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行东南亚

2019-06-21 01:47兰兰杨鹏岳
中国服饰 2019年6期
关键词:越南纺织服装

文||兰兰 杨鹏岳

作为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业积极走出去,通过“一带一路”区域间的产能合作,打造区域内生增长力,再造价值新纪元。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着眼于区域间的国际产能合作,整合打造产业资源新优势,正成为新形势下企业“走出去”的一种选择。

区域化贸易活跃

以2018年营收首度跻身服装行业“200亿元俱乐部”的申洲国际为例,从2013年的100亿元营收到2018年实现200亿元的突破,申洲国际仅用了五年的时间。

在这五年间,申洲国际不断优化海外生产基地的布局,持续加码在柬埔寨、越南的产能,使其从面料生产、印染到成衣加工环节的纵向一体化生产模式由国内扩展至海外,为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要知道在2012年,申洲国际还受困于成本上涨、产能不足、订单下降等因素,致使公司业绩全面下跌,而2018年同样面临着原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汇率波动加大等诸多影响,申洲国际的业绩却是连续第六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实现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来自财报显示,业绩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8年申洲国际海外产能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也让其在越南面料工厂的现有产能已达到预期规模时,又在附近新建了一家制衣厂予以配套,并且还在柬埔寨又租了一块地,用于建设新的制衣厂,分别将于年内或明年正式投产。

“在中国纺织服装业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供应链区域化布局成为重要趋势。”在日前举行的2019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指出,当前,纺织服装产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的下行趋势明显,经济风险普遍增强,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使得经济全球化受到破坏,区域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发展新动向;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贸易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间的区域贸易日渐活跃,贸易区域化特征越来越凸显。

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等多方数据能看到,从2013年到2017年,世界区域内的货物贸易份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普遍增强。其中,欧盟28国同比增长63%,亚太地区同比增长52.4%,中东和北非地区同比增长15.9%。

来自麦肯锡公司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变化。从2007年到2017年,全球跨境贸易占全球产出的比例已经从28.1%下降到22.5%,而自2013年以来,地区内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则增长了2.7个百分点。具体到亚太地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的贸易关系更加紧密。到2018年,东盟已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一带一路”契机

而梳理上述时间脉络能发现,2013年是个转折点。

也是在这一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时至今日,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中国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已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超过900亿美元,中国先后同“一带一路”国家共建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上缴东道国税费20多亿美元,带动当地就业近30万人。

在此期间,正值中国纺织业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无疑为中国纺织业“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纺织产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进工业化发展、创造国民财富以及提供大量就业的民生产业。‘一带一路’沿线也是中国纺织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地区,其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将近占全球总量的29%,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新兴市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曾表示。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从2003年到2018年,中国纺织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15.6%的速度递增,累计实现投资达97.96亿美元。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纺织业加快了全球布局步伐,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逐渐增多。从2013年到2018年的五年间,中国纺织产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总额已达64.96亿美元,约占同期全球投资总额的84.4%。

打造全球价值链

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企业亦面临着产业转型和开展国际化运营的双重任务,一方面需要通过国际化经营实现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产业转型更好地开展国际化经营。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对外经营发展中,中国长期作为海外跨国企业的生产基地、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这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企业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而随着中国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以及发达国家产业回流的进一步挤压,中国企业亦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层竞争困境,要想从根本上突破这一现状,中国企业就必须要构建以自身为主导核心的全球价值网络。

在近年来的持续“走出去”过程中,中国企业在不断积累国际化经营经验的同时,也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优势的国际化道路,并努力嵌入到全球价值链,通过在价值链中的不断攀升,进一步打造适合自身的全球价值网络。

以纺织业为例,目前行业已进入到跨国布局新阶段,原有“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的国际合作方式正在向“资本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延展,众多有实力的纺织服装企业纷纷通过“走出去”实现产业链的跨国资源整合与价值链的全球突破。

从近十年来的行业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来看,一方面是产业资本通过绿地投资与合作实现生产力的跨国布局,譬如整合东南亚国家的资源优势打造跨国制造基地,以此维持并提升中国纺织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国际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积极主动地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借助资本的力量在全球配置整合原料资源、设计研发资源、品牌资源、市场渠道资源等,带动行业向世界纺织产业价值链的高附加值领域渗透。

其中,在生产力的跨国布局中,棉纺和针织行业表现尤为突出。这主要是受国内外棉价价差明显影响,使得中国的棉纺企业成规模地进行海外投资。同时,针织服装行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也使得它在面对成本的持续攀升、人口红利的减弱等多重影响时,不得不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国外,成为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的热门行业。

