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019-06-11 08:33张永方丽娟
考试与评价 2019年2期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教学改革

张永 方丽娟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探索性的教学改革,是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需要首先投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相结合。在这样的背景下,《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课程教学现状、课程改革内容以及课程改革达到的目标等几个方面,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 创新  教学改革  C语言

一、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习这门课,尤其是程序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对后续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因此,《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在学生专业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沉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但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要求还有些差距。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模式单一,导致“讲三、学二、考一”质量不高的现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理论的学习,对编程能力的提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还有待加强。上机内容陈旧,设计缺乏创新性和综合性,导致课程实验教学成为当前薄弱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模式为“听课+实践”,所学习和解决的问题大都属于“已知+求解”的结构化问题,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改革内容

1. 通过修订教学大纲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核心内容和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结合最新的教学心得和项目中的相关经验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将学生参加竞赛获奖和参与课题完成情况计入学生期末总成绩。另一方面,将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做成动画来进行演示,更好地展示该部分内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修订教学大纲,发挥C语言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

2.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设疑、引趣导学,将平时项目中的小案例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更能让学生体会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进而体会C语言的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对学习上吃力的学生加强引导,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乐趣,鼓励他们进入课题。在教学中突出教和学的“导向性”和“循迹性”。

3. 带领学生开设淘宝网店,利用业余时间完成项目开发

通过网店承接软件开发项目和插件的制作,带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项目的开发,一方面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程序设计知识来完成其中的模块,提高了程序设计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学生将来创业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部分生活费。

4.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双创课程的要求,结合C语言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对C语言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类型进行了改革,将C语言实验根据内容要求设置了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同时,加大了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以及训练难度,这两种类型实验旨在综合利用学生所学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和创新能力。

5. 探究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探索《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内容,形成素质和技能并重的上机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具有时效性和系统性的综合训练。

6. 逐步完善课程的教学资源和课程网站建设

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后,逐步完善和优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案、电子课件、习题、教学视频等资源。同时,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站的建设,增加学生在线测试功能,加强在线答疑、技术交流,使该课程网站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

7.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降低试卷所占的比重,提高实践能力考核权重,将学生完成的软件作品、参与课题、比赛获奖等情况纳入学生的成绩。

三、课程改革达到的目标

1. 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新型信息化社会对软件研发人员的要求,适时修订和完善课程大纲。形成多元化、可实施、可动态调整、具有指导作用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缩短课程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的距离。

2. 创新教学方法

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创新的教学内容,还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适用时代的要求、适应课程的要求、要适应培养学生目标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程序设计,以达到编程能力的提高。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学生只会理论还远远不够,一定要能够编写程序、开发软件、解决实际项目中的问题。因此,构建以理论为基础、以技术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翻转课堂””上机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构建了检验基础知识的验证性实验,体现学生动手设计能力的设计性实验、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创新性实验、体现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4. 完善教学资源

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余时间的专研也必不可少。因此,要制作适合学生课余时间学习的资料,以便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提高程序设计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制作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动画和教学资源和构建课程的网络资源,方便学生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知识的工程应用,通过网络互动工具,实现师生网上交流。

5. 改革考核方式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不外乎對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方式很多,曾经的分数论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以实践为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更不能仅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改革实践摸索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考核学生的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减少试卷考核的权重,加大学生参与课题和完成作品的权重,将学生参与课题情况和比赛获奖纳入学生的成绩。

四、课程改革的实践

1. 分层次、差异化的培养实践

学生的喜好不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因此,根据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进行分层次、差异化的培养实践,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 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

《C语言程序设计》重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最能体现学生能力的是完成项目的开发,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内容,因此,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进行项目驱动教学非常必要。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在上机内容设置上,要充分考虑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环境的设置,在上机具体操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翻转课堂。

3. 激励机制的建立

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组织学生参与课题,根据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等级以及参与课题完成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并在期末成绩中予以体现,同时也督促学生自己去专研,能把所学知识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是有用的,给学生增强了信心。

4. 任务驱动教学

以任务为驱动,师生双方边教、邊学、边做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逻辑清晰,学生解决问题的目标明确,更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方向,使学生做到学习有针对性,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实战工程项目的各种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适合工作角色的工作能力等,同时也要求教师教学思想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5. 案例教学法教学

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经典案例,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利用一个典型的小项目在C语言课程中贯穿讲解,避免了学生为熟悉不同例题而浪费时间精力,这样学生就可以把精力放在知识的摄取上,不需要花费时间研究每个例题的题意,加快了程序设计思想的培养和学习知识的进度。

五、小结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对提高学生程序设计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次改革不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而且也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学内容,从就业数据可以看出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袁柯明.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2] 王晓燕,李博文.校企协同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模式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08).

[3] 王燕,王晓娜.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C语言探究式学习研究[J]. 计算机时代,2018(06).

[4] 郭银章,王丽芳.基于项目任务驱动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02).

[5] 徐新爱.基于学科竞赛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9).

猜你喜欢
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探究
中职C语言单片机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讨
计算机原理中C语言的应用价值
以“学生为中心”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