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理想国》的正义观及其当代启示

2019-07-03 03:13胡子鰲
西部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胡子鰲

摘要:柏拉图《理想国》中关于正义问题的探究与思考是其核心内容,正义观涵盖了城邦与个人两个维度,并强调正义就在于二者辩证统一下的和谐有序。柏拉图正义观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诸多启示: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加强个人道德与法治相关方面的教育;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柏拉图的正义观思想涵盖了政治、道德、法律、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对后来的西方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观;新时代;美好生活;启示

中图分类号:B502.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031-03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上启苏格拉底,下承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哲学乃至后世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理论基础。以至于20世纪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不无感叹地说道:“两千年的哲学史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柏拉图一生著述颇丰,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理想国》。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正义”思想的哲学著作,柏拉图创造性地提出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相统一的社会政治理论。现代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就曾在其著作《The City And Man》中提到,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理论的最负盛名的政治著作[1]。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关于正义问题的相关思考无论是对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对于当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背景

任何有价值的哲学问题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柏拉图的正义观正是古希腊雅典时期思想智慧的结晶。柏拉图所思考的正义问题有其特殊的时代和理论背景,一方面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衰落导致公共生活秩序混乱,面对“苏格拉底之死”,他不得不把哲学思考的重心转向如何确保城邦制度的正义。因为古希腊早期的自然正义观面临着被智者学派解构的危险,柏拉图只有深入探究何谓正义的问题,才有可能为道德价值的权威性重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时代背景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的一个名门望族,其父母及亲戚均是雅典奴隶主贵族的后裔。由于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柏拉图从小就对平民政治心存疑虑。特别是长达30年之久的希腊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404年),使得希腊诸邦的居民彼此间充满了仇恨、猜忌与杀戮,持续不断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居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面对着物资匮乏、战争不断、政局动荡的现实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互相算计乃至残殺,传统的道德习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正如修昔底德所言:“在和平繁荣的年代,人们都乐于遵循着更高原则的指导,但是当战争的激情带走了日常生活的富余之后,它最终使得大众丧失了理智。”当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众以荼毒青年和不敬神的罪名判处死刑之后,他对这种由多数人操控的暴政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从此坚信,只有在哲学家的引领下,城邦才有可能实现善的生活。带着这种信念,柏拉图开始了长达二十年周游列国的生活,并试图寻找他心目中那个所谓正义的城邦。直到40岁柏拉图重返雅典创立了阿卡德米学堂,从此著书立说研究正义,并先后创作《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等政治著作,直至去世前依然在思考着有关“正义”的问题。

(二)理论背景

古希腊早期的道德观念主要受到神话传说的影响,在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话作品中随处可见对神话英雄们光辉事迹的赞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希腊神话中所传颂的这种价值观,直接支配着城邦公民的道德生活。这种“神为人立法”的信仰传统一直维系着古希腊城邦中公民共同体的身份与价值认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城邦的道德内容以及伦理秩序,就必须注意在他们的信仰内容里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精神。”[2]如果说在《奥德赛》与《伊利亚特》中,正义体现的还是一种对神的力量的崇拜,即强者就是正义,那么在赫西俄德的《神谱》中,正义已经转化为对一个秩序良好社会的渴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影响,原先传统文化中不可知的自然力量被自然哲学家们以逻格斯言说的方式进行“去魅”,诸神的传说不过是自然现象神格化的产物。人们已经不仅不再满足于用神话解释世界了,开始把目光从自然转向人自身。希波战争以后,雅典逐渐成为希腊世界经济文化中心,各地的商人、学者汇集于此,各种思想交流碰撞,最终形成了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这样一种文化氛围使得民众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共事务,并催生出一个以贩卖知识为生的团体,时人称为智者学派。他们解构一切传统的价值规范,并强调知识只要为我所用就是真理。这样一种社会思潮促使青年人不再恪守于某种确定的伦理规范,正义逐渐成为一个毫无价值的摆设。

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才使得柏拉图不得不思考城邦生活的意义及其出路。他一方面吸取了古希腊早期自然正义观的合理内核,一方面严厉批判智者学派所倡导的道德相对主义。他不仅继承了苏格拉底开创的“道德理性主义”传统,强调善为道德生活奠基的重要性,而且突破了苏格拉底个人德性学说的局限性,第一次把城邦纳入德性学说的范畴之中,使得制度正义成为哲学家首要思考的问题。

二、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内容

《理想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卷为第一部分,首先批判了几种关于正义的流行思想,可以看作是对正义的初步介绍。第二卷至第九卷为第二部分,主要探讨了“何谓正义?”,以及“正义是否有益于个人生活?”两个问题。最后一卷为第三部分,是基于灵魂不朽的假设,认为正义的人在死后也依然配享最大的幸福。有关正义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四和八、九卷。在第四卷中,柏拉图明确指出了正义的二重性,即城邦的正义与个人的正义,对于二者而言,正义就在于城邦与个人内部构成的和谐一致。

(一)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基于个人品格、天赋和劳动分工的理论,把城邦正义定义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他认为建立国家的目标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只有在这样一个国家中才有正义可言。为此,国家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阶层依据各自的原则行事而互不侵犯才能实现幸福。按照他的看法,在城邦中存在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个阶层,三个阶层也各自拥有三种不同的德性。统治者阶层拥有的是智慧的德性,他们经过层层筛选而最终成为国家的领导者。这些智慧之人不仅深谋远虑,而且总是心系天下,以关心国家利益为己任。柏拉图认为这样的人在一个社会中总是少数,但又是缺一不可的,他们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护卫者阶层拥有的是勇敢的德性,他们的责任在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面对外敌入侵或是内战叛乱,他们都必须勇敢地挺身而出维护公民的利益。生产者阶层拥有的是节制这一德性,他们的职责在于满足城邦公民的日常生活需要。“首先,最重要的是糧食,有了它才能生存。第二是住房、第三是衣服。”[3]由此可见,生产者阶层包括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这三个阶层只有各自按照自身的德性履行职责时才有可能维持城邦的高效运转。正如柏拉图所说:“当生意人、辅助者和护卫者这三种人在国家里各做各的事而互不相互干扰时,便有了正义,从而也就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了。”[3]由此可见,柏拉图认为正义并不是哪一个阶层特有的德性,它是全体公民所共有的德性。只有依据个体的天赋来选择相应的工作,城邦的正义才有实现的可能。

