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齐白石山水画简述

2019-06-23 13:45安夙
中华书画家 2019年1期
关键词:齐白石馆藏山水画

安夙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9月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藏品绝大多数来自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旧藏,而馆藏的齐白石作品全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收购,本文仅对馆藏齐白石作品中的山水画精品进行初析,期以一斑而窥齐氏艺术之全豹。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齐白石山水画并不算多,但就时间跨度而言,从其早期山水,约1910年创作的《白云红树》,到1919年“衰年变法”前后寄居法源寺期间创作的《山水四季屏》,再到20世纪30年代其创作盛期所作的《山峡归帆》《秋山晚照》等,均可看作是其各个阶段山水画创作中较为优秀的作品。众所周知,齐白石的山水画历来较少,原因不外乎是20世纪20年代的北平云集了一大批山水画家,如陈师曾、溥心畲、陈少梅等,画风也以追摹宋元和清初“四王”山水为主。由此角度看,齐白石所追求的那种简约而生趣盎然的大写意自然是“不入流”的。他的画里所流露出的一种质朴与天真之趣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犹如独特的山水“符号”,与传统文人山水画中强调的悠远闲适的意境不同。在曙红色渲染的天际,在鲜艳的蓝色的山石之间,在滋养万物生长的褐色土地之上,在深浅错落的橙色树木之中,在仅用淡墨以圆圈的笔法写成的云气里,毫不掩饰地喷薄而出的生命力,极富感染力。但可惜,彼时的画坛并不接受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对此齐白石也委实流露过自己的无奈之情,在北京文物商店所藏的《晴波图》中,他题道:“余重来京师,作画甚多。初不作山水,为友人始画四小屏,襞公见之未以为笑,且委之画此。画法从冷逸中觅天趣,似属索然,即此时居于此地之画家陈师曾外,不识其中三昧,非余狂妄也。濒生记。”①从他的题画诗中常有这样的无奈之言:“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类同,卅年删尽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②“余数岁学画人物,30岁后学画山水,40岁后专画花卉虫鸟。今冷庵先生一日携纸委画雪景,余与山水断缘已二十馀年,何能成画?然先生之来意不可却,虽丑绝,不得已也。”③,对于鬻画为生的齐白石来说,“不入时人眼”是大事,所以少画山水,多写其他,便是他本人无奈的选择。齐氏在其山水画《窄道漫步》(1929)中自题道:“何处安闲著醉翁,愁过窄道树阴浓。画山易酒无人要,隔岸徒看望子风。”④可见一斑。虽然他的山水画作品相对较少,但是齐白石对待自己“心中丘壑”却有着他独有的坚守,如同他在20世纪20年代所言:“余画山水二十馀年,不喜平庸,前清从青藤、大涤子外,虽有好事者论王姓为画圣,余以为匠家作。然余画山水绝无人称许,中年仅自画《借山图》数十纸而已,老年绝笔。”⑤我们从其山水画的代表作《借山图册》中可看到其山水语境,即以最简约的绘画语言(色彩、线条、抽象符号等),突破世俗传统审美的“范式”,以主观的感受直抒胸臆,从而表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独有的一种稚拙与天真。何为“借山”者?依白石老人自己言:“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非一处也。”⑥蓝色静谧的山石、树丛,江边排列静卧的白色小屋,鹅黄色的沙渚等等,所借之物,共同构成了一种带有舒朗、纯净、禅意的山水意境。

一、馆藏早期山水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的齐白石早期山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白云红树》(图1)。依据题款的“金农体”,可大致判断此作品的创作年代约为1910年至1917年之间,与《借山图册》同时期而作。可以看到,画家以简约的绘画语言与明快色调来布局与设色。画面以“平远法”构图,近景处的树木以淡墨勾勒枝干,以鲜艳的朱磦混合赭石点染树叶,并大胆地运用花青色与之形成对比色调;中景处用淡墨做底纹,稍浓的墨色复勾而成的云气纹几乎占满了整个中景的空间,这也与传统文人画中讲求的“空白”,和以“虚”处见精神的宗旨相左,在氤氲的雾气之中可见楼榭与寥寥数笔而成的茅屋;远山仅以蓝色的大笔触铺写山之形骨,神秘梦幻,诗意盎然,不拘一格。

二、馆藏“衰年变法”时期的山水画

馆藏《山水四季屏》(见本期第26、27页)可以说是齐氏“衰年变法”初期的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根据《山水四季屏·冬》的题款:“己未夏五月余三客京华,寄萍法源寺。为协民同宗六兄制。弟璜。我用我家法也。”可知其创作的准确时间,即1919年夏历五月,并且依据学界的研究与画家的自述,此时正是经历了1917年来京之后回乡(五出五归),于1919年北上刚刚落脚再居法源寺之時,题款中的“三客京华”由此而来。也正是这“三客京华”之后开启了白石老人的“衰年变法”。可以看出,此时的画风还是与《借山图册》较为接近,而与齐氏“成熟期”的山水画风格略有差别,郎绍君在《齐白石全集·第二卷·绘画))之《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一文中曾对此幅作品有着这样的评价:“一九一九年的《山水四屏》大体还延续着在乡间幽居时期的风貌,多取一开一合的构图,作风尚显拘谨。”⑦关于此时齐白石的山水理念,在其1919年成书的《老萍诗草》中曾有言:“山水画要无人所想得到处,故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非前清名人苦心造作。山水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合乎天趣。”笔者认为,该套《山水四季屏))正是转型期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组,在构图结构的法则中与前期的绘画相似,但笔力却较前期绘画沉郁凝练,又不似成熟期的山水之大约大简,这便是白石老人所说的“巧拙互用”方能“合乎天趣”的意味。例如,此《山水四季屏》的“春”与“秋”景中,近景处的坡石与远景中的山体均以横点为笔触的皴法点染而成,与《借山图册》之十二帧《秋山图》山峦的处理方式相近。蓝色的远山与透过峡谷可见的蓝色天空,以画家标志性的明艳色块与笔触勾勒而成,既有早期山水的工细,又结合了《借山图册》的山水变体,同时有一种寻求突破的艺术诉求蕴含其中,也标志着齐氏写意山水画逐步转型并走向成熟。

