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乐器“梅” 的演奏技巧及其在牌子曲中的巧妙运用

2019-07-06 02:36郭根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音孔笛子板式

郭根虎

梅(有的文中写作: 枚), 是二人台乐队中的主要代表性乐器。 二人台音乐的唱腔伴奏和牌子曲演奏都离不了它。 特别是在演奏二人台牌子曲时,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主奏乐器, 担当着乐队“执梁” 的重任; 同时也是色彩性乐器, 起着加花儿变奏、 炫耀技艺的特殊作用。 它承载着二人台音乐、 特别是其牌子曲的主要风格特点。 其技术技巧运用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乐队的整体水平的发挥。 所以, 深入研究和掌握“梅” 的演奏技术、 技巧及其合理的运用, 对于继承和发展二人台音乐, 特别是二人台牌子曲音乐,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梅” 的演奏技巧

“梅” 这种乐器, 究竟能发挥出多少技术技巧呢? 要研究这个问题, 首先应对梅这种乐器的构造及其发音原理作一充分的了解, 因为乐器的构造及其发音原理, 客观地决定着它自身所具有的一般性的表现能力, 只有对它的这一客观的性能有了充分的了解, 才能够真正地挖掘出它在演奏中所能体现出的全部的技术技巧。

1. 梅的构造及其发音原理

梅的构造与传统的横吹笛相似, 多以竹管为料(也有用其他材料的), 竹管上面开有吹孔、 模孔和六个音孔, 各孔之间的距离因管内径的不同略有差异, 六个发音孔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 其大小与D 调曲笛相同, 所以也被现代人称之为“D 调平均孔”。 它的音域在a—a2之间。 传统的梅, 其身较短, 一般都没有出音孔以下和梅塞以上的部分, 吹孔和音孔较一般笛子大, 膜孔则小, 竹管内径也较普通D 调笛略粗, 孔与孔之间用丝线缠绑。 它外观保留着极其原始而古老的形态。

从梅的基本构造与形制上看, 它基本上还是属于我国自古以来传统横笛系列的, 或者就是古老竹笛形制在民间的遗存。

然而从梅的一些特殊构造中却又体现出了它不同于现代一般竹笛的一些个性特点。 比如梅的吹孔、 音孔以及管径都比同等笛子大, 这样就使得演奏时所需的气柱要比演奏一般笛子粗而且急, 所发出的音量也就更大; 再如它的膜孔相对音孔小, 这又使它发出的音色明亮而不噪, 比较柔和; 另外,梅在形制上更主要的一个特点是, 它的六个发音孔之间的距离几乎是均等的。 由于它这些形制构造的独特性又形成了它超出现代竹笛一般技法以外的、独特的技术和技巧。

2. 梅所能体现的技术技巧

根据梅的形制构造, 在演奏时最大程度地可以体现出以下技术技巧。 技术性方面有: 运气、 口劲、 气冲、 颤指、 叠指、 换指、 飞指、 舌吐、 花舌、 丢哒、 喉音; 技巧性方面有: 指颤音、 气颤音、 揉指音、 舌点音、 连音、 打音、 历音、 滑音、抹音、 剁音、 花舌音等。

由于梅是属于笛子系列的, 所以它的演奏技法与笛子是很相似的。 为了便于说明, 我们采用梅与笛子比较的方法来对梅的一些特殊演奏技法及其运用分别进行详细的阐述。

运气: 由于梅的音孔、 吹孔和它的管内径都较同等笛子粗、 大, 再加上北方音乐粗犷、 豪放的风格特点所要求, 演奏梅需要有比演奏一般笛子更坚实强硬的气功才能够适应。 俗话说“想要吹好梅, 苦练三冬气”, 可见练气对于吹好梅的重要性。

口劲: 在笛子上指的是唇功即嘴皮子的功夫。因梅的演奏需要的气量和气力较大, 所以演奏者的唇功也应和气功相辅相成; 而且要求口风要比吹笛子大而松, 似发 “嘘” 声状, 这样发出的声音,低音宽厚, 中音圆润, 高音区则高亢明亮, 它不像南派曲笛那样含蓄秀气, 也不像北方梆笛那样过分尖锐, 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气冲: 是梅上常用的一种技术技能。 由于梅特有的形制和北方二人台音乐风格的特殊要求, 梅具有超出一般笛子的超强表现力, 那么其中“气冲” 所体现出的效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一般用在小六度以上的上行大跳音程中, 它可产生一种悲愤激昂的强有力的戏剧性效果。 一般 “气冲”是和“花舌” “抹音” “气颤” 配合来运用的。

