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坎地沙坦致不良反应慢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的实践Δ

2019-06-25 01:56柳丽丽冯毅刘文生王毅军任超逸骆昱煜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30070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300450
中国药房 2019年11期
关键词:沙坦关联性药师

柳丽丽,冯毅,刘文生,王毅军,任超逸,骆昱煜(.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70;2.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 300450)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及慢病患者群体年轻化趋势严峻,慢病患者增多导致的多病共存、多药联用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1]。当患者服药后出现药品不良反应(ADR)时,分析ADR与所服药物的关联性对于患者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现今用于评估药物与ADR关联性的方法有很多,其中Naranjo评估量表由事先设置既定分值的与ADR相关的10个指标构成,用于评价和确定药物与ADR之间的关联性及紧密程度,应用广泛,并被国际广泛认可[2]。但有文献对于Naranjo评估量表用于评价药物肝毒性因果关系提出质疑,认为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价法(简称RUCAM法)对评价药物肝毒性因果关系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3]。RUCAM法是目前国际评价药物肝毒性因果关系的公认方法,从服药至发病时间、病程、危险因子、伴随用药、其他肝损伤原因、药物既往肝损伤报告及再用药反应7个方面评价药物肝毒性因果关系,是目前诊断药物性肝损伤的权威工具。我国联合利用上述2种量表实施药物治疗管理(MTM)的案例较少。

本文介绍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1例服用坎地沙坦后出现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减少、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等ADR的慢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MTM药师应用Naranjo评估量表法联合RUCAM法对药物与ADR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重整及指导,以期解决患者用药问题,提高用药安全性。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73岁,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病史20年,无吸烟饮酒史,血压最高205/90 mmHg,2010年5月3日-2017年4月13日不规律自服降压避风片(每次4片,bid)和牛黄降压片(3片/d),但血压控制不佳。该患者于2017年4月14日在外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3级、高脂血症、左肾上腺结节、右侧卵巢囊肿、胆结石,医师开具用药方案为坎地沙坦西酯片(4 mg/d),患者服药后血压控制在100/60 mmHg左右,于2017年4月17日出院,出院时医师调整用药方案为坎地沙坦西酯片(2 mg/d)。患者出院后继续按上述用药方案治疗至2017年11月14日,2017年11月15日回该院复查血常规、肝功能正常,血压150/80 mmHg,医师根据患者检查结果再次调整坎地沙坦用药剂量,改为4 mg/d,调整方案6个月后患者尿液颜色发黄,于2018年5月14日于社区医院复查血常规,发现WBC、PLT减少,肝功能检查提示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社区医院建议患者转诊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治疗。2018年5月15日,患者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查肝脏超声、腹部CT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提示红细胞4.44×1012L-1、血红蛋白131 g/L、C反应蛋白<8 μg/mL、降钙素原<0.5 ng/mL,肝病自身抗体及病毒阴性,均正常,医师排除可能引起此异常的其他疾病,怀疑是药源性异常,转诊患者至用药咨询门诊。用药咨询门诊MTM药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情况及相关检验、检查资料,并进行整理,采用Naranjo评估量表法和RUCAM法对药物与ADR关联性进行评价,并进行用药重整。该患者近期既往用药史见表1(包含患者所有规律服用的药物,如处方药、非处方药、中草药和其他的膳食补充剂),来我院就诊时的异常检验结果及复查结果见表2。

表1 既往用药史Tab 1 Previous medication record

表2 患者的异常检验结果及复查结果Tab 2 Abnormal test results of patients and their recheck results

2 用药咨询门诊对患者实施MTM

2.1 坎地沙坦西酯片与患者检验结果异常的关联性评价

2.1.1 患者自述情况 患者自述曾在2013年因“肺炎”于外院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药物性肝损伤,ALT、AST均高于120 U/L。根据药物性肝损伤流行病学资料[4]显示,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包括宿主遗传学及非遗传学因素,药师怀疑该患者可能存在药物性肝损伤宿主遗传学易感性。

2.1.2 Naranjo评估量表 该患者2018年5月14日检验结果异常时所服药物包含:坎地沙坦西酯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散结丸于2018年4月28日停药,根据RUCAM评估量表提示肝毒性发生在停药后超过15 d即不具有相关性,由此排除散结丸的影响。按Naranjo评估量表对该患者进行评分。

