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电凝热灼功术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功能区癫痫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癫痫控制的作用探究

2019-06-14 02:54勇1周林裕2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双极功能区生长因子

梁 勇1,周林裕2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3201医院 1. 神经内科,2. 神经外科,陕西 西安 723000)

癫痫是一种表现为慢性、反复、短暂的脑功能失调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脑卒中[1],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约1/3的癫痫患者不能通过服用单药或多种药物得到较好的癫痫发作控制,近年来越来越多循征医学证据证实外科对癫痫的治疗价值[2]。功能区癫痫病灶起源于功能区或周围皮层,常规手术切除不当极大可能会引起功能障碍。功能区电凝热灼术是功能区癫痫的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双电凝热灼功治疗癫痫,已取得一定疗效[3]。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神经生长和修复,且可以参与促进神经祖细胞增殖和分化,对神经异常发生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蒋国会等[4]学者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将是抗癫痫发作的一个新靶标。国内外相关报道均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对癫痫患者具有脑保护,改善其认知、记忆功能作用,但是其联合MST在对功能区癫痫的研究却鲜为少见。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神经生长因子联合MST在对功能区癫痫患者的神经修复和癫痫控制改善作用进行了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癫痫患者84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龄18~51岁之间,平均年龄(33.1±4.2)岁;病程4~10年,平均6.4年;病因情况:脑血管疾病9例,脑肿瘤23例,脑外伤52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手术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或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均经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确诊为癫痫病灶在功能区,MRI上呈长T1信号或混杂信号,DWI呈低信号;发作间期FDG-PET示葡萄糖代谢减低。长程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定位癫痫灶根据发作间期75%以上痫性放电(棘波或尖波)固定产生于一个区域,且该区域在癫痫发作前早期出现节律或波幅的改变;③均经过≥2年的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但控制不佳,每月仍有2次以上癫痫发作,影响生活及工作;④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排除全量表智商≤70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 对患者进行全麻后,根据术前CT、MRI检测的癫痫病灶为中心,开颅将骨瓣和硬脑膜翻开,手术切除非功能区病灶,而后行功能区致皮质电凝热灼。双极电凝镊镊尖横行垂直脑回长轴,镊尖与脑表面呈45°,每3 mm热灼一道,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监测电凝热灼前后热灼区域脑电图变化,若放电减少不明显,重复上述操作。热灼后覆盖人工硬膜防止黏连。

1.3.2 分组方法 手术组行常规的功能区电凝热灼术治疗,术后常规口服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联合组在手术组的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剂,舒泰神(北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60023)治疗,剂量为30 μg/次,1次/天,4周/疗程,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癫痫次数控制率比较分析 治疗前后通过Engel分级法评估,其中,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者仅仅有先兆为Ⅰ级;发作<3次/年,为Ⅱ级;发作≥3次/年,相比术前发作次数减少>75%为Ⅲ级;发作次数较多,减少程度≤75%为Ⅳ级。

1.4.2 认知功能比较分析 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韦氏智力测试(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及记忆测试。测试内容为: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 PIQ)、语言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VIQ)、总智商( 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 FIQ)和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智力水平即认知功能越高。

1.4.3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因子变化情况 包括神经功能因子 S100B 蛋白( S-100B)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Recombinant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 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 水平,以及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癫痫次数控制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作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手术组患者发作频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联合组的癫痫控制程度显著优于手术组(P<0.05)(表1)。

2.2 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VIQ、PIQ、FIQ和MQ)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n=4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

(n=42)

2.3 神经功能指标和NIHSS评分比较

神经功能相关指标(S-100B、NSE、GFAP和MBP)表达水平和NIHSS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联合组的改善程度要显著高于手术组(P<0.05,表3)。

3 讨 论

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治疗效果已得到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癫痫病灶的切除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治疗或缓解患者的癫痫病症,但是其破坏性大,对多数癫痫患者有较大的限制,特别是其癫痫病灶位于重要功能区的患者[5]。研究认为,皮质共分为6层,而癫痫的放电主要起始于第Ⅳ~Ⅴ层神经元,通过Ⅰ~Ⅲ层纤维传导,从而产生癫痫症状[6]。双极电凝热灼术是在4~5W功率下损伤Ⅰ~Ⅲ层神经元及神经纤维,而深部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未受到损伤,既起到了治疗癫痫的作用,又保留了神经功能。翟锋等[6]人应用双极电凝热灼联合病灶切除治疗功能区癫痫取得了良好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量研究中对神经修复,脑保护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蒋国会等[4]学者认为神经生长因子是抗癫痫治疗的新靶点,可以调控神经突触及神经细胞状态。有学者[7-8]则通过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癫痫小鼠的治疗中发现其对脑部海马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表3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n=42)

本文将双极电凝热灼术与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功能区癫痫疾病,探究二者共同作用下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发作频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组和手术组患者发作频率均得到显著改善,组间比较,联合组的癫痫控制程度显著优于手术组。且在认知功能比较中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各项认知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手术组。这可能因为癫痫疾病通常导致的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主要的集中在海马区,而参与其中的CREB和PSD95是最先发现在记忆中起到重要的转录因子,而神经生长因子可以通过促进CREB和PSD95蛋白的表达来改善整体的记忆、学习等认知功能[9-10]。癫痫产生的因素复杂,是一个慢性过程,涉及多个方面,频繁而持续的癫痫发作,脑内各种酶、神经递质、氨基酸等化学物质迅速变化,可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通过对血和脑脊液的研究,发现一些生化标志物可以用来判断神经系统的损害范围和预测预后。其中S-100B、NSE、GFAP和MBP,成为监测脑损伤的分子标志物。反映神经缺损的指标较多,其中,S-100B是神经胶质细胞中一种营养蛋白,NSE则是神经元细胞轴突胞质中的可溶性胞浆蛋白,在神经损伤后,二者由于崩解进入血液而使其表达水平增高,因而,临床中常根据这二者的表达水平来判断神经损伤程度[11-13]。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的S-100B、NSE、GFAP和MBP等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手术组。相关报道显示,脑组织在受损后,会应激性地分泌一些神经营养因子进行自我保护和营养,但是在受损的情况下,脑自身分泌的神经营养因子依旧有限,因此通过外界给予足够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极大缓解脑损伤,甚至对神经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14-15]。

本文通过对功能区癫痫患者进行神经生长因子和双极电凝热灼术联合治疗发现,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保证治疗效果。但是对患者的远期疗效如何,还需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双极功能区生长因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关于双极模糊图圈连通指数的注记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再生双极器械清洗效果研究分析
(i,k)-步双极单值中智竞争图
龙泉换流站极Ⅱ双极中性母线差动保护动作导致双极直流闭锁原因分析及整改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