(二)个人的正义

基于城邦中三个阶层的划分,柏拉图认为在个体的灵魂中也包含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正如城邦的正义在于三个阶层各自履行自身的职责,个体的正义就在于个人内在的品质起作用,即理性以激情为手段来节制欲望。理性部分具有智慧的功能,它为统治者所拥有。正如统治者以智慧来管理国家,理性的作用在于为个体心灵出谋划策,它在人的灵魂中也居于领导地位。激情部分是勇敢德性产生的先决条件,它主要为护卫者阶层所有,主要被用来辅助统治者管理城邦以及抵御外敌。欲望部分主要是为生产者阶层所有,它是人们感性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情感,诸如爱恋、憎恨、饥渴等物欲。其中,理性和激情是人性善的部分,它们是天生的盟友,“这两者既受到这样的教养、教育并被训练了真正起自己本分的作用,它们就会去领导欲望,以免它会因充满了所谓的肉体快乐而变大变强不再恪守本分,企图去控制支配那些它所不应该控制支配的部分,从而毁了人的生命。”[3]而过度的欲望则会使人堕落邪恶。与城邦的正义相对应,在个体的灵魂中,理性部分起着领导地位,激情为了节制欲望而听命于理性。个体的正义就是灵魂中三个部分各自互不侵犯,并且和谐稳定。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音乐的熏陶、体育的锻炼与智力的培养才能使理性部与激情部分相协调,最终实现个体的正义。

(三)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统一

柏拉图认为,正义的最终实现就在于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的有机统一。在探讨正义问题伊始,他就指出:“假定我们视力不好,人家要我们读远处写的小字,正在这时候有人发现别处用大字写着同样的字,那我们就交了好运了,我们就可以先读大字后读小字,再看看他们是不是一样的。”[3]柏拉图认为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是具有一致性的,唯一的不同只是在于一个是大写的正义,一个是小写的正义。只有实现了城邦的和谐有序,个人的正义才有可能得到彰显。一方面,建立城邦的目标就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只有在各阶层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能各安其位的前提下,城邦的正义才能得到彰显。例如,统治者赋有智慧的德性,治国理政就是正义;护卫者具有勇敢的德性,保家卫国就是正义;生产者节制欲望,朴素勤劳就是正义。另一方面,个人正义需要通过城邦正义来实现,二者是整体—部分的关系,缺一不可。柏拉图认为“城邦之外非神即兽”,个人不可能远离城邦而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独居生活,他总是需要在一个社群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是个人的沉思生活还是政治生活,都无法离开城邦。只有一个好的城邦才能即保障个人沉思的权利,也能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而一个好的城邦的标准就是一个拥有正义的城邦。因此,在强调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辨正统一的前提下,柏拉图更加强调城邦正义为个人正义奠基的重要性。

三、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的当代启示

时隔两千多年,柏拉图《理想国》中对正义的描述不乏真知灼见,其正义思想涵盖了政治、道德、法律、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对当时的雅典城邦,还是对后来的西方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说在苏格拉底时代,对社会“善”的渴望还仅停留在提倡个体自觉的层面,那么在柏拉图时代,只有通过改革城邦的政治制度,并加强个体的道德教育,亦即从他律与自律两个维度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的最大幸福。他的正义观能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些积极启示。

(一)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是正义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只有完善城邦体制才能实现制度正义,而制度正义是保障社会和谐与健康发展的主要手段。“苏格拉底只热衷于寻求自下而上的改革途径,而柏拉图却潜心构思自上而下的改革蓝图。”[2]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坚持走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改革道路,注重顶层设计,实现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就需要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公平法治保驾护航。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4]因此,只有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规章制度,全面依法治国才能做到有法可依,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实现。

(二)加强个人道德与法治相关方面的教育,是正义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柏拉图认为要实现城邦中各阶层“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就必须加强个人内在德性的修养。如果每个人都能尽忠职守,那么每个人就是幸福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有实现的可能。新时代呼唤新德育,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我们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人民大众是历史的推动者与创造者,是引领时代变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如果人民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得不到提升,那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得不到有效开展,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无法深入人心。因此,只有在不断完善与平衡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基础上,形成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立体化格局,才能真正提升国家整体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只有培养一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道德守法的社会主义新青年,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

(三)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是正义得以实现的最终保障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既注重国家中统治者、护卫者与生产者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又强调个人灵魂中理性通过激情节制欲望。但归根结底,只有实现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才能有社会的整体和谐,才能为正义的最终实现提供保障。只有自觉把人民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结合起来,为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脱贫攻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对扰乱社会秩序、违背人民利益、破坏社会安定团结的要依法严惩。无论是对党内的腐败分子,还是社会上存在的黑恶势力都要积极开展斗争。只有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始终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够得到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Leo Strauss.The City And Ma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4.

[2]宋希仁.西方伦理学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J].求是,2015(1).

[5]本报评论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N].光明日报,2016-12-09.

猜你喜欢
理想国城邦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直销理想国
柏拉图之灵魂观
雅典城邦的民众失去政治热情了吗?——从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综第32题谈起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不可复制的城市情感——从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