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事故车维修巨头兼并重组对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影响

2019-06-19 03:47北京张杰
汽车维修与保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售后连锁保险公司

◆文/北京 张杰

张杰(本刊编委会委员)

汽车后市场车险S2b2c修配联盟平台:壁虎汽车 创始人 。自媒体号《后市场张杰》原创作者。

2018年12月5日,美国两大事故车维修连锁企业Caliber Collision (以下简称“Caliber”)和Abra Auto Body Repair of America (以下简称“Abra”)宣布合并,双方将整合团队、品牌和运营能力,为车主和保险公司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Caliber首席执行官Steve Grimshaw表示:“两家企业在全美37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拥有超过1 000家门店,我们希望为车主和保险公司提供更灵活和便利的服务。伴随着技术和运营上的不断投入,我们将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和维修质量,树立行业标杆。”Abra首席执行官Ann Fandozzi说:“我们的行业变得愈发复杂,合并后的公司将在设备、培训和技术上持续投入,帮助员工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同时不断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合并后的公司还承诺继续以更高的关注度为Abra的59家加盟商服务。据了解,这项交易预计将于2019年初完成,新公司将由Caliber的首席执行官Steve Grimshaw领导。

合并之前,Abra和Caliber和均在美国事故车维修行业“四大巨头”之列。从2016年公布的产值来看,Abra当年的产值为1亿美元,位列全美第三,Caliber当年的产值为0.89亿美元,位列全美第四。但从市值来看,这两家分居全美第一和第二的位置,合并后两家的总市值高达470亿美元,稳居全美第一。当然,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合并后他们也没有悬念地成为全球最大的事故车维修集团。这就好比:如果你在乒乓球项目里是中国的冠军,那你成为世界冠军的可能性几乎是100%。

当然,从商业范围和可扩展性上,事故车维修市场是很难实现全球化的业务种类,所以,未来世界事故车格局基本上还是以国家为单位,各自为政,出现全球化的事故车维修集团的可能性几乎没有。那么,美国事故车维修行业的兼并重组,将给我国事故车维修行业,尤其是事故车维修连锁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启示?

美国事故车维修“四大巨头”概况

1. Boyd集团成立于1990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旗下拥有Boyd Autobody & Glas、Gerber Collision & Glass以及其他事故车维修连锁。大约4 170名员工,拥有400多家直营门店。收购的品牌包括:Assured Automotive,Craft master Auto Body和Champ's Holding Company,LLC。

注:Gerber,当年也很有名,如今已是Boyd集团的子公司,成立于1937年,总部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曾收购Faith Autobody Repair Centers。

Boyd门店

2. Service King成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大约4 686名员工,拥有300多家直营门店。收购的品牌包括:First Impressions Collision,Inc., The Body Shop Collision Center and Auto World Paint and Body。

Service King门店

3. ABRA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大约613名员工,拥有超过300家“直营+加盟”的门店。收购的品牌包括:Lehman's Garage, MGM Collision South, Inc. and Keenan Auto Body。

ABRA门店

4. Caliber Collision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大约6 444名员工,拥有600多家直营门店。Caliber Collision最新一轮融资是在2013年,筹集了6 000万美元,主要投资者是Penfund。收购的品牌包括:Collision Care Auto Body Centers Inc.,Craigs Collision Ctr和Automotive Collision Tech。

Caliber Collision门店

美国事故车维修行业现状

与中国不同,在美国汽车维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独立售后维修企业,而不是被主机厂控制的4S店,独立售后维修企业承担了70%维修量。其中,45%的事故车维修量又被四大事故车维修连锁企业(号称“四大巨头”)完成。这“四大巨头”是Boyd、Service King、ABRA和Caliber,他们的门店数量仅占全美的4%,但却赚取了全美事故车维修总利润的15%。

根据美国事故车维修市场现状,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与汽车快修、机电维修及常规保养项目相比,美国事故车维修市场更集中。

2.事故车维修市场终端连锁(而不是供应链连锁)占据着美国事故车维修市场的主导地位。无一例外,美国事故车维修行业“四大巨头”都是以终端门店连锁(直营或“直营+加盟”)为主的企业,而不是像常规保养、快修和机电维修市场那样以供应链为主导。

3.终端连锁集中化的需求更强烈。因为事故车维修的付费方的集中化(保险公司),导致维修终端联合起来获得更大的筹码,以便在与保险公司谈判中占据有利位置的需求更加强烈。

4.服务品类多元化扩展需求高。根据媒体报道,合并后的公司将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如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快修、快保、铝合金钣金件修复以及高压电维修中心,同时还会增加更多的服务项目,如汽车玻璃更换、机械故障维修,以及借助全美广泛的OEM诊断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和参数初始化设置等。也就是说,由于事故车维修具有低频性和不确定性的消费特征,这就要求事故车维修企业进一步开拓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类,以便在单一客户那里挖掘更多的汽车服务业务。