颤指: 是手指在音孔上两次以上连续的抬起落下的动作, 这与笛子上的指颤基本一样, 它可使一个长音连续均匀地做碧波荡漾式的延长发展, 使音乐的旋律变得华丽多姿、 悠扬婉转。 在牌子曲的慢板及持续的长音中运用较多。

叠指: 与笛子的叠指基本相同, 是在演奏过程中为了使某音加重音量, 或者是为了突出连音的“颗粒性” 而使用。 所不同的是, 梅的叠指用的力度大, 在演奏音头时常和单吐音同时运用, 以加强重音。

换指: 由于在演奏过程中六个手指的灵活程度是不一样的, 所以第四五六孔的手指可借用下方的手指, 这样既弥补了手指的灵活性, 同时还增添了表演的色彩。

飞指: 这是梅的一种特有的演奏技法。 它是用左手或右手的一个、 两个或三个手指一起在音孔上左右来回抹动。 它多在乐曲高潮为烘托气氛、 炫耀技艺时用, 也在慢板的时候配合历音或剁音来用, 表现出一种诙谐幽默的艺术效果。

舌吐: 即管乐上常用的吐音。 为将其与气吐、唇吐加以区别, 特将它称之为“舌吐”。 梅的舌吐音运用得特别丰富, 单、 双、 三吐在加花变奏的时候被广泛地运用, 除此以外, 它还有一种近似于单吐的技巧, 笛子演奏家李镇先生把它称之为“舌点音”, 它似单吐, 但它吐完以后气流不断, 不是断奏, 而是要刚劲有力、 饱满扎实, 具有阳刚之气。现代笛子上也用, 但较柔和。

花舌: 即通过舌尖打嘟噜而奏出的稠密的碎音, 它也是在梅上运用较多的一种技法。 它与滑音、 气冲以及飞指配合运用, 可造成雄浑强壮的气势。

丢哒: 是个拟声词, 它实际上是小三度装饰音的正反运用, 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丢哒”, 它常用在连续的小三度音程的进行当中, 风格独特, 音乐形象特别鲜明, 需熟练掌握。 而且用 “丢哒”可以唱谱, 笔者把它称为“丢哒唱谱法”, 丢是上滑音, 哒是下滑音, 它和“西安鼓乐” 的“哼哈”唱谱法一样, 成了二人台音乐鲜明的特色之一。

喉音: 它是闭合声带状态下, 让气流冲出咽喉发出一种“喉—喉” 的声音。 它与梅发出的音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似有低音衬托的二声部效果。类似蒙古音乐中的“呼麦”。 喉音能够扩大梅的音量, 增强梅的气势, 而且能表现出一种边吹边唱的艺术效果。

二、 梅的技术技巧在牌子曲中的合理运用

为了演奏好二人台牌子曲音乐, 我们仅仅熟练地掌握了梅的技术技巧还远远不够, 只有正确、 合理地把它们运用在演奏当中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些技术技巧运用好呢? 笔者认为在具备了上述技术技巧的条件下还必须对牌子曲的板式结构、 乐队编制及其各种乐器的性能作充分的了解, 才能够有的放矢, 合理地发挥梅的技术技巧的美妙作用。

1. 充分了解二人台牌子曲的板式结构, 准确把握它的速度和板式的变化

二人台牌子曲的结构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曲牌板式结构形式。 它和我国汉代的“相和大曲” 的演奏套路十分相似。 它是以梆击节, 将一个单乐曲经过散板—慢板—流水板—捏子板的不同变化, 形成一个由慢到快的演奏套路。 它的基本板式是二流水板, 其他板式都是在二流水板的基础上变化形成的。 一般来说, 乐曲的第一句为引入式的散板, 第二句即进入一板三眼的慢板, 慢板是流水板的加花变奏。 慢板奏一到两遍就转入一板一眼的流水板。流水又有慢流水、 二流水和快流水之分, 它们之间既有速度的变化又有“减字” 的变化。 最后到有板无眼的捏子板, 捏子板是流水板大幅度减字、 缩拍形成的, 它是乐曲的高潮。 当乐曲奏到高潮顶点(一般是在乐曲倒数第一个乐句前) 时, 突然切住, 另起一梆, 变成中速以后, 渐慢结束。 明确了基本结构, 我们就能够准确且灵活地驾驭牌子曲的各种变化。 以《李镇笛子曲选集》[1]中的二人台牌子曲《推碌碡》 为例, 全曲演奏了5 板, 乐曲从第一句速度为每分钟36 拍经过了43、 60、 80、 100、120、 140、 184、 210 变板后的180、 结束句的112拍的11 次速度变化和5 次板式变化。 这些变化就是梅演奏者作为领奏乐器通过乐器的性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加花、 减字等技术技巧来引领转换的, 时而以节奏为主来掌控板式及速度; 时而利用花舌、 丟哒、 指震、 气震、 舌点音等技巧来渲染气氛、 丰富旋律。 可见在把控好大的框架下, 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 炫耀自己的技能。