根据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1:该ADR先前是否有结论性报告?药师查阅坎地沙坦西酯片说明书发现,有0.1%~5%的患者服用坎地沙坦西酯片后有可能出现WBC、PLT减少;另有研究[5]提示,服用坎地沙坦期间需要随访监测血常规,如果WBC过低则应停药,停药后WBC可逐渐恢复正常。同时,有多篇研究[6-9]报道,坎地沙坦可引起患者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及药物性肝损伤。而单硝酸异山梨酯片说明书及文献均没有查到此种报道。因此,药师初步怀疑坎地沙坦与该ADR存在关联可能性。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2:该ADR是否是在使用可疑药物后发生的?患者既往用药史显示,先按2 mg/d剂量服用坎地沙坦西酯片半年后,调整剂量为4 mg/d再服用了半年,随后出现尿液颜色发黄,血常规WBC、PLT降低,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升高,时间上坎地沙坦与该ADR存在合理的先后顺序关系。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3:该ADR是否在停药或应用拮抗剂后得到缓解?目前未知,可在患者停用坎地沙坦西酯片后再次评价。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4:该ADR是否在再次使用可疑药物后重复出现?患者无再次使用坎地沙坦西酯片,因此使用可疑药物后该ADR是否会重复出现目前未知。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5:是否存在其他原因能单独引起该ADR?患者其他检验、检查结果均正常,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6:该ADR是否在应用安慰剂后重复出现?患者未使用安慰剂,因此目前未知。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7:药物在血液或其他体液中是否达到毒性浓度?因客观条件未进行坎地沙坦的血药浓度检测,无法得知相关情况。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8:该ADR是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或随剂量减少而缓解?患者增加坎地沙坦西酯片用药剂量半年后出现该ADR,提示该ADR有可能与坎地沙坦剂量增加及用药时间较长有关,与文献[10] 相符:坎地沙坦增加剂量延长疗程可能增加ADR发生率,同时随剂量增加而加重。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9:患者是否曾暴露于同种或同类药物并出现过类似反应?患者曾经未使用过坎地沙坦或同类药物,所以也未出现过类似反应。

就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10:是否存在任何客观证据证实该反应?患者尿液颜色发黄,WBC、PLT、ALT、AST、TBIL、DBIL检验结果均异常,这都是证实此ADR的客观证据。

根据上述结果,该患者Naranjo评估量表总分值为7分,根据评分标准:总分值≥9分,该药物与ADR关联性为肯定,即具有客观证据及定量检测数据证实;总分值5~8分,为很可能有关,即具有客观证据或定量检测结果支持;总分值1~4分,为可能有关,即说明既不能被充分证实,又不能被完全否定;总分值≤0,为可疑,即说明偶然的或基本无关联,提示坎地沙坦与该ADR关联性为“很可能有关”。Naranjo评估量表得分情况见表3。

表3 Naranjo评估量表得分情况Tab 3 Naranjo’s assessment scale

2.1.3 RUCAM法 鉴于文献对Naranjo评估量表用于评价肝毒性因果关系的质疑,药师再按照RUCAM法对该患者的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进行评估。RUCAM法包含肝细胞损伤型和胆汁淤积型肝损伤2种类型的评价分析,首先需要计算R值确定患者的肝损伤类型。患者于用药咨询门诊就诊时ALT 70 U/L[ALT的正常值上限(ULN)为40 U/L] 、碱性磷酸酶(ALP)122 U/L(ALP的ULN为135 U/L),根据R值=(ALT实测值/ALT的ULN)/(ALP实测值/ALP的ULN)计算该患者R值为1.2,判断该患者肝损伤类型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R值≤2)。然后根据RUCAM法中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指标对该患者进行分析。

就RUCAM法中指标1:服药至发病时间。患者初次服用坎地沙坦西酯片至出现该ADR的时间间隔1年多,>90天,提示坎地沙坦与该ADR因果关系很可疑。

就RUCAM法中指标2:病程。病程评价与患者停药后TBIL峰值与其ULN之间的差值变化有关,目前未知患者停药后TBIL峰值与其ULN之间的差值变化,可在患者停药后再次评价。

就RUCAM法中指标3:危险因子。患者年龄>55岁,提示具有引起肝损伤的危险因子。

就RUCAM法中指标4:伴随用药。患者同时存在伴随用药单硝酸异山梨酯,其使用时间与发病时间相符合。

就RUCAM法中指标5:其他肝损伤原因。患者其他检验、检查结果均正常,可排除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损伤。

就RUCAM法中指标6:药物既往肝损伤的报告。坎地沙坦西酯片说明书中有肝毒性报告。

就RUCAM法中指标7:再用药反应。患者无再次使用坎地沙坦西酯片,因此此项无法判断。

根据上述结果,该患者RUCAM法总分为5分,根据评分标准:慢代谢型药除外,总分>8,非常可能;总分6~8,很可能;总分3~5,可能;总分1~2,不像;总分≤0,无关,提示坎地沙坦与肝毒性关联性为“可能”,此评估结果与Naranjo评估量表法结果存在一致性。该患者RUCAM法得分情况见图1(www.hepatox.org/rucam)。

