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研究

2019-06-26 08:15郑明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耳穴胆囊实验组

李 悦,郑明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广泛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中,其技术成熟,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能得到较好的治疗体验,随着日间手术理念在我国日益发展,日间LC术也在一些技术条件成熟的医疗中心率先开展。术后疼痛一直是制约患者早期康复出院的主要因素,疼痛不仅造成患者心理变化,包括焦躁、情绪低落等,同时也会造成患者生理指标波动,如心率、血压及应激指标变化,增加术后并发症

风险。因此,在日间手术中规范化疼痛护理是降低患者手术应激、减少手术风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LC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在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达到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5月因胆囊良性疾病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行LC术的146例为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措施。纳入标准为年龄16~65周岁、近1个月内无急性上腹疼痛发作、ASA分级为1级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治疗禁忌症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接受随访,或精神异常,不能进行正常交流的患者,因患者个人原因不愿或不能使用中医治疗的患者;排除中转开腹,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胆汁漏、胆道损伤等),术后需进入ICU监护治疗的患者;处于妊娠期患者。其中男性59例,女性87例,平均年龄(54.3±15.3)岁。选取同期常规入院行LC术的127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1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51.2±14.1)岁。两组患者的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本研究273例患者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四孔法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运用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措施(表1),具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措施

1.2.1 术前宣教 以科普教育方式,结合课件向患者告知胆囊疾病基础知识,通过既往病例使患者了解LC术的安全性高、疼痛轻,详细介绍术前无需胃管、尿管及肠道准备;指导患者和家属熟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使其能熟练应用,正确表达疼痛程度;告知患者药物镇痛、中医护理措施的作用,减少患者心理恐惧;给患者观看既往患者的术后温馨留言,了解既往患者的治疗体验,使患者消除焦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 术中措施 手术麻醉满意后,在开皮前及手术结束后使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和2%罗哌卡因10 mL混合液对手术戳孔进行局部麻醉,减轻手术切口部位疼痛。

1.2.3 术后心理疏导 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协同家属耐心与病人沟通,缓解术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向患者告知术后疼痛的必然性,且由于个体敏感性疼痛程度不同存在差异,鼓励患者战胜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同时,建议患者适当分散注意力,例如采用听舒缓的音乐、观看电视节目等,建议患者家属聊一些关注的话题并给予患者适当的抚触,都能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同时,在术后6 h嘱患者适量进食流质并下床活动,早期恢复饮食及活动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因饥饿带来的不适感。

1.2.4 术后疼痛护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术后3、6和12 h的疼痛程度,根据疼痛评分给予不同干预,并记录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例数。术后6、12 h给予中医护理措施。(1)耳穴压豆:术后给予王不留行籽贴于患者神门、交感、皮质下等耳穴,揉压20 min;(2)循经拍背:五指并拢向掌心弯曲呈空心拳,由下向上从第一腰椎平面沿背部经络方向交替拍打背部;(3)穴位贴敷:香附、延胡索颗粒各3 g,用醋调和呈糊状,贴敷与足三里、中脘穴,同时可配合穴位按摩。

1.2.5 术后随访 出院3 d内由专人以电话形式进行健康管理和心理疏导,在患者术后7 d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主要包括护理态度、沟通情况、隐私尊重及护理操作水平等。

1.3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术后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例数、护理满意度评分和SF-36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且呈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行两独立样本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共27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术并出院,无出血、腹腔感染、胆道损伤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后3 h、6 h和12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2),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表3)。调查患者术后7 d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 4)。

表2 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阿片类镇痛药使用率对比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日间手术模式成为越来越多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选择,不仅需要娴熟的手术技巧,也需要多学科协助,在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治疗体验。同时,也极大地节省了医疗资源,使患者和社会双重受益[1-2]。

术后疼痛不仅影响患者心理,导致焦虑、烦躁、不配合治疗的负面情绪,而且也会造成心率、血压波动,增加感染、深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等风险,是造成患者术后延迟康复、延长住院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3-4]。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将临床上行之有效的中医护理措施与先进的日间手术护理相融合,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术前宣教,以多媒体的方式讲解疾病相关情况,配合既往成功手术患者的影像资料、留言寄语等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树立战胜疾病痛苦的积极心态。有研究表明,日间手术前提供有效的心理和信息支持有助于患者更好的应对手术应激,进一步降低手术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5]。

LC患者术后疼痛主要包括切口疼痛、肩背部疼痛、腹部疼痛等。术后使用VAS评分方法,当VAS评分≥4分,及时汇报,进行医疗护理干预[6]。除药物镇痛之外,我们借鉴祖国医学采取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和循经拍背等护理措施。耳穴压豆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适宜临床开展[7]。明代张介宾在《类经》记载:“手足三阴三阳之脉皆入耳中”,耳穴是人体经络的反应点,刺激交感、皮质下、神门等耳穴具有调节肌紧张、镇静的作用,对围手术期患者尤为适用[8-9]。术后患者多为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腹痛腹胀,纳呆嗳气,甚至恶心呕吐,无发热或低热,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紧或数。据此辨证施护,采用理气止痛中药穴位敷贴刺激足三里、中脘穴可达到减轻术后腹痛腹胀,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循经拍背主要通过刺激督脉、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缓解患者由于二氧化碳潴留、长时间卧床造成的肩背部疼痛,同时可促进患者排痰、改善肺部通气[10]。本研究中实验组146例接受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镇痛药物使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

因此,通过规范化疼痛管理,采用中西医结合疼痛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从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耳穴胆囊实验组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儿童双胆囊畸形伴胆结石一例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哪些胆囊“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