从东盟到越南

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已在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纺织服装生产、贸易和产品设计等机构,行业对外投资几乎涵盖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而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的更加紧密,彼此间的纺织服装产业合作亦在发生着深度融合。

统计显示,已连续三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保持增长的中国纺织服装业,仅2018年对东盟出口就已达11.7%的增长,反观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大传统市场出口增幅则为1.5%、8%和2.7%。而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五国的投资总额已达17.7亿美元,约占同期全球投资总额的23%。

特别是从最近三年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对越南、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投资情况来看,对越南的投资明显增多,其中越南2018年的投资较2016年翻了一倍。

“中越两国纺织服装产业具有融合度高、互补性强的特点。”在2019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表示,越南是中国最大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国,2018年中国自越南进口纺织品服装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7.9%;中国向越南出口纺织品服装160.3亿美元,同比增长25.3%。中国对越南的出口以纺织品为主,自越南进口的绝大部分为服装。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领事李建良介绍,2018年中越双边贸易额达1060亿美元,同比增长14%,越南已超越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纺织服装产业是越南的支柱产业,据越南纺织服装协会统计,越南纺织服装工厂约有6000家,合计拥有产业工人270万人,占越南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4。

据了解,尽管越南仍是低收入国家,但得益于当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GDP增长十分迅猛。2018年,越南GDP同比增长7.08%达到2407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同比增长约13%,是GDP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中纺织业是越南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占越南出口总值的15%。“从2010年到2018年,行业平均年增12%以上。”据越南工商部领导越南工商部工业署长Truong Thanh Hoai介绍,目前越南纺织服装行业拥有近7000家企业,到2018年底出口总额达到362亿美元。

在不少人看来,“越南纺织服装业的发展至少还有十年的黄金期。”而在此次专题采访中,多家企业也透露出更看好越南在一众东南亚国家中的未来发展前景。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向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转移,主要是因为当地成本、税收都更低,产业链还存在部分空白,诸如面辅料配套等高度依赖进口。而随着纺织供应链之间的比较优势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国内人工、土地、能源、原材料、税收等综合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地削弱了中国纺织企业的比较优势。

相对来说,在越南布局纺织业,其“两头在外”的特点使得工厂既可以在进口端受益于全球低价棉的自由进口采购,又可以在出口端享受越南与欧美日等纺织进口大国的优渥贸易条件。目前,越南是多个国际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加入的国际自由贸易协议主要有:WTO、ASEAN—印度、ASEAN—韩国、ASEAN—日本、越南—日本、越南—欧盟、越南—韩国、越南—亚欧经济联盟、CPTPP等,这使得在越南出口产品的关税十分优惠。以今年1月生效的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全面进展协定来说,满足共同技术标准的越南产品将享有零关税优惠出口。保守估计,CPTPP 11个成员国的纺织服装需求总量约为每年830亿美元。

也因此,尽管近年来不少企业到越南进行产能布局和扩张,带动当地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等有所上涨,但良好的贸易环境和税收优惠对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来说仍是巨大的吸引。同时,下游客户订单趋向越南的转移也使得这些企业不得不来越南投资建厂。就目前来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规避了中美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越南已签订许多自由贸易协定等的同时,按照各国要求,它们往往会对产品质量、环境标准、碳标签等设置技术壁垒,以保护其国内生产。

在2019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上,越南纺织服装协会主席武德江表示,推动企业向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转型,这也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标准。

现场,作为中国首个基于海外投资生命周期的负责任投资指引,《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负责任海外投资指引》亦对外发布,它强调了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在海外投资评估、投资实施和投资退出阶段的负责任企业行为,旨在帮助行业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投资目的地。

该指引指出,海外投资要遵循全球运营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义利并举原则、包容发展原则、治理融入原则和开放透明原则六个基本投资原则。毕竟,一个成功的海外投资不仅取决于成功的商业价值评估、决策和实践,更需要基于尽责和本地化的社会许可,负责任投资的理念和原则能为海外投资树立跨文化的、共通的沟通与合作框架,负责任投资的决策和行为可以改善投资项目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更好地管理海外投资的各类影响,以此提升投资项目的生命力和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据了解,如今纺织服装企业走进东南亚国家将再迎一大利好消息。随着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共同发起和建设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持续推进,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已于去年获批该专项基金项目“推动澜湄六国纺织服装业产能合作系列项目”。日前,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带队的工作组已为此出访柬埔寨、老挝、缅甸三国,就共同推动澜湄六国纺织服装业产能合作事宜进行沟通协商,这也意味着随着该项目的持续推进实施,澜湄流域的纺织服装业将建立起产能合作长效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推动和加深澜湄六国间的纺织服装产能合作。

猜你喜欢
越南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道具服装
越南百里“银滩”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凯萨娜”侵袭越南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