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音节频率副词“时不时”的语法分析

2019-06-26 11:10卜婷婷李思旭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谓词时时句法

卜婷婷,李思旭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 230039)

一、引言

频率副词最初被归为时间副词,直到上世纪 80 年代才将其作为单独的小类划分出来。在现代汉语中,“时不时”是一个表示中等频率义的副词,同时,它也属于描写性频率副词。

迄今为止,学术界有关“时不时”的研究较少,还没有对“时不时”这个词进行单独详细的分析与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发现关于“时时”“不时”“时而”和“有时”的研究比较多,而有关“时不时”的论文仅有三篇,一篇是邹海清的《时时、不时、时不时的句法语义分析——兼谈其在频率副词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将“时时、不时、时不时”统称为时类义频率副词,指出时类义频率副词与屡类义常类义频率副词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在两者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一篇是郝玲的《表频率副词“时不时”和“动不动”》[2],对这两个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以找出二者的异同。还有一篇是邹海艳的《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时时”、“不时”、“时不时”比较研究》[3],对“时时、不时、时不时”三个词进行了共时层面上的描写,总结三词的使用规律,为对外教学提供指导。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4]1177中,“时不时”的释义是:<方>副词时常。在《汉语大词典》[5]693中,“时不时”的释义是:方言。时时,经常。在《汉语方言大词典》[6]中,副词“时不时”作为方言词,有两个释义:一是时常;二是偶尔、有时。可见,“时不时”在权威字典中解释多为“时常,时时”之义。但结合具体的语料分析,我们认为,“时不时”和“时时、时常”虽都是中频副词,但“时不时”频率较“时时、时常”而言更低一些,但比“偶尔、有时”更高一些。例如:

(1)领导人及他所领导的国家或企业会时不时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

如果把例(1)中的“时不时”换成“时时”“偶尔”,句义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时时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此时句义可以理解为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是一直不停地发生的;但按照常理来说,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不可能时时刻刻不停地发生。“偶尔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会表明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很少的,频率很低。而“时不时”则表示突发事件的发生虽然是较多次的,但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相对比较适中一些。且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无规律可寻。可见,相关的词典对“时不时”的释义都不够准确,结合相关语料,我们认为“时不时”可以释义为:“表示动作行为或事件的发生频率不多不少,比较适中,且多具有偶然性。”

根据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三篇有关“时不时”的论文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邹海清(2008)认为“时不时”和“时时”意思大体相同,都有“时常”义和“屡屡”义这两个义项[1]48;郝玲(2013)认同《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时不时”的解释[2]106;邹海艳(2018)也认为“时时”“不时”“时不时”三者语义十分接近,都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事件时常发生,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三者具有[+重复]的语义特征,强调重复时可以相互替换[3]11。这些观点是错误的。且这三篇论文都是将“时不时”进行归类或对比分析,学术界尚无有关“时不时”的个例研究,故本文将详细地研究“时不时”的语义句法语用特点,以期能对“时不时”一词进行详细深入的认识,弥补以往研究的一些不足。

二、“时不时”的句法特征

我们在引言部分已经讨论过了“时不时”一词的语义特点,故不再赘述,本节主要讨论频率副词“时不时”的句法特征。

(一)在句中的分布

“时不时”在句中的分布基本是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也可位于小句句首修饰谓词性成分,“时不时”后也可有停顿,即单独位于句首修饰整个句子;不能位于句末。例如:

(2)“要得!要得!”地方检察官时不时嚷了起来。(《美国悲剧》)

(3)时不时,我便听见别人指指某君:“他是有背景的人。”(《作家文摘》)

(二)“时不时”后修饰成分的分析

频率副词“时不时”在句中多作状语修饰V或VP,表示动作或事件发生的频率。“时不时”也可以作定语,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在本文中暂不予讨论。

1.“时不时”修饰动词

根据“时不时”后的动词形式可分为四类:

第一,“时不时”+双音节动词,如客串、听见。

(4)虽然时间不长,她却在剧中时不时客串各种角色。(《人民日报》)

