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艺术人类学初探∗

2019-07-06 02:35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歌舞民间舞蹈舞蹈

路 明

塔塔尔族是我国西北边疆历史悠久、 文化教育发达的跨境民族之一。 “塔塔尔” 一名为“Tatar”的汉语译音, 是本民族的自称[1], 最早见于突厥732 年的突厥鲁尼文《阙特勤碑》 文中, 该碑文东面第4 行和第14 行都提到了“三十姓鞑靼” (OtuzTatar), 立于735 年的《毗伽可汗碑》 中除了“三十姓鞑靼” 外, 东面第34 行还记载有 “九姓鞑靼” (TokuzTatar)[2]。 中国新疆境内的塔塔尔族在民族迁徙浪潮中由突厥蒙古化、 波洛韦茨人、 古代保加尔人、 蒙古人突厥化长期相交融演变而形成,主要是1830 年前后大批塔塔尔人从俄罗斯境内的喀山、 突曼等地因战乱等原因移居中国新疆地区,其中有商人、 知识分子、 农牧民及宗教人士等。 塔塔尔族使用塔塔尔语, 属阿尔泰语系, 由于居住地理人文环境影响, 在适应多元民族发展的因素中逐渐形成以汉语、 维吾尔语、 哈萨克语、 俄语等为主要语言, 在新疆有行走翻译家的称号, 精通多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塔塔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国塔塔尔族人口为3556 人。

一、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概述类型

千百年来, 勤劳智慧的塔塔尔族人民, 不仅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 同时还一起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相互启迪, 创造出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和丰富的精神产品, 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许多宝贵的文化艺术遗产。 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普查, 仅收集到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3 个地区(塔城地区、 昌吉地区、 伊犁地区) 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1 种—— 《艾皮帕》。 这种民间舞蹈在表演形式、 动作姿态、 风格特点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流传于塔城市的群众性民俗活动 “撒班节”是集塔塔尔族民间音乐、 舞蹈、 传统习俗、 饮食、服饰等传统文化之大成, 其中就有《艾皮帕》 舞蹈表演, 伴随着民族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加与对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不断发掘, 在节日中还能发现《撒班托依》 《吉尔拉》 《阿特那比由》 (周末舞)、《快乐的踢踏舞》 等多种舞蹈。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不仅蕴藏丰富, 且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唐朝时期, 阴山鞑靼就与中原唐王朝建立了臣属关系; 宋朝时, 这种臣属关系更为密切, 鞑靼部曾派遣歌舞艺妓随使团前往临安, 演出了传统的《鞑靼舞》[1]。 除此之外,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与其他民族在保留民间舞蹈上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多数民间舞蹈都是在本民族传统民俗节日中以歌舞形式进行。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塔塔尔族传统节日《撒班托依》 (撒班节), 该民俗节日不仅为民间舞蹈的表演提供了场地, 同时又为民间舞的保存、 发展、完善与群众化创造了条件。

