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影视基地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9-07-06 02:36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象山横店影视

刘 慧

伴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开放、 电影业改革开放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和影院的转型升级, 中国电影市场规模迅猛发展, 年度票房实现了从1999年的8 亿元人民币到2018 年的609.76 亿元人民币的跨越式增长。 2002 年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元年,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将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电影随之被定性为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 中国影视产业市场日益繁荣, 正朝向世界影视大国迈进。

市场的繁荣刺激了影视基地的发展, 各种资本背景的影视基地纷纷成立。 不少地方性政府动辄斥资数亿元建造影视城, 全国已通过审批的影视城有100 多座, 小规模的拍摄基地遍布全国, 将近1000座。 然而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 影视城虽然遍地开花, 却普遍存在着重复建设、 定位不清、 毫无特色、 配套缺乏、 盈利模式单一等众多问题。 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 80%处于亏损, 15%处于温饱, 仅有5%可以盈利。

影视行业虽然经历了资本寒冬、 天价片酬、 收视造假、 偷税漏税等风波, 但国家支持影视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不变, 随着影视行业发展持续升温,我国影视基地建设继续高歌猛进。 浙江省影视基地如何在繁杂的市场前景中, 寻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值得深思。

一、 浙江影视基地起源及发展现状

1. 缘起于影视剧拍摄需要

浙江的影视基地最初是由于谢晋、 陈凯歌、 张纪中等知名导演为了拍摄影视剧需要, 搭建符合剧情设置的实景地, 遗留下来的拍摄场地, 如横店的“19 世纪南粤广州街” “秦王宫”, 舟山普陀射雕影视城中的“黄药师庄” “南帝寺”, 永康石鼓寮的“聚贤庄”, 象山的“襄阳城” “春秋战国城” 等。

横店影视城是浙江省发展最早、 最为成功和典型的影视基地。 1996 年, 著名导演谢晋因拍摄《鸦片战争》, 与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联手打造“19 世纪南粤广州街”, 这是横店涉足影视文化的开山之作, 电影《鸦片战争》 的放映, 也让横店在国内外影视界崭露头角。

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是一位仅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民, 然而他却坚定地认为, 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 科技含量高, 是典型的低碳经济、 绿色经济, 是“朝阳产业” “无烟产业” “黄金产业”。[1]随后, 横店加大资金投入, 加快影视拍摄基地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度, 先后投资近500 亿元, 陆续建起了30 多座大型影视实景拍摄地, 兴建了35 个室内现代摄影棚和55 个影视拍摄外景点, 成为全球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 从最早一年几部、 几十部影视作品, 到2017 年达到294部, 2018 年接待剧组370 个, 年增30%。 横店影视城俨然成为“中国好莱坞”。 2018 年, 横店影视城共接待游客1700 多万人次, 带来近200 亿元收入,占整个影视城收入的60%。[2]

浙江省内另外一家全国知名的影视基地——象山影视城的最初建立, 也是因为知名导演拍摄影视剧需要。 2003 年张纪中导演拍摄《神雕侠侣》, 在宁波象山新桥镇建了神雕侠侣城, 2009 年陈凯歌导演拍摄《赵氏孤儿》 建造春秋战国城。 2010 年12月, 象山县人民政府设立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管委会, 负责规划建设、 招商引资及管理服务等工作。

象山影视城在学习横店、 依靠横店的基础上,打造品牌优势, 实行差异化发展。 2015 年, 象山影视城引进民间资本2.4 亿元建成占地86 亩的重庆、 南京地域风格的民国城; 2016 年与《远大前程》 剧组建成上海风格的石库门; 2017 年与《长安十二时辰》 剧组合作建成唐城项目。 目前象山影视城已发展成为占地1200 亩的影视拍摄基地。 为了顺应影视拍摄数字化、 工业化发展潮流, 象山影视城大力推进摄影棚建设, 在象山县域内分别新建改建近35 万平方米的摄影棚; 2015 年建成国内首个高科技数字摄影棚和水下特效摄影棚。

象山影视城拍摄剧组从设区前, 年接待剧组2—3 家到日接待剧组15 家, 2018 年驻地拍摄剧组突破150 家, 累计接待《琅琊榜》 《芈月传》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和《大秦帝国》 等剧组700 余家, 稳居国内影视基地拍摄剧组数量第二位。 目前, 景区年收入从7 年前的500 万到2018 年的1 亿元。 年接待游客量10 余万人次到2018 年突破224万人数, 累计接待游客达1200 万人次, 门票收入进入全国影视基地景区前三甲。

