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阿糖腺苷结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研究

2019-06-14 02:54胡绘平李正涛刘文春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咽峡炎疱疹干扰素

胡绘平,李正涛,厉 兰,周 博,刘文春

(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儿一科,湖北 恩施 44500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及环境气候的变化,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逐年上升[1]。患儿发病后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等,并出现咽部充血、疱疹和溃疡等症状,造成患儿常夜间哭闹不止,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困扰[2]。目前临床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多以缓解患儿病痛为主要手段,但效果不佳,起不到根本的治愈疗效。阿糖腺苷可通过结合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后降低其活性而抑制DNA合成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3]。重组人干扰素α1b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RNA和蛋白质从而达到广谱抗病毒作用[4]。故本研究旨在探究注射用阿糖腺苷结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作用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提供基础,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24例,其中男80例,女44例,年龄在8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4±1.11)岁;病程在0.5~2.2天之间,平均病程为(1.14±0.65)天;体温38.2~39.6 ℃,平均病程为(38.68±0.33)天。发热65例,咳嗽25例,呕吐10例,流涎14例,高热惊厥5例,心肌酶谱增高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在9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0±1.15)岁;病程在0.5~2.1天之间,平均病程为(1.10±0.63)天;体温38.2~39.5 ℃,平均体温为(38.70±0.32)℃;治疗组:男41例,女22例,年龄在8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0±1.04)岁;病程在0.5~2.2天之间,平均病程为(1.20±0.65)天;体温38.3~39.6 ℃,平均体温为(38.64±0.31)℃;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②所有对象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柯萨奇病毒A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排除标准:①下呼吸道感染;②合并细菌感染;③ 1周内使用过抗病毒、抗生素类药物;④不能遵照医嘱配合治疗者;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除外,严重肝、肾疾病等功能不全者除外。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诊治方案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退热、抗惊厥、预防脱水等对症治疗。①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注射用阿糖腺苷(国药准字H44024644 生产批号:20161236、20170925 注射剂200 mg,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天10 mg·kg-1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②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联合治疗,即给予干扰素(生产厂商: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0033 生产批号:201701025、201708036 注射剂10 μg/支),雾化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使雾化药液容量达2 mL,2次/天,10 min/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5天为1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①评价标准[5]:显效:体温在用药2天内降至正常,流涎减少,咽峡部疱疹缩小,无溃疡;有效:体温在用药4天内降至正常,症状缓解;无效:用药5天后体温仍未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观察指标:(1)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从治疗开始患者体温恢复到正常体温所用天数;咽痛消失时间:从治疗开始到患者咽部疼痛消失所用天数;溃疡消失时间:从治疗开始到溃疡消失所用天数;疱疹消失时间:从治疗开始到疱疹消失所用天数。(2)CD4+、CD8+淋巴细胞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于清晨抽取患者2 mL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分离,然后用流式细胞仪(BD Bioscience)测定自然杀伤细胞、CD4+以及CD8+的含量。(3)炎性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于清晨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进行离心分离,然后用酶联接免疫吸附法测定IL-10和IFN-γ含量,IL-10和IFN-γ,试剂盒均购于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不良反应:观察头痛、发烧、肌痛、乏力、消化道反应、溃疡、疱疹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体效果(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80.65%),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情况对比 (例,%)

与对照组相比,aP<0.001(n=62)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儿的一下表2中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对比 (天)

与对照组相比,aP<0.05(n=62)

2.3 两组患儿免疫情况对比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治疗组CD4+、CD4+/CD8+、IL-10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和IFN-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儿免疫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aP<0.05;(n=62)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有2例疱疹破溃,1例消化道反应,治疗组中出现1例疱疹破溃,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 论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pediatric herpangin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6]。作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主要侵袭1~7岁儿童,潜伏期2~4天,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阿糖腺苷作为新型抗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其进入人体后通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一级阿糖腺苷三磷酸,通过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活性来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并且对人体无副作用,但单一使用该药疗效欠佳,治愈速度慢[7]。重组人干扰素a1b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可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侵袭和感染发生[8]。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失调,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和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临床上早期可以通过检测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来判断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状况[9]。

为了探寻更好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手段,缩短患儿恢复正常健康状态的时间,我院在本研究中应用阿糖腺苷结合干扰素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65%);且患儿的咽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失时间要低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IL-10、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和IFN-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说明将此两者药物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明显减轻患儿痛苦,改善免疫调节,临床症状恢复速度加快,效果显著;禚永淼等人[10]研究亦发现阿糖腺苷注射液联合野菊花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可更加有效治疗患儿,解决其家属困扰,本研究为接下来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相关探索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阿糖腺苷注射结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明显改善患儿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咽峡炎疱疹干扰素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夏季警惕汗疱疹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夏季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多发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说说“上火”那些事
手足口防治速查
凉膈散加减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