《艾皮帕》 是在广大塔塔尔族聚集地区民俗活动中流传最广的民间舞蹈。 它不仅在传统节日中存在, 而且在塔塔尔族人家娶嫁婚俗或庆喜佳节中都会表演。 关于《艾皮帕》 起源于何时, 无文献可稽, 民间却有不少传说。 根据撒班节国家级传承人再屯娜·卡里穆瓦编写的《塔塔尔族撒班节》 一书中讲到: 传说有一位塔塔尔族老人, 在面临生活艰辛时, 他并没有气馁, 而是用自己的真情、 真心来演唱和舞蹈, 特别是他灵活多变的舞姿让所有的青年人所青睐, 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 虽然他年事已高, 但为年轻人树立坚韧、 乐观的良好榜样。 他的影响力非同一般, 在当地培养和带动了一大批乐观、 积极向上的青年人所崇拜和模仿, 在这个老人身上不仅体现了塔塔尔族人固有的性格特征, 更重要的是他传承的是一个优秀文化及积极向上、 笑对人生的良好品质。 就如“艾皮帕” 是在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具有代表性、 善良聪明的姑娘,艾皮帕受老人影响, 能歌善舞、 热情奔放, 她变化多端、 婀娜的舞姿令人心旷神怡。 她孝敬父母、 心灵手巧、 落落大方的性格备受当男女老少的喜爱,特别是很多青年人非常向往得到她的爱, 但是, 她总是不轻易吐露自己的心声。 每当节日、 喜庆的日子, 大家把能与艾皮帕一起跳舞视为最自豪最快乐的时刻, 于是当地人就传颂这位使自己快乐的同时也带给别人快乐的姑娘, 人们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吟唱, 为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像艾皮帕一样优秀、 一样快乐。 人人互相鼓励, 互相助兴, 激起了每一个姑娘和小伙子想唱、 想跳的欲望。 歌词大意: 跳起来呀艾皮帕, 你跳起来我也跳, 你的脚印我来踩呀, 大家一起共欢笑。 跳吧姑娘艾皮帕, 你的舞姿多美妙, 牢记心间来模仿, 在你身后学着跳。 跳吧姑娘艾皮帕, 你的脚步多轻盈, 你脚踏过的地方,仍然是绿色的草坪[3]。 笔者走访塔城市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艺人哈里娅老师时, 她说: 艾皮帕, 是一个姑娘的名字, 这个歌曲也是因为姑娘而创作的, 主要就是为了跳舞, 母亲鼓励自己的女儿要跳舞, 保留传承自己的文化, 姑娘都要舞蹈、 玩得开心。 歌词大意: 我的姑娘艾皮帕, 跳起舞来, 如何让你不跳舞, 我来跳, 你也跳我也跳, 跳过的地方鲜花盛开。 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新疆卷》 一书中描述: 艾皮帕是塔塔尔姑娘的名字, 以爱情为题材, 表现了青年男女纯真美好的爱慕之情, 多在喜庆节日或亲友聚会时跳。 六月份是塔塔尔族歌舞活动旺季, 人们在聚会中唱歌跳舞, 展现多彩多姿的各种歌舞技艺, 其中就包括艾皮帕舞。 当[艾皮帕] 乐曲奏起时, 人群就会随之歌唱起舞, 舞者不限男女, 多以男女同场共舞。 歌词大意: 跳吧姑娘艾皮帕, 你跳起舞来多美妙; 我就按照你的姿势,在你身后随着跳。 跳吧姑娘艾皮帕, 你那腰身多窈窕; 一刻不停地左右摆动, 把我这心都搅乱了; 跳吧姑娘艾皮帕, 你那眼睛多俊俏; 朝我不住偷偷瞧(哟), 把我的魂都勾去了……

图1①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艾皮帕

此外, 在传统节日“撒班节(萨班节) ” 民俗活动中, 跟民间舞蹈《艾皮帕》 互为依存而舞的还有两种舞蹈, 即《撒班托依》 与《阿特那比由》 (周末舞)。 这两种舞蹈在舞蹈道具的使用、舞蹈参与者上与《艾皮帕》 有所不同。