2. 充分了解传统二人台乐队的构成

3. 找准梅在二人台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梅是二人台乐队里唯一的一个定律乐器, 而且较其他乐器具有音量大、 穿透力强、 技巧丰富、 赋予歌唱性、 艺术表现力强等优点, 因此, 理所当然地成了二人台乐队的主奏乐器, 这必然要求“梅”演奏员要具备高人一筹的演奏技艺和总体把握音乐的能力。 而且正如前文所述, 它在牌子曲演奏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它既是主奏乐器, 担当着乐队“领奏、 执梁” 的重任, 同时又是色彩性乐器, 起着加花儿变奏、 炫耀技艺的特殊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偏重于独奏似的形式, 就像霍伟编著的《冯子存笛子曲集》[3]中的《万年红》 《五梆子》 中的奏法, 突出自己, 炫耀技艺, 达到渲染气氛的良好效果。

4. 总体把握牌子曲的演奏风格, 灵活机动地展示梅的技术技巧

尽管在100 多首二人台牌子曲当中, 因乐曲来源不同, 每支乐曲风格各异, 但总体来讲它都在基本板式的框架内遵循着共同的演奏套路。 梅从起板开始就应明确而坚定地奏出引句, 并且确定好后面的速度。 起句如果是在高音区, 那么就应用舌点、花舌音、 上历音配合气冲, 像礼炮似的“打” 响第一个音, 然后用舌点、 叠指、 小连音、 剁音等技法, 简单明了地交代好过渡性的旋律直至句尾长音。 在这个长音上可用指颤音或慢飞指音, 给其他乐器(四胡或扬琴) 留下补空的余地。 第二乐句一般是“承” 句, 它应与起句有一个明显的对比,一般采用加花变奏的形式, 那么可以运用叠、 吐、连音以及连续小三度的丢哒技巧奏出华丽、 稠密的音符与节奏, 这样对比效果十分明显, 同时也初步展示了梅的技术技巧。 接下来已进入了慢板, 需要梅创造性地加字、 减字形成漂亮的旋律音组与四胡、 扬琴进行“你进我退、 你疏我密、 你强我弱、你断我连” 的密切配合。 进入流水板后, 要求梅演奏得流畅, 这里运用的技巧主要是吐、 叠、 连,历、 抹、 滑以及花舌、 丢哒等; 进入乐曲高潮的捏子板时, 主要是气氛的烘托和渲染, 此时单、 双吐与小滑音配合的快速“丢哒” 技法和花舌、 飞指都会大放光彩, 这时是获得掌声的最佳时段, 必须演奏得潇洒、 娴熟、 猛烈、 果断, 然后切句。 最后结尾句更要处理地与起句相呼应, 给人留下幽默风趣、 情绪畅快的美好印象。综上可见, 梅在二人台牌子曲演奏中技术技巧的运用, 是衡量一个梅演奏家水平高低最好的标准, 所以, 我们应该深入地研究梅的特点及其发展历史, 从中获得历代先人们赋予它的超然的艺术特色, 认真总结代代传承下来的优秀的技术技巧, 科学地继承和发展先辈们的优良传统, 深入地挖掘和开发“梅” 这一民族乐器的演奏潜能, 进一步提高它的表现力, 全面提高我们对它的驾驭能力。 努力发展二人台牌子曲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 提高和发展梅的演奏技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音孔笛子板式
论阮音孔的改制与变迁(上)
地铁板式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滑盖产品的三板式注塑模具设计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浅析巴拉曼的制法及音高音域
笛子演奏家
含铰链间隙板式卫星天线展开精度分析
笛子演奏家
浅谈红河州哈尼巴乌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