三、馆藏“成熟期”的山水

在馆藏齐白石盛期所作的山水画中,当以《山峡归帆》(图2)和《秋山晚照》(图3)为代表。这种山水画风格的确立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读这类画,从中可以感知齐白石的山水所拥有的独特意境,仿佛在他的内心深处永远有着一种静谧、安详的如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有一丝“烟火气”,是那么的真实和自然。《山峡归帆》整体映像的灵感来源应为“五出五归”期间多次乘船游历祖国河川湖泽的风景,画中夹岸而出的山峡,乘风而行的归帆,晚风中冬日的枯柳,水波粼粼的江面,纯然用墨笔勾画、晕染。前景的堤岸用几笔淡墨挥写,岸边三棵冬柳分别以焦墨、浓墨、淡墨勾勒,细长的柳条随风而动,层次错落有致,虚实相生;中景处的归帆浓墨简笔,尤其船头的处理方式以重墨画出齐整的造型,无任何拖沓迟滞之感,仿佛归航之船顺风而行的轻快与惬意。远景处层叠的山形以平直的结构和笔法勾画,形成一种单纯而内含张力的视觉形式。这种天然的纯净与明快是齐氏成熟期的山水画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齐白石成熟期的作品,都很单纯:不描绘复杂的事物,不作堆砌构图,不画山重水复的景色,不画人群场面,不求繁杂的笔法,不施眼花缭乱的彩色……看他的作品,不费猜测,不劳累,但并无单调感。”⑧这种独有的“单纯”恰恰是与其率真的个性不谋而合的,从《芥子园画传》入门之始,就奠定了齐氏山水画的简约画风,无论是在早年间兵荒马乱的乡居生活中,还是“五出五归”的中年壮游,抑或是北上定居之后被彼时的画坛主流诟病为“野狐禅”,他的纯然天趣,他的一派田园,他的带有禅意的山水意境,他善于用世间最平常的风景,以清简的笔触抚慰人心,仿佛有着“治愈”人心的强大力量。“(齐白石)多次乘船历游湘江、长江、洞庭湖、漓江、珠江、渤海、东海、南海,印象极深。画中表达的情绪颇复杂,有向往、自豪、归思、厌游等。这类作品大多满幅波涛,坡岸林木均安排于边角。一般画家处理这类构图,大半以山为主体,江河舟船居次。齐白石这样画,最取巧,但效果并不小巧。此类作品和描绘乡村小景的作品一样,难以充分展示笔墨,但都能显示齐白石的气质与情感。”⑨从此幅作品中可以窥见到齐氏作山水画时的那种或向往、或归思、或不惮于孤独的远游之情,那些在寻常人眼中极平淡无奇的景色,那些“入不得”彼时的北平以崇尚宋元文人画风品格的画家们之目的“乡村野景”,都在老画家的笔下变得生动无比,继而开创了齐氏山水画的一宗,影响了后世。

馆藏的另外一件齐白石成熟期的山水作品《秋山晚照图))(图3)。依据画风与题款大致判断此幅作品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此时,齐白石的绘画风格、绘画语言与技法的运用日臻成熟。远景处简笔勾勒几间屋舍,淡墨简写远山的形骨,天际处仅以淡胭脂色横笔涂绘,虽为著色,却拉深了整个画面的空间感,犹如传统绘画中“留白”的效果;中景确乎留有空白,但却被前景的两棵秋树“打破”。此两棵树,一前一后,一实一虚,枝冠虽然茂盛,却怎奈秋冬时节叶落离枝,一片萧索。秋树之旁山石的描绘最具齐白石特点,用大写意的手法以墨笔写形,蓝色晕染,显得稚拙而率真,犹如孩童般单纯。郎绍君在《论中国现代美术》中曾有言:“从民国初到(20世纪)20年代,山水画大致有四王派、黄山派、院体派,都是以古人为宗。它们的趣味,不论是古雅、枯寒或幽淡,都缺乏时代气息和新鲜意境。齐白石的山水,多画经历过的景色,以平远为主,结景极简,笔力凝重,著色鲜艳而单纯,就好像说话调颇高,寡言、和蔼又充满孩子气的齐白石本人。”⑩不得不說,齐白石的山水画那种带着符号化的艺术语言如此之鲜明,确实与他本人的性格相关联,在其近百年的人生中,他始终难能可贵地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正是这一种犹如孩童的天趣,使得他的绘画不落窠臼,保持本真,有着天然的一种烂漫之气,最终形成了他个人的“简约而不简单”的山水画风。

注释:

①郎绍君《齐白石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154页。

②严昌《齐白石诗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17页。

③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七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18页。

④王晓梅《齐白石书画鉴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第49页。

⑤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第99页。

⑥同上,第42页。

⑦郎绍君《齐白石全集>第二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11页。

⑧郎绍君《齐白石全集》第三卷,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第18页。

⑦《中国当代美术理论家文丛·现代中国画论集》,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48页。

⑩郎绍君《论中国现代美术》,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

猜你喜欢
齐白石馆藏山水画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程灿山水画作品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