与传统节日“撒班节” 紧密相连的歌舞《撒班托依》 是节日中极其重要的歌舞表演, 主要在节前礼物收集仪式、 迎宾客进场仪式、 文艺节目仪式中表演, 不同仪式场合具有不同的名字代替《快乐的撒班托依》 《撒班节》 等。 《撒班托依》 寓意“撒班节”, 歌词大意为: 撒班节是传统节日, 播种希望的节日, 唱起歌来跳起舞, 共祝幸福、 欢乐的节日, 田间地头河水流淌, 亲人朋友欢聚一堂,友谊的歌声飘四方, 丰收时我们共同的愿望……刺绣长巾是塔塔尔族传统刺绣文化艺术的代表, 是撒班节中体育竞技活动的奖品之一。 它象征着洁白无瑕, 特别是遇到在节日前夕相恋的青年男女时, 塔塔尔族姑娘会特别精心刺绣一条长巾作为节日奖品, 衷心希望在撒班节当天自己的白马王子能够表现的勇敢、 机智并取得获胜, 拿到心上人的一份心意。 借用刺绣长巾为道具表演的民间舞蹈只留存与撒班节中仪式舞《撒班托依》 歌伴舞中, 舞蹈表现内容大致为表现男女恋爱的情节, 因此舞蹈为男女双人群舞, 以长巾为道具, 多以对舞的形式出现, 有男孩的技术技巧及女孩旋转技巧展示, 脚上动作居多, 也充分说明了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精髓所在。 舞蹈构图多为不同大小圆圈或半圆组成, 在增强仪式舞蹈的观赏性上也提升了民族族群内部的凝聚力。 音乐为手风琴伴奏, 歌词现场唱奏。 舞蹈服饰女孩蓝色长裙、 手持白色刺绣长巾、 头戴蓝色圆顶小帽(帽顶侧翻垂直下来)、 穿白色皮靴。 男孩为白色长袖上衣、 蓝色马甲、 黑色长裤皮靴。《伊犁文史资料》 (维吾尔文版) 一篇海扎托拉·安尼瓦尔·哈山著的关于萨班节的文章《 “萨班节” 最独特的节日》 讲到: 萨班节还有自己的节日之歌舞—— 《萨班节》: 我们举行萨班节, 大家唱着劳动之歌, 幸福美满之歌: 欢笑娱乐唱着歌,节日都快快乐乐[4]! 节日前, 各街道村落的年轻人会挨家挨户会边拉手风琴, 边唱歌跳舞收集“比比加玛丽” 毛巾(是塔塔尔族女孩子亲自刺绣的毛巾)。 节日期间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活动大部分是比赛性质, 所以需要大量的奖品, 这些奖品都是由塔塔尔族家庭精心准备; 临近撒班节前,一些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聚集在一起, 套着六根棍马车, 拉着手风琴, 载歌载舞挨家挨户通知撒班节时间和地点并收集奖品。 代表性歌舞: 《欢乐的撒班节》, 这首歌舞是塔塔尔族民歌中歌舞类曲目,节奏明快, 旋律简单, 易于上口。 歌词大意: 撒班节是劳动的节日, 节日里唱歌又跳舞, 从星夜跳到太阳升起, 敲着美丽的小铃鼓, 我们互相愉快祝福, 愿生活更幸福, 只要春天辛勤劳动, 秋天就会有好收成。

图2①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快乐的撒班节

《阿特那比由》 (周末舞) 是塔塔尔族全民皆跳、 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参与的自娱性民间舞蹈。 由塔塔尔族老、 中、 青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完成的双人对舞。 动作简单、 步伐多以一提三点为主,双人拉手圈式进行。 手位多为叉腰、 背手、 交叉式拍手、 旋转式拉手等; 脚位多为一提三点、 三步一提等; 主要表现塔塔尔族传统周末舞自娱性全民皆可以跳动的舞蹈。 音乐为手风琴伴奏多旋律重奏。服饰均为本民族节日盛装, 女孩佩戴手帕。 充分体现了这是老少皆宜的塔塔尔族民间舞蹈, 也说明了塔塔尔族舞蹈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随歌起舞的场景。

据研究,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是广泛流传于塔塔尔族的日常生活、 劳动节日、 婚礼习俗、 周末聚会等场合, 由塔塔尔族民众集体现场即兴表演的男女双人踢踏舞舞蹈活动。 鉴于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分布状况多在大型民俗活动中进行的客观实际, 分类时侧重以民间舞蹈活动的场所或属性加以概括, 大致分为四类: 民俗节日歌舞、 劳作歌舞、 婚礼歌舞、 模拟歌舞四种类型。

1. 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活动中表演的舞蹈。 其中除传统节日“撒班节” 中表演的《艾皮帕》 外,还有一些纪念劳作工具的象征模拟表演歌舞, 如:民俗活动中专门纪念撒班节而必跳歌舞节目《撒班托依》, 节奏欢快寓意欢庆的《吉尔拉》、 不管男女老少都会伴随音乐翩翩起舞的《阿特那比由》(周末舞)、 《塔塔尔夏特乐和比由》 (快乐的踢踏舞) 等。

图3 ①图片来源: 作者自摄。 快乐的踢踏舞

2. 塔塔尔族劳作之余、 丰收喜庆田间地头表演的劳作歌舞。 流行与山区、 牧区等村落之间, 称谓和表演程式各具特色, 对只限于某一两个地区,又不在民俗活动中表演的, 如借助自编自创结合场景的演唱手法和应歌应景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塔塔尔族春耕丰收的劳动过程, 体现塔塔尔人勤劳朴实和聪明智慧的民间舞蹈《阿伊沃拉克》 (镰刀舞)、《农耕舞》 等。

