

2019-06-11 11:48顾小丽
职教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

摘    要: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质量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意识是社会成员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对个体的行为和价值选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定向培养士官作为高校为部队培养的订单式信息化军事人才,其劳动意识水平高低不仅影响其在校学习和生活状态,还会影响其职业选择和价值追求,甚至影响到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国家安全稳定。从劳动意识的内涵和形式出发,提出探索劳动意识培养要从做好家庭启蒙教育、强化社会意识形态教育、探索学校培养体系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职院校;定向培养士官;劳动意识;培养体系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军民融合背景下定向士官‘联培联训心理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FDY506)

作者简介:顾小丽,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04-0015-04

2018年10月9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讲话并明确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可见,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后备军人和大学生双重身份的定向培养士官(以下简称士官生),是融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一种新型订单式军事人才,是未来国防建设的重要力量。献身精神是士官生们区别于普通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献身之“献”指的就是贡献各种形式的劳动,这里的劳动具体包括各种精力乃至生命。士官生对于劳动的理解是其形成献身精神的思想基础,献身国防的行为和价值选择是士官生劳动意识的升华。可见,士官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关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培养体系工程,还将直接影响到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安全稳定,士官劳动意识的教育和培养研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劳动意识的内涵和形式

恩格斯在1876年首次提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论断[1],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种种阐释。从哲学范式出发,劳动是主体、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通常是指能够对外输出劳动量或劳动价值的人类运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2]意识是个心理学概念,指个体处于觉醒时的心理状态,是人特有的心理反映形式。[3]通常表现在个体能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性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能根据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或调整自身的内部状态,具体体现在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综上所述,劳动意识是指个体在追求价值实现过程中调节各种劳动关系所组成的心理聚合。简而言之,劳动意识就是个体形成劳动自觉的观念系统。以此推断,士官生劳动意识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1)认知层面,即士官生劳动认知,表现为士官生对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的认识。(2)情绪层面,即劳动情感,表现为士官生对待劳动的态度是否积极悦纳。(3)意志层面,表现为士官生为达劳动目标而开展的行为监督和调节。

二、士官生劳动意识教育的内容

为了实现士官生自我发展和超越并满足军队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需要。在高校士官生面临学业、技能、体能三大任务和要求。要想成为一名合格军人,意味着士官生要付出更多艰苦、更为艰辛的劳动。开展士官生劳动意识教育,帮助士官生形成劳动自觉,需要开展士官生劳动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对士官生顺利完成求学和坚定投身军营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劳动认知教育

认知是支配劳动行为的思想根源。士官生劳動认知教育就是围绕“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展开,体现在“劳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上。有研究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劳动就是赚钱”这一观点比较认可[4],之所以出现认识偏差,其实是因为劳动认知出现了偏差。士官生在学校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其目的是使士官生在劳动中激发入伍动力,端正入伍动机,坚定“投笔从戎”献身国防和军队的决心和勇气。同时,通过艰辛的劳动,磨练意志,其目的是引导士官生要认识到,献身国防事业的行为选择,不单纯是满足个体谋生的需要,还是士官生实现自我发展的根本途径,更是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劳动过程中,士官生既要养成令行禁止、勇敢、坚韧、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更要明确劳动付出是收获幸福人生的前提这样的认知。习近平就此指出:“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

(二)劳动情感教育

情绪是体现劳动情感的重要因素。士官生劳动情感教育围绕“劳动是否满意和积极悦纳”展开,体现在“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观念上。有研究者调查发现,“95后”大学生最渴望从事的职业不是科学家、医生或教师,而是“网红”,其中,5%的“95后”正在积极准备做网红。[5]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劳动行为偏差,其原因是大学生对于劳动的情感出现了偏差,青年学生不以劳动为光荣,反以不能过着轻松享受生活为耻辱。对此,作为投身国防建设的士官生要坚决抵制这样的不良思想,士官生要深知劳动创造一切,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是军人的职业情感前提。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建立在国家安全的基础之上。“舍小家为大家”士官生们的劳动付出是为了国家繁荣和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生活福祉。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更是一件至高无上的荣耀。只有这样,士官生才能自觉抵制不良环境下的错误思潮,将对劳动的情感转化为投身国防事业的行动中去。习近平就此指出:“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三)劳动意志教育

意志是保障劳动效果达成的核心要素。士官生劳动意志教育围绕“为达劳动目标而开展的行为监督和调节”展开,体现在“克服劳动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上。据调查士官生群体中不少来自贫困家庭学生,他们渴望通过军营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他们更加渴望通过军营的平台实现个人抱负和家族使命。在互联网经济、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不断侵蚀大学生的劳动意志,不少青年人以不劳而获、少劳多获为荣。遇到困难、挫折不积极应对,而是选择逃避。过把瘾就死,追求小确幸成为青年人新的生活指南。对此,作为后备军人的士官生而言,劳动意志教育就是灌输“军营是磨砺个体意志的场所”的观念。克服劳动困难才能培养生存发展的本领,才有实现自我发展的可能,才能完成保家卫国的历史使命。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是提升士官生的劳动行为能力的必要品质,劳动才是士官生从平凡走上卓越的必经之路。习近平就此指出:“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三、士官生劳动意识的培养体系构建