2. 发展于文化政策推动

如果说横店影视城、 象山影视城的建立, 是因为某一位导演、 某一部剧的诞生, 而浙江省内大部分影视基地的建立和发展, 都和浙江省文化政策的颁布实施, 有着紧密关联。

2003 年,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八八战略”,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 积极推进科教兴省、 人才强省,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 10 多年来, 浙江以“八八战略” 为总纲, 持续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 加快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 文化浙江迈进。

2013 年8 月,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次召开全省文化产业大会, 并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 (浙委发〔2013〕 28 号)。

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更进一步、 更快一步, 努力建设文化浙江, 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提供丰润文化滋养”。

2017 年, 浙江省出台《加快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 要求到2020 年, 力争把浙江打造成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 影视产业规模和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成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影视基地作为影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影视文化建设作为文化浙江建设中的重要部分, 其繁荣发展对丰富和活跃文化消费市场、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打造万亿级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浙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系列文化政策的推动下, 全省各县市纷纷上马影视基地建设项目。

2011 年, 诸暨市人民政府投资30 亿元兴建诸暨影视城, 这是当时国内首家集影视、 动漫、 网游等多元融合的综合型影视动漫城。

2012 年5 月, 中国(浙江) 影视产业国际合作试验区海宁基地由国家广电总局授牌成立, 这是全国首家定位于影视产业国际合作, 唯一以影视产品进出口为导向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

2013 年, 永康市出台《关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暂行意见》, 2018 年6 月经调整, 出台永康市政府《关于扶持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从税收到财政给予影视企业大力度支持。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75 万人、 所辖范围1049 平方千米的县级市, 永康先后建立起石鼓寮影视城、 西溪影视基地、 四方集团影视基地和龙川文化园影视基地四处影视拍摄基地。

2014 年, 由上海电影集团影视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中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的上影安吉影视产业园在安吉科教文区破土动工。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70 亿元, 拟在6 年内分3 期完成项目建设, 打造出一个集影视拍摄、 后期制作、 主题旅游、 影视教育、 休闲度假、 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品牌影视产业基地。

2015 年,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象山县人民政府总投资约15 亿元, 合力打造中国海影城, 其中一期海上传奇主题乐园已于2018 年5 月正式开园。后续还将投资约12 亿元, 打造一个以广播电视文化为核心、 融合影视和海洋文化的主题乐园, 预计2022 年可建成开园。

2016 年, 中央新影集团预计投资200 亿元, 在杭州之江核心地块, 占地3200 亩, 建造杭州非遗影视文化产业园, 计划打造一个彰显杭州地域特色, 涵盖非遗文化和动漫文化, 以影视拍摄、 后期制作和影视旅游为主, 拥有高科技摄制棚、 影视制作等配套区的影视基地。

目前, 无论影视基地数量、 影视剧产量、 制作主体规模, 还是上市影视公司保有量, 浙江均居全国前列。 中国影视“北有北京、 南有浙江” 的格局初露峥嵘。 浙江的影视基地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其中横店影视城和象山影视城, 更是在全国十大影视基地中占了两个席位。 近些年来, 诸暨长城影视基地、 金华永康西溪影视基地、 湖州影视城等纷纷崛起, 浙江省共有各类影视拍摄基地20 余个,后续依然有大量影视基地项目在建设当中, 使得目前浙江已形成以横店、 象山两大影视基地为核心、 拉拢辐射周边城市影视拍摄的产业集群。 (详见附表1)

附表1 浙江部分影视基地概况

二、 浙江影视基地的若干问题及其分析

在浙江影视集团、 华策影视等知名公司的带动下, 在横店、 象山两大影视基地的拉拢+辐射效应下, 浙江的影视产业发展活力不断上升, 吸引众多影视项目落地制作。 然而在繁花似锦的背后, 浙江影视基地仍然存在众多问题。

1. 盲目投资, 重复建设, 同质化严重

浙江省力争2020 年成为全国影视产业副中心,省内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鼓励影视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然而绝大多数政策只专注于当地一县一市影视行业的发展, 缺乏统一规划, 纷纷要求效仿横店, 盲目建设影视基地项目。