3. 婚礼节日中舞蹈。 男女青年通常集体对唱,内容多为男女青年互相挑逗, 唱新婚新人恋爱的甜蜜与结出的硕果, 以及对新郎、 新娘的赞颂祝福,如: “你们像那一对鸽子, 展翅飞翔在蓝天里, 一生一世不分离。 像那牵牛花儿一样, 开在故乡青草地, 来年结出丰硕果实, 那是我们共欢喜”[3]。

4. 民族歌舞的形成离不开对大自然的艺术模拟, 模拟动物、 劳动生活及狩猎场景的民间舞蹈,经过提炼和美化, 使模拟对象更加形象化, 并灌注入的情感, 体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白天鹅的翅膀》 等。

二、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表演场域

(1) 民族独有传统节日“撒班节” 中表演。塔塔尔族民间节日屈指可数, 除宗教节日“古尔邦节” “肉孜节” 以外, 还保留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 塔塔尔族集体参与、 以呈现塔塔尔族的语言文字、 音乐舞蹈、 传统服饰、 传统美食、 体育竞技、风俗习惯等为载体,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撒班节”。 如今, 几乎所有塔塔尔族民间舞蹈都会呈现在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仪式中, 这也是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规模最大、 最全面的呈现场所。 笔者全程记录2017 年7 月22日、 2018 年7 月14 日、 2019 年7 月13 日塔城地区塔城市切克提风景区、 塔城市、 额敏县与2017 年7月28 日昌吉回族自治区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塔塔尔部落景区两地四次撒班节举办前期、 活动组织、活动当天跟踪实录, 并询问两地撒班节传承人相关仪式内容, 整理总结出现代撒班节举办一般具有六个环节及节日中表演的民间舞蹈内容: 1. 商讨活动及任务分配节日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专门商讨“撒班节” 的具体组织事宜, 确定具体举办时间、地点及相关人员分配; 2. 迎宾客礼仪。 塔塔尔族人特别注重礼仪, 节日举办门口, 手持手风琴演员和歌手站一排演唱节日歌曲《快乐的撒班节》, 有舞蹈演员即兴拉前来宾客一起舞蹈迎接每位客人,最为关键的是两个塔塔尔族小姑娘用刺绣毛巾和托盘为每位来宾进门前呈上的传统美食萨其马; 3.德高望重的老人宣读撒班节由来及开幕式; 4. 各地代表嘉宾致辞; 5. 文艺汇演及体育项目。 文艺展演第一个节目必须是全体塔塔尔族同胞登台演唱塔塔尔族母语歌《母亲》, 依次穿插表演传统舞蹈《撒班托依》 《艾皮帕》 《塔塔尔夏特乐和比由》《阿特那比由》 (周末舞) 与自娱性载歌载舞, 之后是歌曲演唱与各民族歌舞表演; 除了唱歌跳舞以外, 塔塔尔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摔跤、 拔河、 套麻袋赛跑、 木勺叼鸡蛋赛跑等游戏项目, 并排名次领取奖品; 6. 就餐拜节及饭后自娱。 节日中人们选择宽阔的草坪上铺上地毯、 毡子, 表演结束后, 铺上餐巾摆放上节前准备的食品, 奏起传统乐器, 对唱并邀请相邻朋友相互拜节助兴[5]。

(2) 在农事劳动、 栽种或收获的季节进行。如《阿伊沃拉克》, 汉意镰刀舞。 它既是一种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舞蹈, 又是一种别致的模拟性劳动舞蹈, 于每年山区收获粮食时表演。 在整个过程中表演者在手风琴、 曼陀林的伴奏下, 手持镰刀配合塔塔尔族典型的踢踏舞步连贯模拟收割场景, 节奏欢快的音乐伴奏、 激情四溢的舞蹈表演不仅缓解了劳动中疲惫, 而且充分表现出塔塔尔族人民爽朗乐观的性格和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3) 婚礼习俗中表演。 塔塔尔族婚俗极其特别, 是先把新郎“嫁” 出去, 然后再“娶” 回来,婚礼在女方家举行[2]。 新疆塔塔尔族长期以来与其他民族同胞密切往来, 在文化相互影响下, 如今塔塔尔族婚礼传统的“送亲” 习俗慢慢淡化, 逐渐形成与哈萨克族、 维吾尔族“接亲” 的习俗。 婚礼当天, 新郎在伴郎与亲朋好友的陪同下, 在接亲途中, 青年男女们拉起手风琴, 唱起“吉尔拉”,舞起欢乐的踢踏舞, 载歌载舞前往新娘家, 歌中唱道: 森林里多么欢闹, 是百灵鸟在纵情歌唱, 青年人拉手风琴, 歌唱自己的甜美爱情。 眉毛黑呀, 眼睛黑, 眉毛眼睛不分离。 热恋的情人成眷属, 甜甜蜜蜜永不分离[1]。 将新娘接至男方家宴请现场时,会由青年男女自邀新郎新娘及亲朋好友一起表演塔塔尔族传统民间舞蹈《艾皮帕》, 先由一个女孩进行独舞表演, 舞至一半女孩跳向新郎邀请助兴, 新郎与女孩共舞片刻, 随即邀请新娘、 在场宾客纷纷起身一起加入舞蹈场面。

