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系今情?悦目兼赏心

2019-06-22 14:43贾德江
名家名作 2019年3期
关键词:仕女画铜奖工笔

贾德江

赏当代著名女画家王木兰的古典仕女画,不由得想起历代诗家赞颂美人的诗句。不论是苏轼的“玉奴纤手嗅梅花”,还是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也不论是曹植的“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还是王昌龄的“江上女儿全胜花”,抑或是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唐寅的“拂脸金霞解语花”,仿佛都是王木兰笔下仕女作品的写照。然而,仔细赏读,好像又都未能尽兴地表达出王木兰笔下那种情趣动人的构思立意所展示的曼妙形神与幽情美思。

孔子曾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指文字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尽善尽美地表达意象和意味,圣人即高明的人,要创造一个意象来表情达意。王木兰正是属于这种以丹青妙笔尽诗意的人物画家。那种“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形象塑造,那种“迎风飘举,吴带当风”的线条表现,那种“古意系今情,雅趣兼俗赏”的境界追求,构成了王木兰古典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

她早年毕业于高等专业美术院校,接受过中西绘画的基础训练,有着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她坚定了出自女画家本能的需要,把自己的审美视角投向女性自身的信念。王木兰选定了一个最富文化含量、最能展现中国文化的诗情画意,又是自己最长于表达的题材,这就是描绘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女性形象。即以古典仕女为载体,注入史实的精警、诗境的优长、文学的情节,化古为我,独出手眼,熔铸成自家的精神体貌。

王木兰的古典仕女画,基本上有两种面貌:一种是工笔重彩语体,一种是小写意画法,或称为“半工半写”“兼工带写”一格。她的工笔重彩仕女画早在30年前就名重画坛,先后在第四届、第六届全国年画大展中以及第七届全国美展中斩获铜奖。在“文革”硝烟散去不久的那个年代,王木兰能以古典题材在全国性美展中荣获奖项,可见她的工笔人物画造诣所达到的高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红娘与莺莺》《梅兰竹菊》《母子情》《云想衣裳花想容》《相思篇》等。

展读上述作品,我以为,她的工笔仕女画的艺术特色至少有三美:

其一是造型美。王木兰是唯美的写实主义者,她笔下的女子柔美多姿、仪态万方,既取唐人张萱、周昉的风韵,也有五代顾闳中的遗风;既有明清唐寅、改琦的婉丽,也融入今人的写实技巧。她不在面部的个性化上着力,而在理想美的表现上用心,务求形美体丰、比例合度、神采奕奕,力矫面容的娇弱和夸张变形。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她对年轻女性身姿、手势之美的敏锐捕捉,使画中人物形神兼备的旖旎造型跃然纸上。

其二是笔墨美,突出表现在她的用线和赋色的精妙上。她的线条是柔中带刚、蕴藉含蓄的,无剑拔弩张之势,溢高超淡雅之气。她的笔法是在继承顾恺之、李公麟单纯的游丝或铁丝描法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严结构、重造型的理法,如“春蚕吐丝”精心勾写,笔随形走,细劲流畅,既有线条组合的疏密节奏之美,又具程式提炼的韵律之美。她的色彩是以对比求和谐,寓艳雅于华丽为特色,既有随类赋彩之美,也有装饰用色之丽,同时重视运用具有表情力的统一色调,把古典色彩、自然色彩、西方色彩与内心色彩交汇融合成情感色彩,使之与独特意境相结合,加强了色彩的感染力。正是这样的色调与笔法,使王木兰的工笔重彩仕女画突显出端淑瑰丽而妍秀祥和的精神内含。

其三是意境美。意是寄情,境由心造,情景交融是作品的意境。在王木兰看来,意境是一幅作品的灵魂,其中的笔墨色彩、形象塑造、构成形式、环境渲染等一切关系的处置都是围绕意境的营造展开的。在王木兰的作品中,几乎都铺陈了环境,善于以景衬人,强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所画环境多为造境,或花木扶疏,或芳草绿荫,或湖石玲珑,或光风霁月,令理想的佳人活动在理想的仙境中,意满画里,情飘画外,天人合一,美轮美奂。

近年来,或许因为年龄、眼力之故,王木兰的工笔画创作已不多见,倾向于写意的仕女画逐渐增多。其实,她的写意画并不是那种“逸笔草草”“粗笔大墨”的恣肆挥洒,多为“意从工出”的兼工写画法,并未改变她唯美主义的审美取向。在她的这些小写意的作品中,同样保有上述的工笔画所具备的“三美”特色,仍以表现古代美女佳丽为切入点,仍以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但已摆脱了工笔画对线法的约束,变得轻松而率意。她以舒展的线形表现形象的秀美和神韵,她以活泼的线形表现动态的生动与自然,她以飘举的线形表现衣纹和服饰的灵动,她以多变的线形营造生存的环境和气氛。可以说,在王木兰的作品里一切结构的骨架都是线的疏密、粗细与浓淡的重组与重构。线是她情感的载体,线是她生命的跃动,线是她作品的命脉。她把书法笔意融入她的“以线造型”之中,使她的画具有强健的骨力和勃发的生机,她的笔墨因此更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她把“学院式教育”所奠定的西法基础,诸如写实能力、色彩技巧,融入了她的“以线立骨”的用笔之中,致使她的作品“质沿古意,而文变今情”。

纵观王木兰的绘画艺术,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皆已形成了最有中国画民族特色也最适合她本人心性的抒情风格,融写实与写意于一体,寓诗情于画图之内,始终将古代女性作为艺术关注与表现的对象,呈现我们民族文化精神中的某些永恒价值,这是王木兰艺术创作始终如一的趋势。我以赞赏的眼光注视着王木兰创作中的这种取向,她在描绘古代女性的生活风情上,其鲜明成熟的个性已超越前人而闪耀着诱人的光彩。她的每一件作品看似表现古意,却无一不系今情,不仅妙在悦目,而且贵在赏心。我期待着她有更多这样的作品问世,进而使古典仕女画在她手中产生新的生命力。

王木兰简介:

王木兰,1943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优秀专家,山西省艺术专业系统高级职称评委,山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第七届、第八届政协委员。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其“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一等功,2001年获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美术作品《农家乐》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奖,《梅兰竹菊》四条屏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相思篇》四条屏入選全国第八届美展,《天韵》四条屏入选全国第九届美展,《红娘与莺莺》四条屏获全国第四届年画大展铜奖,《母子情》四条屏获全国第六届年画大展铜奖。1993年应邀赴美国举办个人画展,同期受聘为美国加州华人美术学会顾问;1994年应邀赴日本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06年赴俄罗斯参加中国当代国画名家赴俄作品展。

猜你喜欢
仕女画铜奖工笔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唐茂才
工笔花鸟画
2020年“世界学生之星”包装奖获奖名单公布
李文慧作品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礼教下的光斑”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云南省第八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