劳动意识水平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劳动意识的培养学校责无旁贷,但也离不开家庭的参与和社会的支持。对于高校而言,要想为部队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军事人才,培养士官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要积极探索建立士官生劳动意识培养的运行体系。具体体现在三个以下方面。

(一)做好劳动意识的家庭启蒙教育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因此,劳动意识的启蒙首先来源于家庭,家长的劳动观念直接影响到青年劳动意识的形成。(1)家长要扭转“唯分数论”的错误教育观念,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劳动事务,传递劳动是创造一切的根本,只有诚实劳动、辛勤劳动、科学劳动,才能收获幸福。(2)教导孩子要尊重他人,包括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弱者,尊重社会每个成员。社会的存在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热爱劳动人民,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备的朴素情感。教导孩子认识到,劳动没有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要自觉摒弃陈旧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3)家长要顺应孩子成长规律和个性特点,鼓励孩子投身国防,报效国家。参军入伍是满足国家安全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进步和实现个人成长的高尚职业,值得全社会人员的尊重。总之,家长要做劳动的“身传言教”者,用自己的行动和表率向孩子灌输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念。

(二)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舆论氛围

在当前社会复杂环境下,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一些青年人的金钱观得以扭曲,网络自媒体的“审丑”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广泛传播,一定程度上侵蚀着青年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出“劳动光荣、劳动创造财富”的主流声音显得尤为重要。(1)国家网络监管部门要及时做到网络文化的监管和传播,将不劳而获、违背劳动规律的社会丑陋现象给予屏蔽,对于发布不良信息,传播错误劳动价值观的网络平台给予严厉查处,还社会一个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劳动意识氛围。(2)高校要科学做好困难大学生助学帮扶工作,从单纯无偿资助的经济功能逐步向有偿资助的教育功能转变,鼓励贫困大学生通过付出劳动来获得经济的补助,通过付出劳动来锻炼战胜困难的品质,多劳多得,不劳不得。(3)各行各业要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树立劳动模范和典型示范人物,提供不同领域优秀劳动者展示的平台,让“劳动者”这个称号重新绽放耀眼光芒。

(三)探索士官生劳动意识的高校培养体系

技能型、管理型和指挥型士官是当前高校与军队联合培养士官生的共同目标。要想士官生具备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指挥能力的综合型素养离不开高校劳动意识的系统性培养,劳动意识教育贯穿到士官生政治素养和军事素养培养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培养举措。

1.队伍建设是保障士官生劳动意识培养的基本条件。建立一支由军事教导员、军政辅导员、士官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等构成的多元化军政素质培养队伍,明确人员职责,组织实施劳动教育。其中,军事教导员负责军事体能和技能训练,培养士官生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军事辅导员负责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管理强化士官生劳动意识,奉献意识、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士官生骨干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朋辈辅导员,传授劳动的经验和方法,重点开展劳动互助和帮扶。

2.实施策略是开展士官生劳动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生活养成、学习提升、入伍自觉三个阶段。第一年是士官生劳动意识养成阶段,通过推行“一日生活制度”帮助士官生形成生活自理的劳动能力;第二年是劳动意识提升阶段,通过开展广泛的专业、技能竞赛和丰富的社团活动帮助士官生形成学习自律的劳动能力;第三年是士官生劳动意识自觉阶段,通过推行士官生入伍体能测试和淘汰强化士官生劳动自觉意识。

3.动态跟踪评价是士官生劳动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士官生劳动意识跟踪评价机制是指在实施劳动意识培养策略后,定期对士官生劳动意识的表现和效果进行跟踪并开展客观评价。在校内,要时刻监督士官生在劳动意识形式上呈现的特征和表现,坚持统一劳动思想,传递劳动意识正确的声音。在校外,要积极听取军队对士官生劳动意识的目标和要求,不断优化和改进培养举措,提高士官生劳动意识培养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王炎.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马克思自然理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3] 杨治良,郝兴昌.心理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4] 桂华,龚为纲.当代青少年劳动观调查与分析[J].山东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1):22-24.

[5] 叶雨婷,王丽娜,宋雅倩.95后大学生:我想当网红[N].中国青年报,2016-02-22(9).

Evaluation Training System Sonstruction of Directional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Labor Consciousness for High Vocation College

GU Xiao-Li

(CQC and New Energy Technology Department,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of university. Consciousness is the highest form of psychological reflection of social members, it is important for human behavior and value. As the part of the informationized military personnel, The level of directional noncommissioned officers labor consciousness will affect their studying and life, their career choice and value pursuit, and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hree contents of directed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labor consciousness education, and proposes that strengthening labor consciousness should start from three aspects: doing well in family initiation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social ideology education and exploring school cultivation system.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rectional noncommissioned officer; labor consciousness; training system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培养体系高职院校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综合改革与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