2.1.4 小结 药师将坎地沙坦与该ADR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告知医师,并建议停用坎地沙坦西酯片,医师采纳建议。2018年6月8日,患者停药22天后尿液颜色发黄的症状好转,复查检验结果显示,WBC、PLT仍减少,ALT、AST、TBIL、DBIL仍轻度升高,但较之前均有所改善;2018年6月22日,停药38天后患者尿液颜色、血常规及肝功能生化指标均恢复正常,说明该ADR在患者使用坎地沙坦后发生,停药后缓解消失,药师再次采用Naranjo评估量表法和RUCAM法对患者进行评分。其中根据Naranjo评估量表指标3,由于ADR在患者停药后得到缓解,所以评分+1,Naranjo评估量表总分值改为8分,提示坎地沙坦与该ADR的关联性为“很可能有关”;根据RUCAM法指标2,患者停药后TBIL峰值与其ULN之间的差值180天内下降52.6%,所以评分+2分,RUCAM法总分改为7分,提示坎地沙坦与该ADR的关联性为“很可能”。Naranjo评估量表法评估结果与RUCAM法评估结果一致。

2.2 用药重整

根据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11],该患者药物不良事件仅为1级,及时停药,改变降压方案,无需对症治疗。因此,药师与医师沟通后停用坎地沙坦。

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2018年5月15日在我院查总胆固醇(TC)6.4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07 mmol/L,血压130/80 mmHg。由于冠心病患者需要一级、二级预防用药[12],如无用药禁忌,均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改用氯吡格雷替代治疗,患者自述服用阿司匹林两段时间均因牙龈出血停药,根据Naranjo评估量表对阿司匹林与该ADR关联性进行分析,总分值为9分,提示阿司匹林与该ADR关联性为“肯定”。因此,药师建议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 mg/d。如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药应作为稳定型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考虑到ADR及患者依从性,老年患者更宜选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缓释制剂。因此,药师建议患者早晨用至少半杯液体送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23.75 mg/d。钙通道阻滞药(CCB)与β1受体阻滞药联用可协同抗心绞痛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且降压作用不受高盐饮食影响,尤其适合习惯高盐饮食患者,更符合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且长效CCB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因此,药师推荐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d治疗,血压控制目标为<130/80 mmHg。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延缓斑块进展、稳定斑块等作用,高脂血症和冠心病患者均应接受他汀类药物的治疗,LDL-C目标值<1.8 mmol/L。该患者曾服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自述因效果不佳停药,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建议患者继续服用,剂量改为20 mg/d,用药4周后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再调整用药。

通过药师与患者充分沟通,上述用药方案得到患者的认可,药师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反馈后,上述用药建议被采纳,但鉴于其他药物对血常规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建议患者根据检验结果逐步加药。2018年6月8日,患者复查结果显示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均好转,医师调整用药方案,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2018年6月22日,患者再次复查,结果显示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均已恢复正常,医师调整用药方案,加服其他几种药物,具体用药记录见表4。

2.3 健康教育

鉴于患者的疾病及用药情况,药师与患者充分沟通,饮食建议:低盐低脂清淡饮食,运动建议:行走或者慢跑,1周3~7天,最佳运动时间为每天30~60分钟,控制体质量、血脂、血压,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2.4 跟踪随访

患者按药物重整的用药方案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检验指标结果均正常,血压控制在120/80 mmHg左右,心率60次/分,情况良好,无其他不适。

图1RUCAM法得分表Fig 1 Table of RUCAM score

表4 用药重整后的用药记录Tab 4 Medication record after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

3 结语

坎地沙坦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等ADR较为常见[13-17],致WBC及PLT减少、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的案例较少,但仍需重视。Naranjo评估量表法和RUCAM法在评价药物与ADR及肝毒性关联性上简单可行,Naranjo评估量表法用于评价药物与不含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的ADR关联性上被广泛认可,RUCAM法在评价药物与肝毒性关联性上具有权威性,在此案例中,二者在评价药物与肝毒性关联性上具有一致性,但仍需要大量实例及数据确定二者的一致性。为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在评价含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的ADR关联性时建议联合Naranjo评估量表法和RUCAM法进行分析,但在患者就诊时往往缺乏停药后的项目评价,可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可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再次评价以提高准确性。

综上所述,Naranjo评估量表法联合RUCAM法用于MTM可及时确定药物与含肝脏生化学检查异常的ADR的关联性,帮助患者调整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性。

(收稿日期:2019-02-02 修回日期:2019-04-03)

猜你喜欢
沙坦关联性药师
药师“归一”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沥青分子量及其分布与短期热老化性能的关联性研究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饮用油茶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坎地沙坦靶向TRAIL-DR5介导的AMPK信号通路减少宫颈癌细胞自噬保护的研究
ECG检查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的关联性分析
熊真的活过来了
哪些降压药不能搭配着吃
熊真的活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