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文化发展历程审视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2019-06-11 11:43赵静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日本文化发展历程

【摘要】日本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结合文化发展历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特征,日本文化可以追溯至公元前绳文时代,并且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对立与兼具统一的发展特点。本文主要围绕日本的文化发展历程进行探讨,并从日本漫长的文化发展历程角度,对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日本文化;独特特征;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日本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了显著的矛盾性特征,这种二元性结构体现在日本文化的各个层面,日本巧妙地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保守与进取精神并存的两面性文化特征,日本文化之所以能将矛盾性和谐统一地融合在一起,究其原因是日本在历史发展的高峰,逐步突出自身的传统文化,展示了对自身复兴和强有力的肯定。日本经历外来文化的改造成功,却开始大幅度回归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了日本文化矛盾和统一的鲜明特征。

一、日本古代文化发展,兼有开放性与封闭性

日本文化发展起源可以追溯至绳文时代,这一时期的日本还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巫术支配着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日本弥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农耕文明,这一时期日本的母系制度被替代,父系社会制度成为了维系家族价值的文化时代,日本这时已经进入铁器时代,并初步形成了政治支配关系,弥生文化时代的人从事农耕,各地祭祀活动的盛行,日本人延续着对自然神灵的崇拜和敬畏。公元前3世纪,日本形成了古坟文化,这一时期日本以畿内为中心,建造了以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死者生前强大的权利通过陪葬品象征展示。公元6世纪,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对日本带来了精神的洗礼,使日本精神文化得到了升华,这一时期日本进入了封建制度社会。日本奈良时期,日本学习了大量的隋唐文化,开始使用汉字音义来标记日语发声,快速推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日本中期,封建社会禅宗与武士文化盛行,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文化独特的象征。日本后封建社会文化时期,中国朱子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这一时期日本精神文化迎来了繁荣的发展,日本也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文化。

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是日本文化形态发展的基本形式,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始终保持对外开放性,历史时期大量吸收隋唐文化、制度、观念来推动自身文化发展。公元五世纪初引入《论语》,官方意识形态充溢浓厚的儒学文化。大化革新则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日本实行新政全面以唐朝制度为基础。然而,日本精神具有深刻的文化容纳性,在文化学习中日本采取了选择机制,则体现日本文化封闭性。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代表了日本人对现世利益追求的精神文化。在佛教进入日本前,神道仅作为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拜,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但这种原始信仰并没有像其他原始氏族公社的图腾崇拜一样消亡,反而与儒教、佛教同时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神道教理论形成以儒佛两教为基础,但经过日本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神道竟成了万法之根本,成为一个封闭的神道体系,排斥一切外来的价值观念,并且在近代神道更被日本定为国教,成为日本精神文化的象征和寄托,儒教与佛教地位反而成为次之。可以看出,神道教理论形成虽然是以儒教和佛教为基础,但经过日本文化的筛选和改造后,成为了日本人独有的神道价值观念,日本在塑造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所塑造。从日本的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可以充分感受日本文化的封闭性特征。对于日本开放性与封闭性共存的文化特征,在大量研究日本文化的资料中也提到,日本从来不会和外国人做知心朋友,在与日本人接触的过程中,他们通常会以异常礼貌的方式对你敬而远之,日本文化之外的人很难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圈子。比如,日本人接待外国朋友会非常热情,并选择高规格的方式招待你,但他并不会到邀请你家中相聚。如果交流中你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日语,反而会受到日本文化的戒备,可见,日本文化封闭性是日本在当代仍能固守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基础。

二、日本近代历史文化发展,兼有自卑感与优越感

近代,1868年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开始学习西方文化,逐渐走向帝国主义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大量移植西方文化制度,在明治政府政策指导下,日本科學技术与社会制度选择性的移植西方文明,形成了日本资本主义文化,西方工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日本对文化的崇拜又转向了一方,为了能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甚至打出了“脱亚入欧”的旗帜。在学习了西方文化后,他们又将所学的东西用到东方国家,对周边国家实行压迫。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为了满足自身永无止境的欲望,以武力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欲望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日本又将目光转向了朝鲜,逼迫其签订《江华条约》。日本一方面学习西方文化,一方面向周边国家展示优越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卑感与优越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是彼此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日本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展示了自卑感,而对于亚洲的其他国家则展现出了优越感。

自卑感使得日本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如果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其就会发生社会动荡。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他们会从相反的方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即体现自己的优越感。近代以来,日本在文化方面的优越感越来越严重,甚至达到了荒缪的程度。19世纪80年代,日本发愤图强,加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学习,其经济、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之一。从此开始,部分日本文人就在其本国领域内大谈日本主义,以此来杜撰神话掩饰自身的文化自卑感,试图将以日本为核心代替西方文化,在充分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的日本化,这种现象将日本文化的优越感和自卑感提现的淋漓尽致。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这种自卑感与优越感并存的特征,将长期影响日本公民性格与其他文化的形成。日本文化自卑感这一心态主要是借助于文化行为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我们通过文化规范来实现对文化行为的制约,用文化规范来实现对文化行为进行判断,将隐藏在文化中的文化心态挖掘出来,并体现出来。文化行为之间的有效区分也是通过文化心态这一原则来展现出来的。

三、日本现代文化发展,兼有内聚性与排他性

日本对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重构、吸收,以全新的形式实现了文化、政治、经济的彻底变革。但在这两次革命式的转变基础上,日本始终一直持续着严重的排斥心理。例如,日本战后经历了美国民主改造,可以说在战后,日本在生产方式、创造能力、政治文化以及思想意识开始全面向美国文化转变,但日本现代企业集团主义的经营思想却和美国的企业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从日本文化发展角度来看,只要对日本有益,他们愿意接受任何一种文化,但日本会经过融合吸收,改造为日本特有的文化。正是如此,日本人在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日本现代文化兼有内聚性与排他性的主要特征。

例如,日本神道教将天皇神化与其他宗教存在明显区别,这种对天皇的崇拜又逐渐演化为其他语言规范,在战争前夕,这种民族意识弥漫于日本的各个领域,呈现出了日本文化精神。战争结束后,日本百废待兴,神道教与政府之间紧密联系的现状也被打破,其在日本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在日本精神生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内聚性和排他性在日本文化中此消彼长地存在着,共同实现了日本文化的发展。羅伯特·怀特古在《菊花与棒球棍》中提到,外籍运动员长期效力于日本棒球队,尽管外籍运动员具备良好技能,但日本棒球队投手宁可失去胜利也不愿与外籍运动员合作。在日本文化中,日本人总会将自己与他们的界线划分清楚,即便外国人士长期旅居日本,也很难获取日本国籍,前边事例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内聚性,而后边事例则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的排他性特征。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发展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发展历程。日本在汲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使日本文化形成了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的二元特征。

参考文献:

[1]吴珺.日本文化的特质与跨文化交际——从人际关系心理文化的角度[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5(15):88-91.

[2]朱翊叶.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独特性的研究[J].文存阅刊,2016(5):132-135.

[3]樊丽丽.跨文化传播视角下泰山府君信仰在日本的本土化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5).

[4]韦立新.宋元时期中日佛教文化关系研究——以中国禅的东传与日本禅的形成和发展为主线[D].广东:暨南大学,2013.

[5]孙启林,周世厚.东北亚教育变革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对中国·日本·朝鲜和韩国教育变革历程的审视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14(12):1-7.

作者简介:赵静,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同大学,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与翻译。

猜你喜欢
日本文化发展历程
日语寒暄语背后的文化解析
论川端康成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意蕴
论日本文化的复合性特征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基础日语教学阶段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