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
——以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00后学生为例

2019-07-02 11:20□蔡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元认知学习策略均值

□蔡 晨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1 引言

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国外众多学者已经做出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维基百科当中,将英语学习策略定义为由语言学习者持续使用的程序和行动,用以帮助在学习或使用某种语言时能够更加高效(processes and actions that are consciously deployed by language learners to help them to learn or use a language more effectively)。[1]O’Malley 和Chamot在1990年出版的论文中,系统讨论了英语(二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策略,分别是Metacognitive Strategies、Cognitive Strategies、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 (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2]。Cohen,Andrew (2011)指出,语言学习策略就是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选取和采用的想法和行动,以帮助其能够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为达成较高等级的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任务多样化。(thoughts and actions, consciously chosen and operationalized by language learners, to assist them in carrying out a multiplicity of tasks from the very outset of learning to the most advanced levels of target language performance)[3]。特拉维夫大学的Itamar Shartz将语言学习策略定义为the processes and actions that are consciously deployed by language learners to help them to learn or use a language more effectively(语言学习策略即是语言学习者有意识使用的某种程序或行动,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使用某种语言)[4]。伊朗学者Seyed Hossein Fazeli则从五大人格特质入手,以实验数据说明,人格特质对语言学习策略选择的预测作用。如记忆策略的选用同责任心、外倾性人格关联,元认知策略同开放性、责任心特质相关联[5]。

国内学者也在此领域做过很多研究和探讨。围绕成功学习者的策略使用以及策略使用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文秋芳(1995)做了以大学课堂为基础的实证研究。王立非(2001)认为学习策略既包含学习方法又有别于学习方法,不完全等同于具体的手段,具有认知的抽象性和不可观察性等心理特性。李炯英(2002)根据实证研究的成果,得到了同Oxford等外国学者不同的关于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结果,即在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方面,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谭霞、张正厚(2015)也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策略中的记忆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陈晓兰(2016)则在实证研究中,将调查对象的学历起点也作为样本差异,她的研究表明,普高起点的高职学生与中职起点的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上,均呈现出补偿策略使用频率最高,情感策略次之,记忆策略最低[6]。

2 研究方法

依托现有的研究成果,笔者也在本校内部完成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关于特定性别、特定年龄层次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和研究。

2.1 研究对象

本次的研究对象,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4年级学生。因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五年一贯制高职院,4年级学生按照学制,处于高职1年级阶段,且年龄满18周岁,可以定义为00后。研究对象的专业集中在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商务英语、会计与审计等优势、示范专业。此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数据用以分析,为节省资源,并未发放纸质问卷,而采用网络调查的形式,依托“问卷星”专业调查网站,自制调查问卷表,上传后供学生使用。此次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35份。

2.2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此次研究,想要回答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高职院00后学生整体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何。

(2)高职院00后男生及女生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上有何异同。

(3)高职院00后英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上有何异同。

(4)如何借助研究结果,指导今后的高职英语教学。

3 研究工具

Oxford在1990年设计并发布的英语学习策略量表SILL(Strategy Inventory Language Learning),是公认的可以借鉴的模板。当然,后来的学者也依据所研究对象,进行了一些更新。此次研究,笔者仍然沿用Oxford的SILL量表的框架,给出了包含48个问题的问卷,该问卷采用里克特5点量表式(选项A赋1分,完全不符合我的个人情况;选项E赋5分,完全符合我的个人情况),需要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如实回答。48个问题涵盖了英语学习六大策略,即补偿策略、记忆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交策略。在问卷编制过程中,综合之前学者已做研究以及本校高职学生的自身学习特点,对问卷题目进行了适当的删改。同时在问卷内置了一些问题,用以搜集学生的性别、英语水平,以便于在性别以及英语善学者、不善学者的维度上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00后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整体使用情况

根据Oxford 的研究表明,各策略的使用程度,可以从均值得到验证。按照从低到高的频率,可以分为通常不使用该策略(均值2.4分以下),使用该策略一般(均值2.5-3.4),经常使用该策略(均值3.5-4.4),总是使用该策略(4.5-5)。

我们将被调查学生的问卷数据进行收集,利用SPSS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了以下表1(00后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整体使用情况表)

表1 00后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整体使用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研对象英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均值从2.63~3.71之间,大体都属于使用该策略频率一般的水平面上。按照策略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记忆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Oxford 认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是记忆策略,使用最少的是社会策略。本次调研的结果与Oxford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也反映出,现阶段00后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4.1.1 记忆策略大行其道,英语学习约等于死记硬背

