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9-06-11 11:48罗笑
职教通讯 2019年4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特教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培养对象为身心发展存在障碍的特殊学生,同一般教师相比,面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更为特殊,承受的职业压力更大,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从情绪、人格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从压力、地位、工作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进而通过对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改善两方面提出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特教教师;职业倦怠

基金项目:2018~2019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高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养培养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H2018093)

作者简介:罗笑,女,副教授,教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及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7747(2019)04-0065-04

职业倦怠(jobburnout)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是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2]随著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高职特殊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入,高职特殊教育教师已成为教育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殊群体。由于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高职特教教师所面对的压力、心理问题也日趋凸显,高职特教教师也已成为职业倦怠高发人群,其职业倦怠状况不仅影响着高职特教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会更加直接地影响着那些生理有缺陷的高职测试的心理、个性以及高职特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开展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

从情绪的角度来看,高职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易怒、疲惫,工作中更易感觉疲劳,丧失理智和控制不住情绪,失去工作热情,在工作中感觉不到乐趣和兴趣等。在这种情绪影响下,人们会表现出攻击性强、易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和行为,影响和家人、领导和学生的关系。比如,对待学生缺乏耐心、言语攻击学生、体罚学生等,给教育活动和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从人格的角度来看,职业倦怠对教师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极、麻木不仁、对身边事物持否定态度等。[3]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表现为玩世不恭,有去人格化和人性化的趋向。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扮演的多重性角色,日常工作繁重,致使高职特教教师无法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自我调整。职业倦怠严重的特殊教育教师会感觉平时自己与世界的交流隔着一层“薄膜”,有种是梦非梦的感觉。这种感觉体现在实际生活中就是适应不良,无法和他人主动进行良好沟通。

从个人的自我实现感和成就感等主观体验的角度来看,职业倦怠会给高职特教教师造成自我成就感过低,自我评价低,失去工作意义感和个人价值降低,工作和生活期望值变低等问题,如此发展下去,会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价值产生怀疑,进而否定自我,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容易出现情感忧郁压抑、精神不振、无价值感等不良情绪,严重时还会导致抑郁症。

二、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长期面对高强度的多重压力,使高职特教教师不堪重负

教育是一项复杂性的活动,随着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高职特教教师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多重压力,感觉身心疲倦。高职特教教师不但要从事教学活动,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工作职称晋升,并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等,导致高职特教教师工作产生消极情绪、身心疲惫和自信力下降,以致产生心理枯竭。

当前,高职特教教师面向的学生都是90后、00后张扬个性的一代。加上部分家长对孩子本身身体的缺陷存在补偿心理,生活中过于迁就,使高职特教教师的管教模式和教育模式面临更大挑战。有的残障学生因自身的缺陷,心理更为敏感和脆弱,容易被激怒,产生过激的行为,需要高职特教教师走进其心里因材施教。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不少知识不用经过教师传统的面对面教授就可以从网上轻松获得,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感进一步降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家长还存在着,“学习成绩好就是孩子努力的结果,成绩不好就是老师教的不好”观点,把孩子是否成才完全归咎于教师,致使家长和教师间的矛盾重重。

(二)教师地位和实际收入不符,高职特教教师更容易产生压力和倦怠感

教师薪酬是当前教育最为突出也最受关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十条“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指出,要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4]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师的薪酬在教师队伍中还明显偏低。另外,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的学生大多是有一定身体缺陷的学生,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特殊教育教师比其他教师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高职特教教师比一般的高职院校教师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心中难免不平衡,感觉特殊教育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从而滋生怨气。

(三)工作单调繁琐,舆论压力大,高职特教教师价值感和目标感缺失

对高职特教教师的走访中,课题组发现不少教师认为日常工作单调繁琐,几十年做同一件事,感觉不到新鲜感和价值感;部分教师工作中常常要担任多种角色,不仅专职从事特教教学工作,还要兼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实习指导等角色。且由于特殊教育对象学生身体状况的特殊,一旦聋哑学生出现异常重大案事件,极易引起舆论炒作,形成热点,舆论媒体常常会“一边倒”,教师会被视为第一责任人管理不善的责任,甚至会被戴上“师德败坏”等各种帽子,这种情况下,教师舆论压力很大。