横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发展成为现如今的“中国好莱坞”, 其成功模式虽引人注目, 却难以复刻。 不少地方政府官员看不到横店的全产业链服务建设, 只看到横店一座座每年吸引千万人次游客的仿古建筑。 在没有经过扎实的前期调研、 没有制定差异化竞争计划、 没有专业影视行业管理人才的情况下, 政府直接伸手办影视基地, 和开发商一起圈地造城。

影视基地不赚钱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 依然有大量各类背景的资本投入其中, 目前新上马的影视基地规模动辄几亿, 乃至几百亿。 不难看出, 因为通过文化产业项目较易获批土地, 不少企业期望通过房地产开发收益及土地增值, 通过“圈地建城” 或依靠政府补助畸形获利。 许多影视公司利用实景娱乐的名义将地圈下来后, 忽略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基本运营规律, 简单粗暴地进行场景植入, 导致后期运营的困难。

不追求差异化、 特色化, 不追求产业核心需求和长期发展规划, 盲目追求“大而全”, 将唐宋元明清的建筑通通仿制一遍, 扎堆兴建了一批主题趋同、 内容同质、 特色相似的影视城, “千城一面”“城城相似”。 如此建造出来的同质化影视基地,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2. 服务片面, 产业链不完整, 缺乏上下游配套

影视制作是团队性合作项目, 一部影视剧的拍摄制作, 需要编剧、 导演、 演员、 摄影、 录音、 美术、 服装、 化妆、 道具等多方配合, 这就要求影视基地能够提供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 能否提供合适的场景必然是影视基地的核心要素, 也是导演、 摄像等是否选择某影视基地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配套服务也不可忽视。 除拍摄场景外, 还需要群众演员、 住宿、 酒店、 服化道和灯光、 器材租赁以及场景制作等一系列配套, 给剧组提供较为便利的拍摄条件和多种多样的服务功能。

目前占中国影视剧拍摄70%市场份额的横店影视城, 其产业要素集聚较齐全。 1999 年, 在影视基地不景气的情况下, 横店以低成本策略吸引剧组, 给剧组免场租费, 同时进行全产业链建设, 影视公司、 道具公司、 设备租赁、 群众演员和其他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发展迅猛。 这些基地服务影视拍摄的同时, 迅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影视业的知名度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反哺影视业。 2004 年国家级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正式挂牌, 政策红利、 行政服务优化, 资源优势、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打响了横店品牌, 成就了中国好莱坞的盛名。

以象山影视城为例, 除了主题不同的拍摄场地, 象山影视城还能提供摄影棚、 场景制作、 服装道具以及群众演员、 酒店住宿, 各类展馆设计、 制作, 各年代道具、 服装、 特种道具租赁, 影视烟效材料销售等, 比如老爷车、 具有年代风格的家具等一系列配套服务项目。 摄影棚依据平方米来计算每日的费用, 群众演员大约为每人每10 个小时110元, 如果是古装剧, 象山影视城内也能为剧组提供马匹等, 一匹马使用8 小时的费用为350 元。[3]

虽然浙江拥有横店影视城和象山影视城这两个相对成熟的影视基地, 但省内其他大部分影视基地根本无法满足剧组所需。 没有配套的影视制作产业服务链, 没有大量的群演供剧组挑选, 乃至连摄制组成员居住的酒店等配套设施都跟不上, 企业间的相互关联及其支撑体系还没有形成, 不具有持续和核心竞争优势, 整个影视产业链发展呈不完善状态。

3. 前期投资大, 盈利模式单一, 成本难收回

影视基地是影视产业链中重要一环, 每部电影或电视剧都需要在符合剧中情景设置的场景中进行拍摄, 尤其是古装戏、 历史剧, 需要斥资修建不同的拍摄场景, 而这样的基础建设工程, 前期投入是巨大的, 属于重资产投资。

著名导演陈凯歌几乎每拍一部戏就建一座城。1997 年拍摄《荆轲刺秦王》, 在浙江横店耗时4 年花费2.3 亿元人民币, 建造“秦王宫”; 2009 年,拍摄《赵氏孤儿》, 在象山耗时4 个月耗资3500万, 搭建一座“孤儿城”; 2012 年, 为拍摄《妖猫传》, 历时6 年, 斥资12 亿元, 在湖北襄阳建了一座仿古唐城。 戏拍完, 剧组撤离, 留下一座投资巨大, 却毫无文化积淀的仿古建筑。 除了知名导演,因剧情需要建造实景拍摄地, 还有不少地方性政府为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圈地造城、 大兴土木, 建造影视基地。