(5)他一口气讲了一大串,时不时听见有人在咳嗽。(《邮差总敲两次门》)

第二,“时不时”+动词重叠式,如看看、逗逗。

(6)索菲亚坐在她旁边关切地照顾着她,时不时地看看他们几个读书的情形。(《母亲》)

(7)他似乎也很明白,并不朝我们这边看。不像别的那些乘客,时不时地逗逗贝贝。(《市场报》

第三,“时不时”+V+助词“着”,如落着。

(8)9月13日,天上时不时落着小雨。风一吹,人冷得哆嗦。(《人民日报》)

第四,“时不时”+V一V

(9)几只“那些活下来的”聚集在他的旁边,很感兴趣似的时不时碰一碰他的盔甲,极力地忍住战栗,他迅速地向后退,几乎撞上了珍娜。(《龙枪-夏焰之巨龙》)

检索语料,我们发现时不时后面不能接单音节动词。

2.“时不时”修饰谓词性短语

作为频率副词,作状语修饰谓词性成分是最主要的功能。谓词性短语主要作谓语,其相当于谓词的功能。从结构上看,谓词性短语可以分为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状中短语、联合短语、连动短语、能愿短语、兼语短语等。通过检测CCL语料库,我们发现“时不时”后接谓词性短语的实际情况,有述宾短语、述补短语、状中短语、连动短语、能愿短语、兼语短语。例如:

(10)她只得自己没黑没夜地干,又时不时地找来供应商,命令他们教她。(李可《杜拉拉升职记》)

(11)女人个个轻言细语,男人们全都衣冠楚楚。晶亮的大门里时不时进来一个或者出去一个高挑的豪华的打扮十分别致的粉面丽入。(池莉《你以为你是谁》)

(12)第二天,烧得更加厉害,既不吃,又不喝,只是似睡非睡的,时不时大声叫嚷,把床板踢蹬得通通地响。(欧阳山《三家巷》)

(13)只见“网主”边开车边回答记者的提问,侃侃而谈,时不时还扭头看看记者。(2000年《人民日报》)

(14)相近的事件好像在别的书中也出现过,那不过是人们时不时能听到、看到、甚至或多或少亲身经历到的一个老的生活故事。(曾卓《文学长短录》)

(15)铁信石也不好多劝,只是时不时地拉茂才出去玩耍一回,不让他一直埋在书堆里。(《乔家大院》)

从语义上看,当“时不时”后面的谓词性短语为发生义时,说明的多是消极意义的事件,这与“时不时”本身具有的不定时特点有关,无规律性可掌控,在认知上会倾向与主观意愿相悖的事件。

(16)然而,经营过程中,时不时发生的大大小小监管,动辄开出不带提醒的万元罚单,每一起都让贾海忠头痛半天。(《人民日报》)

3.“时不时”修饰句子

“时不时”修饰句子时,语义指向后面的整个句子。时不时既可以和句子紧密相连,也可以加逗号和句子隔开。例如:

(17)中外的大艺术家,现在却像一位被送入冷宫的后妃,除了老戏迷们还时不时像前朝的遗臣,回顾起他昔日的丰采,对她感兴趣的人是越来越少了。(陈建功《皇城根》)

(18)时不时,帕林可以看见盔甲上反射的月光,或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下看到斯蒂尔……(《龙枪-夏焰之巨龙》)

(三)“时不时”与否定词共现

“时不时”可以受否定词“不”“没”“没有”否定,但是不能和双重否定共现在同一个句子中,和部分否定连用一般出现在反诘句中。例如:

(19)“你就不要时不时立个牌坊了。”徐光涛刻薄地说杨金丽,“难道你还要他真爱上李白玲?”(王朔《橡皮人》)

(20)谁的眼前不都是时不时闪着那三口大缸的影子?(《人民日报》)

(四)“时不时”与其他副词的共现

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 CCL 语料库中“时不时”给出的 912 个例句进行筛选,共得 884 例。在 884 例中,经统计有 273 例是“时不时”与其他副词共现,“时不时”可以与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共现。例如:

