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包经传》考辨

2019-07-03 03:13梁明玉
西部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李江德政总目

梁明玉

摘要:《元包经传》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由北周卫元嵩撰,唐玄宗时国子司业苏源明作传,四门助教李江作注,后经宋人韦汉卿释音得以流传。其书体例从坤卦开始,传文、注文多关涉治乱之理,以“陈理乱于邦家”“冀裨帝业”为目的,《元包经传》的传文和注文中体现出传注者的德政思想,对此书进行深入研究,将对现代文化建设深有助益。

关键词:《元包经传》;德政思想;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098-03

盛唐之世实行儒释道并举的文化政策,统治者重视经籍治世的功用,社会上出现了浓厚的解经、注经风潮。由于战乱等原因,当时绝大多数著作现已不可考。《元包经传》一书在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目前学界尚不够重视,还未见专文论述。本文对此书的作者、思想内容、价值、包含的德政思想等问题进行考辨。

一、《元包经传》的基本情况及真伪问题

《元包经传》最早见于唐韩愈《韩昌黎诗集编年箋注》卷五:“?.,下注《元包经》屵?.。”而《隋书·经籍志》  《旧唐书·经籍志》等书均未见记载。在宋代有关《元包经传》的记载渐多,《新唐书·艺文志》易类著录:“卫元嵩《元包》十卷,苏源明传,李江注。”庆历元年(1041年)编订的《崇文总目》载:“《元包》十卷,卫元嵩撰,元嵩唐人。武功苏原明传,赵郡李江注。”南宋年间编订的《直斋书录解题》载:“《元包》十卷,唐卫元嵩撰,秘书少监武功苏源明传,四门助教赵郡李江注。”再如《北溪大全集》《义海》《易裨传》《易通变》等书亦多有记载。综上可考知,《元包经传》撰者当为北周卫元嵩,唐苏源明作传,李江作注。《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等书将卫元嵩认为唐人当误。

卫元嵩在《周书》卷四七有传:“蜀郡卫元嵩者,亦好言将来之事,盖江左宝志之流。天和中,著诗预论周、隋废兴及皇家受命,并有征验。性尤不信释教,尝上疏极论之。史失其事,故不为传。”另《蜀中广记》卷九一:“先生名元嵩,益州成都人,少不事家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时人鲜知之。献策后周,赐爵持节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可概知卫元嵩事迹。

苏源明在《新唐书》卷二〇二有传:“源明,京兆武功人,初名预,字弱夫。少孤,寓居徐、兖。工文辞,有名天宝间。及进士第,更试集贤院。累迁太子谕德,出为东平太守。……召源明为国子司业。安禄山陷京师,源明以病不受伪署。肃宗复两京,擢考功郎中、知制诰。”李江详细信息不详,仅据《直斋书录解题》《崇文总目》等书可知,其为赵郡人,曾任国子监四门助教,余不详。可见此书应为安史之乱前完成,因战乱中苏源明等人应无暇做此工作,安史之乱后苏源明就被肃宗任命为考功郎中、知制诰了。

将此书传播开来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杨楫、张昇和杨绘三人。据《蜀中广记》卷九一载:“知什邡县事杨楫,序云:大观庚寅夏六月,余被命来宰兹邑,莅官之三日,恭谒卫先生祠。顾瞻庙貌,览古石刻,先生实髙士也。既而,邑之前进士张昇景初,携《元包》见遗,曰是经先生所作也,自后周历隋、唐,迄今五百余载,世莫得闻。顷因杨公元素内翰传秘阁本,俾镂板以遗诸同志。”《元包》旧序、《元包经传提要》《双桂堂稿》续稿卷二《什邡重刻易元包经传序》与此记相同。据《蜀中广记》卷九一所引绍兴三十一年南阳张洸跋文:“《元包》旧序所称景初,即洸之先君子也,家藏此书。”可知,杨楫在宋徽宗大观庚寅四年(1110年)六月知什邡县事,其余事迹不可考,他在知什邡县事时,当时的什邡进士张昇向其介绍此书。而此书宋代时藏诸秘府,后为张昇家藏所有,其来源于“杨元素内翰传秘翰本”。

杨绘,字元素,为北宋人,《宋史》有传,素有文名。据《宋史》卷三二二:“杨绘,字元素,绵竹人。少而奇警,读书五行俱下,名闻西州。进士上第,通判荆南。”《文献通考》卷二三六:“《杨元素集》四十卷。晁氏曰:杨绘,字元素,汉州绵竹人。幼警敏,读书一过辄诵,至老不忘。皇祐初,擢进士第二人,累擢翰林学士。沈存中为三司使,暴其所薦王永年事,因贬官。终于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尝居无为山,号无为子。为文立就。”另据南宋 《厚斋易学》卷一六《易辑传》十二载:“杨元素曰:六二从初六,五从上,俱失中爻之常。”《经义考》卷三十载:“杨元素侍读亦谓: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又曰:系辞焉,所以告也。”可见杨绘曾为翰林学士,且精通易学。所以,他注意搜集此书也在情理之中。

