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道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2019-06-20 07:37李永春李小芹张迎辉
安徽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病儿脑炎核酸

李永春,李小芹,张迎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a消化科,b肾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肠道病毒性脑炎(enterovirus encephalitis,EVE)多表现出头痛、发热症状,夏季为其高发季节,通常发病急[1]。EVE发病与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对脑实质浸润密切相关,已知血清型超过120个,由于其发热等症状不明显,临床易误诊或漏诊,耽误病情,增加手足口病等发生风险,严重时甚至导致病儿死亡。为此早期诊断EVE至关重要。目前临床关于病毒性脑炎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测相关报道较多[2-4],而关于病毒性脑炎类型之一的EVE病原学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笔者对216例EVE病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EVE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特点,以为临床儿童EVE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河南省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EVE病儿216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3版)中EVE相关诊断标准,所有病儿病例资料完整,排除重度EVE、合并重症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他系统严重感染、资料不全等病儿。男150例(69.44%),女66例(30.56%);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14岁,平均6岁,其中6个月至<3岁44例(20.37%),3~<7岁76例(35.19%),7~<14岁96例(44.44%)。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病儿或近亲属对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标本采集 216例病儿入院后120 min内抽取其脑脊液(腰椎穿刺)2 mL、血液4 mL。常规处理后保存,若24 h内检测则保存于4 ℃冰箱内,超过24 h检测则保存于-70 ℃冰箱内。

1.2.2脑脊液病毒检测 (1)EV RNA提取,按照QIAamp MinElute Virus Spin Kit(QIAGEN公司)说明书对病毒核酸提取,保存于-70 ℃冰箱中;(2)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书对脑脊液标本行肠道通用型检测,若阳性再对新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埃柯病毒30(ECHO30)型检测。(3)对未分型标本来说,将其接种至RD细胞,于35 ℃、5%二氧化碳环境中培养,细胞病变超过+++则对病毒收取,保存于-70 ℃冰箱中。(4)逆转录PCR(RT-PCR)、VP1区序列:(1)中提取之病毒核酸为模板,PT-PCR相关试剂盒由上海信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扩增、测序引物以文献[5]为参考;通过半巢式PCR测定VP1区序列,如引物AN32,其序列为5’-GTYTGCCA-3’,用于PT;AN224序列为5’-GCIATGYTIGGIACICAYRT-3’,用于PCR-1,扩增产妇993 bp;AN89序列为5’-CCAGCACTGACAGCAGYNGARAYNGG-3’,用于PCR-2,扩增产物37 6bp;(5)PCR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6)核苷酸测序。

1.2.3脑脊液IgM抗体检测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相关试剂盒由上海瓦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酶标仪对波长450 nm处吸光度(A)测定,标本A值在1.1倍临界值及以上判断为阳性,在0.9倍临界值及以下判断为阴性,临界值±10%内判断为可疑,重复测定。

1.2.4资料收集 对216例EVE病儿病例资料收集整理,包括EVE症状、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肝功能指标、心肌酶指标]、脑电图检查、病原学检测、治疗、预后等。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多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两两比较α=0.017。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1.1临床症状 216例病儿中出现发热症状150例(其中高热50例,中热78例,低热22例),头痛139例,呕吐162例,表现出抽搐2例,有可疑脑膜刺激征或病理征3例,少数表现出腹痛、腹泻、咳嗽症状,大部分无明显流涕、流泪等症状。均无意识障碍、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发生。不同年龄段病儿主要症状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EVE病儿主要症状/例(%)

注:“—”表示因病儿主诉不清未统计;EVE为肠道病毒性脑炎

2.1.2发病时间段 3—5月30例(13.89%),6—8月85例(39.35%),9—11月68例(31.48%),1、2、12月33例(15.28%)。

2.1.3相关检查 WBC总数超过10×109/L者149例(68.98%),WBC总数下降者2例(0.92%);CRP上升者125例(57.87%);肝功能异常者40例(18.52%),均未发生黄疸;心肌酶检查异常者172例(79.63%)。所有病儿均接受脑电图检查,显示轻中度异常47例(21.76%);颅脑CT平扫者180例,均未发现显著异常。

2.2 脑脊液病原学检测

2.2.1脑脊液EV检测结果 216份脑脊液标本EV通用核酸检测阳性120份,其中ECHO30核酸阳性95份(79.17%,95/120),CoxA16核酸阳性5份(4.17%,5/120),EV71核酸阳性5份(4.17%,5/120),未分型15份(12.50%,15/120)。不同年龄段病儿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8,P<0.05),6个月至<3岁与3~<7岁之间EV通用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P>0.017),6个月至<3岁与7~<14岁、3~<7岁与7~<14岁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4、12.35,P均<0.017),见表2。同时不同发病季节病儿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7,P<0.05),3—5月与6—8月、3—5月与9—11月EV通用核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2、48.87,P<0.017),6—8月与9—11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017),1、2、12月与6—8月、1、2、12月与9—11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52.01,P<0.017),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段EVE病儿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情况

