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类型酒精性肝病对肝脏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

2019-06-14 02:54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血细胞酒精性肝病

(皖南医学院附属铜陵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 铜陵 244009)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者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1]。近年来国内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87%~10.99%[2-4]。目前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位居肝病第二位,甚至在某些地区可能超过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为了探讨酒精性肝病对肝脏血清标志物、血细胞及凝血参数的影响,特收集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37例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酒精性肝病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探讨和分析酒精性肝病的致病生理和病理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铜陵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主诊断或主要次诊断为酒精性肝病患者137例,其中男134例,女性3例,年龄24~94岁,平均(53.01±12.03)岁。按照酒精性肝病诊断标准,其中轻症酒精性肝病(Mil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MALD)31例,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26例,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 AH)27例,由于目前现有临床诊断中很难区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故本研究统称为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cirrhosis, AC)53例。排除标准:嗜肝性病毒感染、药物及中毒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酒精中毒、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者。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酒精性肝病37例,男性36例,女性1例,年龄为23~77岁,平均(49.51±14.27)岁,无肝炎、无贫血及血液系统及其他重大疾病的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酒精性肝病与对照组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均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标本采集及项目检测

采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分别检测肝功能等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未结合胆红素(UCB)、结合胆红素(UBIL)、总蛋白质(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谷氨酰氨基转肽酶(γ-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葡萄糖(GLU);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及变异系数(RDWCV);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测定。

1.3 仪器及试剂

生化标志物采用Siemens adiv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全血细胞计数采用Sysmex XN-300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采用Stago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同一个项目所有组参数符合正态分布,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先进行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并采用Student-Newman-Keuls进行两两比较;对于非正态分布参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多组间采用Kruskal Wallis进行秩和检验,两两比较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肝脏功能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所有四种酒精性肝病患者的ALT、AST、AKP、γ-GT均高于对照组,AC组ALT低于其他三组(P<0.05)。AC组年龄、AST/ALT大于其他组,血清TP、ALB、A/G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尿酸、血糖、血脂的检测结果

MALD组、AH组和AC组血糖高于对照组,AFL组U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TC、TG低于其他三个酒精性肝病组和对照组,且HDL-C低于MALD组和AFL组,LDL-C低于MALD组、AH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全血细胞计数的检测结果

MALD组、AFL组和AC组MCV高于对照组,四组酒精性肝病组MCH高于对照组,AC组RDWSD、 RDWCV高于其他三个酒精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RBC、HGB、HCT均低于其他三个酒精性肝病组和对照组,AC组和AFL组PLT低于AH组和对照组,且AC组进一步低于AF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FL组NEUT低于对照组,四组酒精性肝病WBC、NEUT之间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凝血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AFL组PT和IN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PT和INR均高于其他三个酒精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TA低于其他三个酒精性肝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四种类型酒精性肝病和对照组血清生化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bP<0.05;与肝炎组比较,cP<0.05;与脂肪肝组比较,dP<0.05
MALD:轻症酒精性肝病;AFL:酒精性脂肪肝;AH:酒精性肝炎;AC:酒精性肝硬化

表2 四种类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细胞及凝血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

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肝硬化组比较,bP<0.05;与肝炎组比较,cP<0.05
MALD:轻症酒精性肝病;AFL:酒精性脂肪肝;AH:酒精性肝炎;AC:酒精性肝硬化

3 讨 论

酒精性肝病是超过5年以上长期、大量的饮酒所造成一种慢性肝脏损伤的疾病。烈性白酒一般是通过胃和肠黏膜等吸收并积聚到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其中胃可吸收10%~20%,小肠吸收75%~80%, 90%需肝脏氧化代谢。乙醇在肝细胞胞质中先被乙醇脱氢酶、微粒体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氧化为乙醛,然后进一步被线粒体中乙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5]。肝脏代谢能力有限,过多乙醛在肝脏内积聚。而乙醛具有高度反应性,可以形成各种蛋白质和DNA加合物[6],可引起酶失活、DNA修复蛋白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及线粒体破坏等损害肝细胞;还可以通过免疫反应引起肝脏组织细胞炎症、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7]。