此书内容据《易学象数论》卷四载:“《元包》祖京氏以为书,分纯卦为八宫,一世、二世为地易,三世、四世为人易,五世、六世为天易,遊魂、归魂为鬼易。但更其次序,先阴而后阳,则《归藏》之旨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〇八子部一八载“体例近《太玄》,序次则用《归藏》,首坤而继以乾、兑、艮、离、坎、巽、震卦,凡七变,合本卦共成八八六十四,自系以辞。”《经义考》卷二七〇《卫氏元包》条:“其书以八卦为八篇首,而“一世”至“归魂”各附其下。先坤,次乾,次兑、艮、离、坎、巽、震。坤曰太阴,乾曰太阳,余六子有孟、仲、少之目,每卦之下,各为数語,用意僻怪,文意险涩,不可深晓也”。今存《元包经传》五卷附《元包数总义》二卷,已非唐时十卷本,“其或并、或佚,盖不可考”。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将《元包经传注》归入子部术数类,应因为卷五的《运蓍第九》中有大量的术数类的内容。如“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下注“谓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各有合也。”“阳之策一十有二”下注“象乾,三爻,震、坎、艮各一爻,巽、离、兑各二爻,共一十有二也。”“阴之策二十有四”下注“象坤,七爻,巽、离、兑各二爻,震、坎、艮各四爻,共二十有四也”。该书在《新唐书·艺文志》中则被归入经易类,《六家诗名物疏》“引用书目”中也归入“《周易》”。考全书,应归入经易类为佳。此书现有明刻本《元包经传》五卷本存世。

此书自宋代流传后,世人对该书评价褒贬不一。有些易学著作对此书评价不高,如《易学象数论》卷四评价“其书因卦两体,诂以僻字,义实庸浅,何所用蓍,而好事者为之张皇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〇八认为:“以辞文多诘屈,又好用假字,难以猝读,及?其传、注、音释,乃别无奥义,以艰深而文浅,易不过效《太玄》之颦。”只是因“徒以流传既久”,所以才“姑录存之”。主要批评此书存在“诂以僻字”和“义实庸浅”两个方面的问题。当然,有些著作对此书评价较高,如宋人章如愚在《山堂考索》别集卷三《经籍门》中对此书评价:“元包有卦无爻,何义也?……后学峥嵘,亦未可以浅议《元包》云。”再如《蜀中广记》卷九一引知汉州什邡县事杨楫语:“包之为书,其学《易》之至者欤!辞简义奥,殆未可以象数尽也。”对此书评价极高。还有《易像钞》卷一四:“焦赣《易林》、卫元嵩《元包》,敢于弃置文王彖辞,而自支离,其说不胜杜撰,不胜画蛇添足,即坐舞文之诛,何过?”也认为此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针对此书“五百余年世莫得闻”的情况,清人王世贞认为此书很可能是宋人伪作,《经义考》卷二七〇:“王世贞曰:《元包》一书,杨元素由秘翰传本镂行,而张昇以授杨楫者也。予疑此即元素撰,或张昇撰,而讬者也。经与传、注若出一人手。”王世贞在《读书后》卷五《读元命苞》中,除了此书“五百余年世莫得闻”的理由外,进一步阐述了另外三条理由,首先,“卦下每作重叠文难字,而考之诸字书,则易晓,其旨甚浅,而于理不甚悖。”其次,“传、注若出一人手。”再次,“凡唐以前伪书,其理驳,而时有精旨。其文杂而古,其字奇而有不可识者,今皆反之。”针对王世贞的观点,《四库全书总目》卷一〇八则以为:“此书唐志、《崇文总目》并著录,何以云“五百余年世莫得闻”?王世贞疑为依托似非无见。”对于王世贞所提出的“传、注若出一人手”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苏源明和李江两人同在国子监,虽是一人作传,一人作注,但两人可能合作完成,所以才会“传、注若出一人手”。对于文字“其旨甚浅,而于理不甚悖”的问题,主要是此书经宋代人韦汉卿释音的结果。