目前浙江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单一, 向剧组收取场租费和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是绝大多数影视基地的收入来源。 然而影视基地基础建设工程资金投入大, 仅靠收取剧组租金, 根本无法收回成本, 连支付基本的维护管理成本都不够。 大量相似的人造景观、 单一的观赏模式, 又很难吸引游客, 最终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困局。 浙江省内的影视基地, 从收益角度来看, 目前只有横店影视城实现盈利, 象山影视城处于温饱状态, 其他绝大多数影视基地连成本都难以收回。

以诸暨影视城为例, 2019 年1 月4 日, 长城影视公司将诸暨影视城100%股权以3 亿元的成交价格转让给优创健康, 究其原因就是诸暨影视城经营不善, 无法盈利。 从花3.35 亿元收购诸暨影视城,到以3 亿元卖出, 长城影视只用了3 年。 回溯三年多前的收购, 长城影视对诸暨影视城可以说是寄予厚望。 诸暨影视城是2011 年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 亿元, 分三期建设, 首期工程占地500 亩、 投资10 亿元。 项目建成后, 将成为国内首家以世界文化遗产博览为主题, 集影视、网游、 动漫、 影视艺术教育四大基地和主题乐园于一体的创意产业集群基地。 然而, 诸暨影视城的业绩没有如料想中亮眼。 2017 年度诸暨影视城营业收入仅为1937 万元, 营业利润为负68 万元, 净利润234 万元。 2018 年上半年, 诸暨影视城营业收入为174 万元, 营业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亏损482 万元和331 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770 万元。

4. 缺乏经典IP, 缺乏旅游体验感, 难以吸引游客

文化旅游功能的确是影视基地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影视行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 从而拉动周边餐饮酒店等行业的经济发展, 推动城市化进程。比如电影《指环王》 使得新西兰旅游游客量增长了40%—50%。

浙江影视基地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 影视拍摄和游客旅游冗杂在一起, 既没有实现影视制作的工业化, 也无法让游客获得良好的影视娱乐体验感。一方面, 为防止影片过早曝光, 影响日后收视率、上座率, 以及现场拍摄需要, 如演员入戏、 拍摄大量危险系数较高的爆破戏、 追逐戏等, 剧组往往进行封闭式拍摄; 另一方面, 受影视作品吸引前往影视基地的游客们, 被拦在拍摄地外, 看不到明星,看不到真实的拍摄流程, 或者看到的是撤去置景道具, 没有文化内涵, 没有演员存在的一座座空城,与影视制作相关的体验项目也屈指可数。 一座座造型相似、 没有文化内涵的仿古建筑, 难以吸引游客一再前往。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才能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品味景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影视旅游的文化就是经典的影视作品, 经典IP, 目前浙江省内的影视基地并没有真正开发利用好知名影视作品。 一部影视作品热播后, 相关体验式旅游产品没有配套开发和推广。

如何开发利用好影视经典IP, 可以借鉴环球影城和迪士尼乐园的经验。 迪士尼乐园背后有强大的影视作品支撑, 《白雪公主》 《美女与野兽》 《狮子王》 《玩具总动员》 《花木兰》 等等, 经典的卡通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无形中勾起了人们去迪士尼乐园的冲动和欲望。 在迪士尼乐园里, 一切都是动态的, 比如东京迪士尼五大主题乐园内有35 项精彩表演, 全园有超2000 个以上的人偶, 让游客身临其境。 为吸引游客重复前往, 迪士尼乐园还会不断增添新的游乐场所和器具及服务方式。 准确的主题定位、 富有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科学的管理和经营, 值得浙江影视基地学习。

5. 影视企业随政策迁徙, 落户不落地, 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影视产业重镇需要多家影视公司作为支撑, 启动项目引擎, 打造产业集群效应。 浙江的影视产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和两大影视基地周边, 制作团队像候鸟迁徙一样, 制片人、 导演在北京、 上海融资策划, 团队在横店、 象山进行拍摄, 拍完就离开, 影视基地出现了“候鸟式” 影视集聚现象。 当地政府借势推出很多税费优惠政策, 吸引众多影视公司前来注册落户, 增加业务便利性。