表3 不同发病时间段EVE病儿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情况

2.2.2脑脊液IgM抗体检测结果 216例病儿中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阳性95例。不同年龄段病儿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1,P<0.05);6个月至<3岁与3~<7岁、6个月至<3岁与7~<14岁之间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16.80,均P<0.017),3~<7岁与7~<14岁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P=0.047),见表4。不同发病时间段病儿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3,P<0.05);3—5月与6—8月、3—5月与9—11月IgM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0、32.43,P<0.017),6—8月与9—11月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17),1、2、12月与6—8月、1、2、12月与9—11月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5、34.89,P<0.017),见表5。

表4 不同年龄段EVE病儿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情况

表5 不同发病时间段EVE病儿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情况

2.3 治疗与预后所有病儿入院后接受抗病毒、20%甘露醇静注、支持等综合治疗,且根据相关检查结果对症处理,如WBC、CRP显著上升者给予抗生素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等处理。所有病儿经综合治疗后好转,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于盼辉等[6]调查显示病毒性脑炎病毒阳性检出率41.50%,其中EV占87.88%。但EV与其他病毒引发病毒性脑炎病儿在性别、临床表现、脑电图、MRI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田茂强等[7]调查发现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方面,EV占72.00%。根据病毒性脑炎病原学流行特点,我们选择EVE为研究对象,探讨其EVE临床特点及脑脊液病毒检测特点。

3.1 EVE儿童临床特点本研究显示EVE主要表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与病毒性脑炎症状基本类似[8]。仅3例表现出可疑脑膜刺激征或病理征,抽搐2例。进一步观察不同年龄病儿临床症状,发现3~<7岁病儿发热症状比率最高,其次是呕吐,第三是头痛;<7~<14岁病儿头痛症状比率最高,其次是呕吐,第三是发热。同时2例抽搐均发生于<3岁病儿。可见不同年龄段EVE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整体上无明显差异。发病时间段方面,我们发现6—11月发生153例(70.83%),特别是6—8月,EVE发生率占39.35%。可见EVE好发于夏秋季,特别是夏季。这是因为EV在黏液、唾液、排泄物中分布,经由接触传播,同时EV有耐热、耐酸性,因此夏季EVE发病率高[9]。相关检查指标方面,WBC、CRP在临床上常用于感染判断,本研究显示WBC总数>10×109/L占68.98%,CRP升高占57.87%,与EVE病儿表现出发热症状保持一致。还发现肝功能异常率18.52%,心肌酶异常占79.63%。提示EVE可能引发心肌炎等相关疾病,需高度重视EVE。本研究发现EVE伴轻中度脑电图异常,但通常不存在脑实质改变征象。此外,目前临床尚无特异方案干预儿童EVE,病儿虽表现出发热、呕吐等症状,但及时给予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后,病儿预后通常较好。

3.2 EVE儿童脑脊液病毒检测EV为脑炎发生常见病原体之一,主要包括ECHO病毒、COX病毒、新型肠道病毒等,其中ECHO病毒全球流行,是EVE发生的主要肠道病毒;CoxA16、EV71感染引发脑炎在高原地区等也有所报道,EV全球各地均有所分布,易引发流行性疾病,对机体多系统可以影响,临床症状多样,严重时甚至威胁病人性命,且EV引发疾病以儿童多见。目前临床常通过症状、辅助检查、脑脊液病原学检测等综合判断病毒性脑炎。其中脑脊液病原学检测有ELISA、病毒核酸检测等。Real-Time PCR为病毒核酸检测重要手段,对微量特异性核酸序列可快速检测,且准确度高[10]。本研究通过Real-Time PCR检测EV核酸,结果显示脑脊液EV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55.56%,其中ECHO30核酸阳性最多,占79.17%,与相关报道[11]结果相符。ECHO30感染会导致儿童无菌性脑膜炎流行[12-13]。同时本研究CoxA16与EV71检出率均为4.17%,而未分型检出率12.50%。可见EV类型多样,其中以ECHO30最为常见。

ELISA具有操作简单、特异度强等特点,我们通过ELISA法测定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结果显示IgM抗体阳性率43.98%,比EV通用核酸检测阳性率低,这可能与抗体产生与病儿免疫功能、病程相关,有个体差异性有关[14]。卢囡囡等[15]研究显示5~10岁儿童EVE发生率较高,占EV通用核酸阳性的81.82%。本研究EVE病儿年龄7~<14岁96例,<3岁44例,但<3岁病儿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检出率最高,与卢囡囡等[15]研究结果不相符,这可能与不同地区高度、气候条件、环境等不同有关。本研究还显示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检出率、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与EVE病儿年龄、发病时间段有关,6个月至<3岁病儿示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检出率、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这可能与<3岁病儿机体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能力差等有关,同时也可反映出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检出率与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在年龄分布、发病时间段上有一致性,这与EVE发病特点(好发于夏季等)有关。但<3岁脑脊液EV通用核酸阳性、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构成比相比其他年龄段无显著差异,这与本研究病例选择有关。

综上,儿童EVE主要表现出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ECHO30为EVE脑脊液病毒主要类型,特异性IgM抗体检出率较高。由于目前关于EVE流行病学调查较少,且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样本例数较少,关于EVE流行病学、病原学研究需日后通过大样本进一步分析。

猜你喜欢
病儿脑炎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家庭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孤独症中的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开放研究
核酸检测
穴位按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儿生长发育和睡眠的影响
阳性强化法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穿刺效果及依从性的评价
原发性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病儿65例临床分析
六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分析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