(21)陈水扁上台两年半来,两岸政治僵局持续,他更时不时地以激烈的“台独”分裂语言毒害两岸关系。(新华社2002年11月份新闻报道)

(22)第二节一旁的致庸看得并不专心,只时不时地深情注视着雪瑛,瞧着她这副高兴的模样,他觉得异常满足。(《乔家大院》)

(23)两人都像从水中捞出来一样,但劲头不减,黑娥还时不时回过头来,嘴里咬着枕巾。(贾平凹《秦腔》)

(24)“你就不要时不时立个牌坊了。”徐光涛刻薄地说杨金丽,“难道你还要他真爱上李白玲?”(王朔《橡皮人》)

(25)更糟糕的是,看到那么多金牌,我竟然时不时产生一丝忧虑。(杨恒均博客)

根据语料库检索出的有效语料,对可以与“时不时”共现的其他副词进行统计,可得出表1:

表1 “时不时”与其他副词的共现

由表1可知,“时不时”与时间、频率副词共现的情况居多,有236例;与程度副词共现的情况极少,仅有一例。

(五)“时不时”与主语的共现

“时不时”句中的主语可以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例如:

(26)更可怕的是,我时不时地觉得他很可能会指控我。(《我的名字叫做红》)

(27)那时你纯洁,我不好意思,而且你还挺拿这当事,我们开你几句玩笑你时不时犯急。(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28)但她时不时会一把将原书抢过来,凑到鼻子跟前去“嗅闻”。(报刊《读书》)

(六)“时不时”对句子的选择

1.对句型的选择

“时不时”即可出现在单句中,也可出现在复句中。例如:

(29)涧表妹倒时不时到我家来打一头。后来她有了儿子,就带着儿子来。(《刘心武选集》)

(30)王晓竹每次打完自己的三支箭,就会俯身到观察镜前,时不时地为两位小妹妹提醒一句:“右下九环。(1994年《报刊精选》)

2.对句类的选择

“时不时”作为表频率的时间副词,可出现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中。例如:

(31)老王发现,有意把眼光望着沙发前面的那张矮矮的圆桌,可是眼光又时不时对她望一眼两眼。(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32)“你就不要时不时立个牌坊了。”徐光涛刻薄地说杨金丽,“难道你还要他真爱上李白玲?(王朔《橡皮人》)

(33)难怪他时不时地凝视我一阵!原来我在他眼里是一个被滴了显示剂的细胞。(梁晓声《表弟》)

(34)他总是在嘲笑他自己,时不时地问我:“安姐,我特傻是吧?”(《安顿》)

三、“时不时”的语用研究

(一)“时不时”对语体的选择

“时不时”在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中的语料只有912 条,可见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通过对语料进行分类和统计,我们发现“时不时”主要集中分布在以文学作品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语体中,在政论语体和科技语体中分布较少(见图1):

图1 “时不时”主要集中分布图

(二)“时不时”的使用语境

通过本文第二节对“时不时”语义特点的讨论,我们认为“时不时”虽表示动作或事情发生的次数较多,但相对低于“时常、时时”,高于“有时、偶尔”,且表示动作或事情发生是无规律可循的。所以我们认为“时不时”主要用于说话者想要表达不是非常明确的时间段,但表示动作行为每次发生的时长相对较短、事件发生频率较适中的语境中。“时不时”可表示动作行为、事情发生次数的频率高低,但这种频率由于无法用精确的数字去衡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四、“时不时”与“动不动”的比较

“时不时”和“动不动”作为现代汉语中的频率副词,两者在语义、语用和句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

(一)共同点

1.语义方面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动不动”的解释为:表示很容易产生某种行动或情况(多指不希望发生的),常跟“就”连用[4]312。《汉语大词典》中“动不动”表示很容易发生某种行动[5]2544。可见,“动不动”和“时不时”一样,都是表示中等频率义,二者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是无规律可寻的,主要用于说话者想要表达不是非常明确的时间段,但表示动作行为每次发生的时长相对较短、事件发生频率较适中。

