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019-06-11 11:56吴雪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要策略方法创新阅读教学

吴雪

【摘  要】在新的课程改革和高考、中考改革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点,也是难点。阅读教学中,降低难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语文教师应探讨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小学阅读教学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以期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创新  主要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阅读教学一直沿用读、翻译、背诵的“三点一式”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探讨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课堂改革的需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有效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的导入在阅读中起到启发、导读的作用,是激发阅读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关键一步。为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导读方法的探讨,从导入方式的趣味化、启发性等,引出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阅读的障碍。

问题导读是有效导读的主要方式,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快速投入到阅读中。如《最佳路径》的阅读前,教师板书课题后,随即提出问题:最佳路径是什么意思?最佳路径谁设计的?课文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如此的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阅读中,迫不及待想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投入到文本中捕捉相关的信息。问题导读,一般从文题入手,或者从文章的关键处而设计问题,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教师可以提出“从文题中,你能想象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想象和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阅读《林冲棒打洪教头》前,教师提出问题:从文题看,谁打谁?有什么打?为什么打?……问题是思维之源,问题导读,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导入的方式,情境教学也是行之有效的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欲望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简要介绍、运用多媒体呈现图片、播放视频等,给学生创设与阅读文本相关的情境,促使学生融入情境中,通过情境感知内容,提高阅读理解力。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前,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地震的情境的图片,让学生大声用完整的话描述出图片内容,呈现给学生地震的“房屋倒塌”“桥毁路断”“人员伤亡”“遗体遍地”等的情境,在呈现地震后“爸爸”苦苦寻求“儿子”的情境,然后,简单概括故事的背景,引出“地震中的父与子”,再以“这是个怎样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有效阅读埋下伏笔。

二、方法多样,激活阅读氛围

有效课堂的构建,多样化的方法是前提。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激活课堂氛围,构建愉悦的阅读氛围。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多媒体,让多媒体发挥辅助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其次,閱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应该注重“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学会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的空白处做“简批”,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学会做“简批”,如在“在混乱中……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经变成一片废墟”中,画出“冲”,并在边角处写出“体现爸爸的心情急切”,在“冲向七岁的儿子的学校”处,写出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体现爸爸对儿子的关心”,在“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处,写出“说明地震的灾情严重”。“简批”的方法的引导,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利于阅读技巧的掌握。同时,鼓励学生在“简批”之后,相互交流,并给做的比较好的学生以表扬,会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生阅读到悦读的飞跃,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除了引导学生学会“简批”,提高阅读兴趣之外,利用游戏、仿写、复述、多媒体的运用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都可以激活课堂。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如《最佳路径》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呈现《白雪公主》的封面,让学生明白,卡通形象出自“迪斯尼乐园的卡通动漫”,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关于迪斯尼,你想知道什么?当学生回答说“迪斯尼乐园”,教师再继续呈现“迪斯尼乐园”的情境,给学生介绍迪斯尼乐园在设计和施工时,却遇到了难题,这个难题是什么呢?到文章中找找答案吧。多媒体的融入以及有效运用,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激活阅读课堂,有助于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运用启发教学,促使悦读的飞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喜欢表扬和激励,教师的表扬和激励,可以促使学生乐学的转变。阅读教学中,采用启发、激励的方法,可以激发悦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悦读,实现“悦读”之目的。

对于阅读的启发,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历史、地理等背景知识,为阅读的展开而铺垫。如《林冲棒打洪教头》的阅读教学时,阅读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简单介绍“四大名著”,让学生了解《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并告诉学生《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书中主要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如“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由此简单介绍文章的背景:林冲发配途中,来到柴进庄,与洪教头相遇,被逼比武,林冲就几个招式,洪教头便败在林冲的棒下。文章主要讲述这个故事,具体详述了比武的经过,介绍了为什么打、怎么打……这样的背景呈现,不仅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历史背景,也拓展学生的视野,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有方、教无定法,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满足学习需求,不断探讨新方法、寻找新思路,从而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悦读”的飞跃,真正提升阅读能力,为以后语文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龙玉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谈例【J】.读与写,2018(17)

【2】曹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18(25)

猜你喜欢
主要策略方法创新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初中英语书面表达的对策和建议
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方法
新时期班级管理艺术研究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几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