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分析

2019-06-11 11:53吴雄辉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情感

吴雄辉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实际,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学生生活,教育者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要依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取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贴近生活的思想品德课是最亲切的,教师要发挥情感的教育功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教育生活化。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的健康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着丰富的案例和素材,将教育内容与生活紧密贴合,让课本上的事例鲜活起来,让历史再现,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更有趣味性。

1 目前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不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较小学低年级理论性更强,许多理论知识脱离学生生活,教师没有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课堂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许多知识离学生生活太过遥远,对于理论性的知识,教师没有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学生实践机会少,不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课没有趣味性。

1.2 课堂以教師为中心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者,学生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传统思想品德课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学生不会表达自己,学生没有养成提出不同问题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单纯地采取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大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机器。

1.3 教学方法单一

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给学生讲解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没有参与进课堂中来,没有发挥学生主体性,学生不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单一的讲授法不能确保学生能获得相关知识经验,教师只是自己在说,却忽视了学生究竟能听进去多少。教师采用教师问、学生回答的传统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 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化策略

2.1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小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要实现教学目标,就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思想品德课堂,通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将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如小组表演,观看新闻,让学生录制相关视频,并让同学观看,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要将思想品德教育理论融入学生生活,以真实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师做课堂的主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体,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学生能参与其中的。教师要创设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价值观。

2.2 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角色体验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能让学会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案例加深学生的记忆。选取的案例要与教学内容有关,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设定,最好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的,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能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辩论赛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开展辩论赛能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小学高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教师可以适时开展辩论赛,让学生课下搜集信息,进而在辩论赛中展示自己。

2.3 合理利用教材

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但也不能脱离教材,脱离教材的课堂就失去了思想品德教育本身存在的意义。教材是课堂有序开展的基础,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将教材知识联系生活,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与教材相联系,让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真正回归生活。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内容由繁琐变简单,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内容较小学低年级内容理论性变强,教师要适当将内容简化,突出重难点。有的内容离学生生活太过遥远,教师要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案例。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回家自己搜集材料,针对教材内容搜集相关信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学生获取资源,并于第二天相互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4 对学生给予及时评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期末检测成绩和平时课堂作业为主。学校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给予及时反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发展,帮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对学生的评价多以鼓励为主,不能对学生挖苦、讽刺和体罚,学生犯了错,教师要及时正确地引导,将评价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思想品德教育评价回归生活化。

2.5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情感教育能帮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师应先做好示范,通过自身情感的流露来感染学生,情感的表达对学生道德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比如五年级上册《父母对我的期望》这一课,教学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教学难点是表达真实情感。一般来说,教师会让学生简单地说出几句对父母感谢的话,许多学生羞于表现对父母的情感,不愿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给学生播放父母和孩子之间感人事迹的视频,通过音乐的感化,真实的语言来刺激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观看感人的视频后,大多学生会留下感动的泪水,此时教师就要让学生表达自己,请学生说出自己对父母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也可以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让家长和学生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许多学生在家里不会表达对父母的爱,可以借助这堂课让学生对父母敞开心扉,说出内心想说的话,让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如果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这堂课就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这堂思想品德课才真正回归生活化,并且能对学生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结束语:思想品德课要回归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注重课堂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要不断改进评价方式,转变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将思想品德课回归学生生活,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给学生真实的体验,让学生做课堂的体验者。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黄畲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情感
选择
情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台上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