所有四组酒精性肝病患者ALT、AST、AKP、γ-GT均高于对照组,且AC组AST/ALT高于其他三个ALD组和对照组。有资料显示[8]: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浆中,细胞内浓度约是血清1 000~3 000倍,只要有1%肝细胞被破坏,就会使其血清浓度升高1倍;肝细胞轻度病变时,仅胞浆型AST同工酶释放入血;当病变严重时,线粒体型AST同工酶也相继释放入血中;长时间大量摄入乙醇后,可引起肝细胞微粒体释放γ-GT;也可导致肝脏及小肠黏膜渗出大量ALP。只要肝细胞受损或细胞坏死时,这些酶就会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中肝脏酶学指标的升高。正常情况下,衰老红细胞破坏产生的胆红素需经肝脏解毒和排泄,当酒精性肝病导致肝细胞发生损伤或破坏时,肝细胞对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或对结合胆红素的排泄减少,进而导致血清中TBIL和CBIL均高于对照组[9]。

过量摄入的乙醇在体内优先于脂肪代谢,且其代谢产物乙酸抑制脂质氧化,促进脂肪合成;乙醇还能刺激下丘脑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增加食欲等;脂肪过多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可引起其在肝细胞内储存而导致脂肪肝;蛋白质同期也会摄入过多也可造成血清尿酸增高, 四组ALD血清尿酸均高于对照组。人体血清中白蛋白全部由肝脏合成,80%内源性胆固醇来源于肝脏,大部分HDL-C和LDL-C也均由肝脏合成。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后,蛋白质、血脂合成、转运和代谢等生理过程均会受到影响。当酒精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期时,肝细胞经历了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后,严重影响肝细胞正常功能[10]。本研究显示:AC组ALB、TP、A/G、TC、TG、HDL-C和LDL-C低于其他三组ALD和对照组。可能是由于持续饮酒导致肝细胞内游离脂肪酸的浓度高,引起氧化应激反应而损害肝细胞膜造成的。肝细胞器受损导致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产生减少或活性下降,与脂类代谢相关的激素水平的改变,使血脂及载脂蛋白合成减少和降解增多[11]。

长期大量摄入乙醇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等超过人体的代谢能力而在体内积聚,也会引起人体血细胞计数的变化[12]。本研究显示:所有四组ALD的红细胞MCV均高于对照组,其中MALD、AFL、A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四个ALD组PLT均低于对照组,另外AC的PLT进一步低于其他三个ALD组。所有四个ALD组MCH、RDWSD高于对照组,AC组的RBC、HGB、HCT、NEUT低于其他三个ALD组和对照组,AC组RDWCV高于其他三个ALD组和对照组。其机制可能是乙醇可以直接损害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功能,影响胃、小肠和胰腺等吸收功能,导致肝细胞功能损伤,影响维生素B12、叶酸的吸收,核苷酸合成障碍,胞体增大,MCV增大[4]。肝细胞受损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时,可能会出现代偿性脾功能亢进,而脾功能亢进加快RBC、PLT和NEUT的提前破坏,进而造成血细胞的减少。另外本研究中AC组PT、INR高于其他三个ALD和对照组,而PTA低于其他三个ALD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个AL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合成除组织因子和钙离子外的其余12种凝血因子,部分抗凝物质如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纤溶酶原等也在肝脏内合成,同时能清除多种凝血及纤溶过程中的产物。酒精性肝病进展至肝硬化期患者由于肝细胞合成和清除功能障碍,各个方面的止血功能和抗凝功能都降低[13]。

综上所述,所有酒精性肝病均可造成肝脏酶谱的升高,当病情发展至肝硬化期后,可引起血清蛋白质、血脂及血细胞及凝血指标的改变。另据WHO统计,超过200种疾病或损伤与饮酒有关。长期大量饮酒者的头颈部、口腔、肺部、消化道、乳腺、膀胱等部位癌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还会导致酒精性心脏病、焦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14]。酒精性肝病重在预防,戒酒是治疗和预防其发生发展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鼓励全社会都不饮酒,预防和减少酒精性肝病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血细胞酒精性肝病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任何类型的咖啡都或能降低慢性肝病风险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