虽然在英语教学、学习过程中,各方力量都在倡导英语学习方法、趣味、实用等理念,从小学至高中,基础教育阶段也在做出不断的课程改革,教材调整等手段,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却仍然显示,进入高职阶段的00后学生,还是将记忆策略置于所有策略的首选地位(均值3.71)。这一数据说明,在日常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或者更习惯地将学习精力投入反复的诵读、抄写,利用机械的模仿与操练,以期能够提高英语学习水平和能力。英语学习与死记硬背之间,可以画出约等号。

4.1.2 元认知策略渐受重视,英语学习在于监控和自律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以及相关活动的知识,是对认知的认知。[7]英语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通过计划、监控以及评估等方法对认知过程进行调整或进行自我管理,它包括事先计划、选择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各种具体策略。[8]本次调研结果显示,00后高职生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在整体策略选择中,排在第三位,均值为3.37。这样的结果,还是值得我们给予正面评价的。它表明,00后高职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注重了英语学习计划的制订,以及制订后的实施,实现了自我监测。这样调查结果产生的原因,跟00后独立个性的发展有很大关系。

4.1.3 社会策略严重缺失,提升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任重道远

社会策略在所有策略排名中,位于倒数第一位。这表明受访者在课堂或者学校完成英语学习后,因为缺少实际的使用环境,不能在其他语言输入场所进行英语的使用,自然也无法体验到,英语的交际性。然而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最终想要达成的教学目的是“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教学与实用环节的割裂,为今后学生英语使用能力的提升埋下了隐患。

4.2 性别维度的差异

因为本校办学侧重于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校整体男女学生比率为30%:70%。部分专业如商务英语、酒店管理,男女学生比率差异更大。本次调研过程中,也对男女生不同性别高职生,在英语学习策略的选择差异,做了一定的分析(如表2所示)。

按照Oxford的研究结果,不同性别的学习者采取的学习策略会有明显差异。总体来说,女性使用各项策略的表现,都明显优于男性。这一结论在本次调研中,也得到了对应数据的支持。本次研究过程中,参与问卷调查的00后女生在各项策略使用均值上,明显高于男生,并且男女生之间数据对比的P值,也呈现显著差异。(P=0.000)

表2 不同性别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统计表

4.3 善学者与不善学者维度上的差异

因为本次调研搜集了被调查学生的英语程度。我们从所有受访者中,抽取了25名学生,他们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及CET-4 500分及以上,或PET3通过,这部分学生被我当作英语善学者组;另抽取了25名学生,他们英语水平在PET2以下,这部分学生被我们当作英语不善学者组。两组数据对比如下表3所示:

表3 善学者与不善学者英语学习策略差异

毫无意外地,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各项策略的使用上都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所有P值都小于0.001)。善学者频率更高的使用各种策略,在均分上显著高于不善学者。均分差异最大的是记忆策略(均值4.12:2.73),表明善学者能够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记忆、巩固、复习。而不善学者在这方面则差距较大。比如在回答“经常阅读英语报刊、英文小说”这一问题是,均值只有1.90,属于基本不使用范围。在元认知策略上,两组学习者差距也非常明显。均值差异为4.02:2.83,不善学者在回答“有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一问题,均值只有1.81,位居所有策略当中倒数第一,说明该组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处于几乎无任何计划的状态。

5 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也为今后面对00后高职生,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英语学习策略,提供了一些思路。

首先,应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各项策略。调研中的英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的差异性比较,已经清楚地表明,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可以提升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进入高职院学习的00后学生,大多数在前置学习阶段,英语学习水平较差。他们在中学学习阶段,已饱受英语学习之苦,虽然拼尽全力,仍然得不到好的结果。这当中的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是未能掌握好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方法,应是其中之一。因此,在高职阶段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对各项英语学习策略的引导。特别对于均值不高的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的使用,必须加以引导和培育。因为社会策略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多的体会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在真实语境下掌握语言。情感策略则能够帮助促进其他相关策略的使用和发展,从而改善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9]。在社会策略使用的引导和培育方面,教师应有意识的使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将英语的使用和操练,变成学生完成作业必须要借助的载体,鼓励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将英语当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比如,小组作业以同学间的微信群为媒介,鼓励学生在群中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将个人作业也共享在群中,接受peer review (同组同学评审)。在情感策略的引导和培育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的正面的赞赏和鼓励,将困难任务分解,以促成学生阶段性、步骤性任务的完成,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引起重视,那就是要稳固记忆策略,因为记忆策略仍然是外语学习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或者说是有力贡献者,离开了对单词、语块、句子的反复学习、记忆,英语学习其实无所谈起。我们需要引导和培育的方向,不是要学生放弃记忆策略的使用,而是要教会学生,均衡使用各种策略。

当然,此次的调研,周期较短,未能对英语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三方面的关系进行更详细地研究,也未能对后续教学环节、策略引导培育环节的试卷效果,做跟踪分析,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今后花更多精力给予解决。

猜你喜欢
元认知学习策略均值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
数学科目中元认知研究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