二、《元包经传》中的德政思想

唐玄宗时任国子司业的苏源明为《元包经》作传的原因,现据李江《元包经传》序:“秘书少监武功苏源明,洗心澄思,为之修传。解纷以释之,索隐以明之,帝王之道昭然著见,有以见理乱之兆,有以见成败之端”。另据《元包经传》卷五说源第十载:“哲人观象立言,垂范作则,将以究索厥理,匡赞皇极,推吉凶于卦象,陈理乱于邦家,广论易道,冀裨帝业。”综上观之,苏源明和李江为《元包经》作传、注是出自“陈理乱于邦家”“冀裨帝业”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寻找合适的载体就尤为重要。而在两人看来,《元包经》就是这样的作品。正如李江所说:“《包》之为书也,广大含宏,三才悉备,言乎天道,有日月焉,有雷雨焉;言乎地道,有山泽焉,有水火焉;言乎之人道,有君臣焉,有父子焉。”此书不仅可以筮占吉凶,且“帝王之道,昭然著见”。就如《元包经传·说源第十》载“苏公修传,终以明述作之意,用以论文质之理,又叹时人不能洗心于精微之道,故云采世人之订述,作之意订审也。”苏源明和李江二人,也有想通过此书来影响社会风气的考虑。

首先,《元包经传》的传文中保存有大量的德政思想。如《复》卦传:“昔王繇是审造化,察盈虚,以候尔天变,以虞尔人事。”又如《观》卦传:“以省尔万方,以化尔兆民,稗风教大行,率土咸顺。”即使是在涉及社会伦理关系时,后面还要补充相应的政治内容。如《革》卦传:“娣媦欻,少女升也。姊姒勿勿,中女降也。泽之渴,内有火也。炎之戍,上有水也。昔王由是改正朔,易服色,发诏令,行恩惠,文物斯变,景命惟新。”《家人》卦传:“娣姒仑两妇,次也姑媦甡,二女聚也。尸而炎,主内灶也。爨尔薪,修中窥也。昔王由是修明德,发严令,命将帅,以整尔干戈;进文儒,以熙风化。外罔不从,内罔不鎣。”在《元包经传》中此类现象不胜枚举。

其次,《元包经传》的注文也保存有大量的德政思想。如《颐》卦传文为“内既勤政,外乃奠居”,注文为“颐之为言,养也。犹手之所执,足之所行。君人之道,岂宜有怠。故诗人缀匪懈之句,周公著无逸之篇,苟能使庶政凝,万机不怠,何忧乎人之不定者哉。”再如《井》卦传文为“机联联,关之转也,组牵牵索之引也。深厥皿器入于深,跻厥渊水出于险也。昔王由是建乃刑法,施乃教令,行于中,流于外,罔不顺,罔不通,上则之下从之。”注文为“古有言:身正,不令而行。上不正,雖令不从。由斯言,率从上也。何异,机关组索相率耶。亦犹沉器于井,汲水于泉,此先王取象于此。是以建刑法,施教令,行于中,流于外,无不通,故曰上则之下从之。”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德政思想,在有些注文中灵活运用比较生动的例子来闡发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解》卦传文为“无俾嚘咿,以伤尔和气。”注文为“夫政理则人顺,人顺则气和;政乱则人怨,人怨则气逆。昔邹阳被枉,五月降霜。老妇受诬,三年作旱。夫如是,欲求和气之不伤,不可得也。君子痛之,故以为深戒。”在注文中用“邹阳被枉”和“老妇受诬”的例子来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

有时,注文还用比喻或引经据典的方式,试图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如《昇》卦传文为“布尔德教,加于丑类。”注文为“布尔德教,拟夫巽加于丑类,效夫坤也。且升之为言,进也。亦犹股运其腹,妇归于姑,车之行,足之往,斯非昇者欤。先王法之,所以出制敷外,顺人行化,此之谓布尔德教,加于丑类。经曰: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盖昇之道也。”就使比较艰涩的传文使人理解起来变得较为通畅。再如《大过》卦传文为“罔或胥唱,罔或胥和。”注文中为“《书》曰疑谋勿成,《语》曰利口之覆邦家,此所谓言之不正,事之不果也。”就分别引用了《尚书》和《论语》中的句子。

总之,《元包经传》注、传的出现,是盛唐学者为了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有意识地对初唐时期出现的《周易正义》进行理论上的修复。此书完成后不久,由于安史之乱的发生,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因缘巧合之下,《元包经传》在宋明时期才得以流传。对此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对我国现代文化建设深有助益。

参考文献:

[1](北周)卫元嵩撰,(唐)苏源明传,(唐)李江注.元包经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宋)王尧臣等编次.崇文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猜你喜欢
李江德政总目
Anomalous 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 in single-crystalline Co/SrTiO3(001)heterostructures∗
总目次
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bifunctional alginate lyase named Al163 from the Antarctic bacterium Pseudoalteromonas sp. NJ-21*
记住一座城的理由
依法治国方略对传统儒家思想精粹的融合与借鉴
孔子德政思想的借鉴意义
2014年第1—6期总目次
许德政网吧监督轶事
魔幻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