5.汽车经销商相对弱势。与中国不同,美国的独立售后市场占据着汽车售后市场的主导地位,而汽车经销商的地位则相对弱势,这也与美国新车市场增长已经连续多年放缓有关。

6.保险公司并未以经营主导者身份进入汽车维修市场。在美国,保险公司继续在干保险的事,并未“伸手”维修产业。

对中国事故车维修市场的启发

借着美国事故车维修市场两大巨头合并的契机,并结合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出现的新情况,笔者认为,中国事故车维修市场将发生下述变化:

1.汽车经销商垄断地位短期牢不可破,未来将持续下滑

在中国的事故车维修市场,汽车经销商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车险的特殊性以及新车市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导致汽车经销商借助新车保费这张“王牌”,牢牢掌控着保险公司的“命门”。在延伸效应的作用下,事故车维修业务资源和政策,也同样被牢牢地控制在经销商手中。

但是,随着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行情的急剧变化,新车快速增长的曲线到目前已经停止,甚至断崖式下跌。新车产销量的变化,将会带来一系列连锁效应,汽车售后市场将直接受到影响甚至是冲击。事故车维修作为汽车售后市场中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格局的变化在所难免,汽车经销商在事故车维修上的话语权逐步降低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2.全国型的事故车维修连锁集团一定会出现

对比快修保养市场的碎片化以及无跨区域的消费特征,笔者一直认为,能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快修快保连锁品牌出现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对于事故车维修市场,由于其付费方半数以上是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的业务基本都是遍布全国范围,因此,与之关联度极高的事故车维修行业出现覆盖全国范围的事故车维修全国连锁型企业的概率非常大。

另外,随着汽车售后市场的变革,在事故车维修业务方面,汽车经销商售后部门与独立维修店之间的界线将不再清晰。未来,汽车经销商销售业务与售后业务逐渐分离将成为趋势,与此同时,剥离后的独立售后与综合社会化的钣喷中心相互融合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

当然,目前距离这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要等到汽车经销商的新车销售和售后业务完成分离,综合修理企业完成连锁化,二者真正处于“门当户对”的条件下,才有相互融合的可能性。3.全车件供应链企业应具备科技、服务、保险属性

与易损易耗件型的供应链企业不同,渠道型的全车件供应链企业如果想在事故车维修市场发力,则应该具备科技、服务和保险的属性。

前面已经讲过,事故车维修费用大部分由保险公司支付,而保险公司具有集中化的属性,这势必对供应链企业在数据、协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于保险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全车件供应链企业不能仅仅是解决流通和报价等简单问题,还需要解决更多角色协同、更多数据处理的问题。因此,全车件供应链企业需要具备更强的的科技属性。

全车件供应链企业上游的供应商更加分散、周转率更低,这就要求处于中间位置的全车件供应链企业具有足够的资金量和强大的运营能力,以整合上游资源,服务下游客户(保险公司)。也就是说,整合型(非自营型)的全车件供应链企业会更加专注于服务方面的工作,也更能满足事故车维修市场的需求。

对于保险属性,相信很好理解。因为事故车维修业务的入口主要在保险公司,出口(费用支付)也多在保险公司。但目前全车件供应链企业与保险公司的耦合度还比较低。

4.保险公司的投资属性应大于参与属性

最近几年,保险公司纷纷试水自营认证配件体系,希望主导整个事故车维修产业,但发展并不顺利。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基因”属性问题。

虽然中国的车险市场集中化程度很高,排名前三的保险公司占据了车险市场70%的份额,使得这些保险巨头涉足汽车配件领域的勇气。但在笔者看来,事故车维修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应该按照专业做好分工,各自做好各自擅长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因此,笔者认为,保险公司不应该过多地主导事故车维修产业的发展,而是更多地作为数据提供方、业务源头方,做好自己保险“厂家”端的事。甚至在保险经纪领域保险公司都不应该过多涉足,而是应该专注做好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

当然,保险行业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保险企业完全可以作为投资方进入到事故车维修领域,参股甚至控股供应链企业、数据企业和维修企业,而不应该是 “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踩在事故车维修产业的沙滩上”。

5.传统汽修企业将加速“兼停并转”

以事故车修复为主的传统综合修理厂在环评风暴、保险变革、车市降温、4S店客户回流、连锁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单靠自己和保险公司内部个人关系支撑业务存活的难度越来越大。接下来,传统的综合汽修企业“兼停并转”的速度会加快,事故车维修市场一定会加速连锁化、集中化、专业化、业务综合化。当然,事故车维修企业综合化的方向,不一定是向下延伸快修、快保业务,而等多是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方向发展,如汽车核心零部件检测维修、汽车报废回收、再制造件流转交易等,都将是新的突破点。

猜你喜欢
售后连锁保险公司
浅谈汽车售后配件同步发布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布拉格Burrito Loco连锁快餐店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