有的教师认为,当前教育体制不完善、教师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等。尽管高职特教教师往往当初是怀着一腔热情投身于特殊教育行业,但单调繁琐的工作,会消耗他们的精神和情感,淡忘了当初的热情和崇高的理想,每天从事于重复的教学和学生管理甚至是教学管理以外的各种活动,明显疲倦却又不得不做,时间一长就难免会产生职业倦怠。加上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繁琐而僵化,特殊教育教师职称的评审难度加大,这都会挫伤高职特教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高职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高职特教教师自身应树立强大的职业理想和动力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感。高职特教教师应该对职业倦怠感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正视职业倦怠感是客观存在的,且正呈递增趋势,成为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中最为突出的一点。[5]对于那些已经存在职业倦怠感的高职特教教师,应该反思这种职业倦怠感的原因,不仅从社会、学校、学生这些外部环境中找原因,也要从自身进行反思,且积极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尽快从职业倦怠感的阴影中走出来。同时,要认识到特殊教育职业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坚定自己的职业信仰,明确自身的使命,不但把特殊教育作为赖以谋生的工作,而且要把它作为自己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只有怀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人,职业倦怠感才难以侵袭。

2.培养良好的职业个性。要消除职业倦怠感,除了要有一颗热爱特殊教育事業的心以外,还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同处于一所学校,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生,有的教师每天充满活力、乐观而自信,有的教师则无精打采、怨天尤人,这些差异就是个人的心态和个性造成的。因此,高职特教教师要在日常工作的同时,着力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个性,努力做到豁达、幽默、开朗、乐观、自信,平时多与同事交流,和学生打成一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舒缓工作压力。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多看到学生的进步,找到个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并且,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宽容的眼光看待学生,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难题,使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3.调适不良心理。出现不良情绪侵扰时,高职特教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摆脱暂时的不良状态,可以通过合理的宣泄和自我暗示,降低工作上的劳累感,卸下思想包袱。高职特教教师因接纳生活和工作上的坎坷,明白人生不可能都是坦途的道理,遇到不足时要接受批评,遇到挫折时要镇定自若、乐观面对,既不过分要求自己,也不盲目要求他人,给每天的工作定下具体可量化的目标,一点一滴地付出,完成目标任务,体会到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4.提高自身的素质。高职特教教师日常出现的困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依赖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积极研修,向老教师请教,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改善自己的知识架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自我能力增强,才能在不断要求更高的日常工作中游刃有余,工作顺利了才会产生成就感,才会越来越有干劲。

(二)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助力高职特教教师消除倦怠感

1.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倦怠感的本质并不是工作上的劳累,而是精神上的枯燥、空虚和无聊。高职特教教师产生了倦怠感,是因为感觉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和价值感,不满足自身的期待。因此,要帮助高职特教教师消除职业倦怠感,就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让高职特教教师在心理上把学校当成第二个“家”,不仅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人性化制度和关怀,如阳光般温暖教育者,使他们把手中的温暖传递下去,职业倦怠感就会显著降低。

2.多渠道拓展教师发展的路径。要消除高职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就要多途径拓展高职特教教师的发展路径。帮助他们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包括自身现状分析、专业发展路径分析。拓展教师在职教育的渠道,如学历教育、到高一级的院校进修、参加特殊教育讲座、加强与其他特殊教育教师的交流等。鼓励教师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提高高职特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工作热情。

随着特殊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教师地位越来越提高,面对职业倦怠感,如果高职特教教师们能积极进行自我调节,学校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并多渠道拓展教师发展的路径,社会能提高高职特教教师的待遇并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有效的预防和消除高职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感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郭英,董淑花.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四川心理科学,2004(3):1-4.

[2] 曾玲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79-80.

[3] 赵艳华,肖非.丹东地区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分析报告[J].基础教育,2009(7):22-27.

[4]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5] 唐丹.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3(4):35-39 .

Analysis on the Job Burnout Issues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System and  Its Coping Strategies

LUO Xiao

(The Organization & United Front Office, Changsha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Changsha 410217, China)

Abstract: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a special group of teachers. Their training objects are special students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bstacles. Compared with ordinary teacher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job burnout issues because they faced more special tasks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suffered more professional press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job burnout issues of higher vocationa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from three aspects of emotion, personality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 It analyzes the caus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pressure, status and work,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ping strategies from two aspects of teachers' ow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job burnout issues

[责任编辑    李    漪]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高职院校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职场人职业倦怠扰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城镇普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比乡村教师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