三、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形态分析

针对塔塔尔族民间舞蹈的风格和动律特征, 除与本民族的社会历史、 习俗习惯有密切相关外, 还有下面三种原因可供探讨。

第一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多元民族文化艺术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使民间舞蹈风格各显异彩, 表现出许多异同的特征。 以分布较广的传统民间舞蹈《艾皮帕》 为例, 由于生活在塔城市的塔塔尔族, 地处新疆西北部、 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 三面环山, 向西开口,交通枢纽较为闭塞(只有汽车与飞机“飞机2018年运营” ), 因而民族的传统文化保存较好, 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较开朗轻松, 所以塔城地区的《艾皮帕》 完整保留了传统舞蹈女子含蓄多姿、 体态舞姿委婉、 动作间转换灵活、 舞姿造型小而精制细腻, 显出流畅自如的风格。 长期与新疆各少数民族如: 俄罗斯族、 达斡尔族、 蒙古族等共同生活, 在舞蹈动作语汇上与俄罗斯族踢踏舞相似, 但又呈现出本民族独特婉转风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全疆政治、 经济、 文化、 教科和交通中心, 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艾皮帕》 在维吾尔族舞蹈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下, 表现热情奔放、 多姿多彩, 舞蹈中大量加入与维吾尔族舞蹈中不同姿态的旋转技术技巧展示, 女子动作中云步与维吾尔族基本一致, 但手部动作别致, 用内外撩手, 从而构成了塔塔尔族的特点。

第二是环境和物产使民间舞蹈的题材趋于多样化。 塔塔尔族民俗节日“撒班节” 中表演的歌舞《撒班托依》 《快乐的撒班节》 是根据纪念传统生产工具“撒班(犁铧) ” 的诞生而流传的舞蹈形式。 舞蹈中通过表现节日前收集长巾、 锄地、 种植过程的模拟活动表现而来, 充满了生活气息既浓郁又自然。 《镰刀舞》 等舞蹈也是塔塔尔族在秋收时节模拟镰刀收割种植物时场景的再现。 民族歌舞一般离不开艺术模拟, 与大自然朝夕相处、 休戚与共的塔塔尔族也是如此。 因此在民间舞蹈中也出现对动物的模拟表演形式, 如《白天鹅》 《骏马与马嚼子》。

第三是由于地域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与相互影响, 使塔塔尔族民间舞蹈表现出许多异同的特征。 生活在塔城地区的塔塔尔族跟俄罗斯族、 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杂居, 而乌鲁木齐的塔塔尔族跟维吾尔族杂居, 故塔城地区的民间舞蹈在固有保留传统舞蹈精髓的同时广泛吸收周围少数民族舞蹈的舞蹈动作语汇, 而乌鲁木齐则明显有与维吾尔族舞蹈融合发展的特征。 如塔塔尔族的《塔塔尔夏特乐和比由》 (快乐的踢踏舞) 与俄罗斯族的《踢踏舞》比较, 动作既相似, 又有区别。 塔塔尔族的《夏特乐和比由》 双脚、 双腿的踢踏幅度较小, 膝盖也略弯曲, 踢踏着地的声音极其小, 而俄罗斯族《踢踏舞》 双腿、 双脚的踢踏幅度较大, 膝盖笔直, 以双腿伸直打击为主要踢踏节奏, 着地声音也相对比较大且节奏欢快。

猜你喜欢
歌舞民间舞蹈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学舞蹈的男孩子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一起歌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