2.句法方面

第一,“动不动”和“时不时”在句中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位于谓语之前,主语之后,可位于句首和句中,不能位于句末。

(35)他跟我们今天动不动就讲创新完全是两码事。(《梁东对话王东岳》)

(36)动不动一阵风来,受灾最重的又往往是乡镇企业,这又加重了干部心理上的怕字。(《1994年报刊精选》)

第二,在句中多做状语,它后面可以是单个的动词、词组,也可以是句子。

第三,可以受否定词“不”“没”“没有”否定,但是不能和双重否定共现在同一个句子中。

第四,可以与其他副词共现,如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

第五,二者句中的主语可以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第六,都可出现在单复句中,也可出现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中。

(二)不同点

1.语义方面

“时不时”只表示在某个时间范围内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次数较多且无规律可循,是个表示频率的词;而“动不动”不仅包含此意,还表示说话人认为言谈对象在某种情况下发生或做某事是不那么必要和容易的,但某事件的发生对言谈对象来说却是比较容易的,具有反预期性。郝玲(2013)[2]108认为词典对“动不动”多指“不希望发生”这一释义不太正确。我们通过分析CCl语料库中的语料,认为词典中的释义是正确的但不够全面,“时不时”后面的句子可表示“不希望发生的”和“厌烦意”。例如:

(37)一个星期,都要被当时的领导在会上点名或者不点名地“刮胡子”,动不动就上纲到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程度。(孙绍振《照片和面具》)

(38)不能老是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子,动不动去教育农民。(张广友《铁路整顿与农村改革—万里访谈录》)

2.句法方面

第一,与状语标记共现时,“时不时”后多用“地”,而“动不动”后多加“就”。

(39)不能,因为,安了玻璃窗,就得时不时地去擦它。(《读者》)

(40)我开始歇斯底里,动不动就莫名其妙地发脾气。

第二,“时不时”可以做定语,而“动不动”不可以做定语。

第三,“动不动”后可接联合短语。修饰动词时,动词不能是V一V形式。

(41)希望社会各方面能帮助我们,配合我们,不要大会小会,大稿小稿,动不动就送钱送物。(1994年《报刊精选》)

第四,“动不动”在句中不可与语气副词共现。

第五,“时不时”不能修饰做谓语的状态形容词,“动不动”却可以。例如:

(42)*我们的教室时不时乱哄哄的。

他的房间动不动就乱糟糟的。

3.语用方面

与“时不时”相比较,我们认为“动不动”的主观性较强,口语色彩也比较明显。例如:

(43)宋玉娥你看,你动不动就掉眼泪,我看见多少次了!(《老舍戏剧》)

(44)她听得怒形于色,可是不发作,只说:“你们这些男人全不要脸,动不动就说女人看中你们,自己不照照镜子,真无耻!(钱钟书《围城》)

五、结语

本文对“时不时”一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根据研究得知,第一,“时不时”是一个表示中等频率义的副词,虽在权威字典中多解释为“时常,时时”之义。但与这些词又不完全等同,“时不时”频率较“时时、时常”而言更低一些,但比“偶尔、有时”更高一些。第二,关于“时不时”的句法特征,我们发现:“时不时”在句中的分布基本是在谓语之前,主语之后,可单独位于句首修饰整个句子,不能位于句末。“时不时”是频率副词,在句中多做状语,它后面可以是单个的动词、词组,也可以是句子。“时不时”也可以作定语,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时不时”可以受否定词“不”“没”“没有”否定,在句中可以与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频率副词、否定副词、语气副词共现。“时不时”句中的主语可以是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时不时”可出现在单复句中,就句类而言,可出现在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疑问句中。第三,“时不时”的主要分布在书面语中。

“动不动”虽然和“时不时”一样都是表中等频率义的副词,两者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存在一些共同点,但也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不能替换使用。

猜你喜欢
谓词时时句法
“我时时被中国运动员激励着”
都市度假屋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导数时时用,“忽视致误”防
被遮蔽的逻辑谓词
——论胡好对逻辑谓词的误读
党项语谓词前缀的分裂式
康德哲学中实在谓词难题的解决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