然而, 随着浙江省文化产业“万亿工程” 的启动, 省内各县市政府纷纷出台影视文化的重大“利好” 政策。 这也就导致了浙江省内影视企业“跟着政策走” 的奇怪现象, 一个影视公司在多地开设分公司, 哪里政策好, 就往哪里走; 哪里奖励多, 就在哪里立项; 哪里上市补助多, 就在哪里上市等。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 但对影视基地而言,“开票经济” 现象明显, 无法形成真正的产业集聚效应, 肯定不利于其长远发展。

以中国(浙江) 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为例, 截至2018 年, 海宁影视基地入驻企业总数达到412 家, 虽然有部分企业在海宁办公,但只有京都世纪影视文化中心一家正式落地。 入住基地的公司中只有部分影视剧在海宁拍摄, 真正以海宁为拍摄主场景的剧组少之又少。 在浙江省文化产业“万亿工程” 和嘉兴市“千亿工程” 的大背景下, 2018 年海宁的影视政策优惠力度反而有所缩减, 从地方贡献部分前五年的90%和后五年的60%奖励返还, 直接降到统一60%奖励返还。 海宁影视政策不敌周边, 影视企业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 更多地到政策优惠地去注册公司, 并将流水逐步转移出去, 海宁的公司慢慢就会成为没有流水的“空壳公司”。[4]

6. 工业化、 数字化不足, 专业影视人才缺乏

中国电影发展至今, 势头迅猛, 银幕数全球第一, 票房全球第二。 盘点票房不难发现, 科幻片、动作片、 魔幻片、 动画片等商业片类型大受欢迎,尤其是拥有优秀数字特效画面的影片, 更能赢得市场。 中国电影未来势必要朝着电影工业化、 数字化方向发展, 电影产业对数字技术及后期加工的依赖不断加强, 反而对传统影片拍摄所需的摄影基地的需求会不断减少。

二十一世纪初的电影摄制数字化是电影业的一次技术革命, 它使得电影的呈现效果, 在真实、 清晰、 准确和视听享受方面有了质的飞跃, 也让电影制作过程在效率、 便捷和可控方面有了质的提升。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是按照线性的创作顺序进行的, 前期策划、 中期拍摄、 后期制作, 所有的效果要等后期特效做完才能看到。 数字化电影制作方式打破了这一传统创作方式, 各部门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进行平行创作。 原本各司其职、 相对独立的前后期工作团队, 被打破界限, 线性的前后期交接流程也被颠覆, 前后期的强烈互动使得电影制作更加多元和融合。

这一电影工业化制作方式对影视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仅仅要提供适合数字化电影制作流程所需的工业化摄影棚, 相配套的器材租赁和协拍人员必须到位。 目前浙江影视基地存在外景地雷同、 相关配套设施不足、 同质化严重、 竞争激烈等问题,大部分影视基地依然停留在外景拍摄取景地的前端服务上, 并没有紧跟上中国电影数字化浪潮。 数字化影视制作需要的, 是特技美术师、 特技摄影师、数字影像工程师(DIT)、 视觉特效员等, 了解电影语言, 懂得现代电影技术, 掌握影视专业技能的专业型、 复合型影视人才。 然而当下几乎所有影视剧组内, 大部分协拍人员都是农民工出身, 根本没有经过系统性、 专业性影视化培训, 仅仅依靠师傅带徒弟的经验模式, 进组干活。 这显然无法满足数字化电影制作需求。

三、 浙江影视基地发展转型的建议

1. 统一规划产业政策, 避免同质化竞争

目前浙江省各地市影视产业政策呈现各自为政、 内容雷同的现象, 基本上落地在产业园区, 由园区提供企业注册与服务、 租金优惠、 税收优惠、作品奖励等政策条件上。 从全省范围看, 容易使全省影视基地陷入低级别恶性竞争, 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政府应该改变自身定位, 从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 树立起全省一盘棋的思想, 结合地域情况通盘规划, 找准定位, 找准优势, 避免同质化竞争。[5]

2. 提升配套服务能力, 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浙江目前拥有横店影视城和象山影视城两大龙头影视基地, 应充分利用好二者的资源辐射效益,不断提升周边小型影视基地的配套服务能力, 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 共同做强区域影视产业, 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化产量规模, 提升浙江影视产业品牌力, 促进文化、 经济协同发展。

3. 提升基地管理能力, 调整业态构成比例

目前浙江影视基地的收入, 主要来自场地设备租金、 人员佣金、 商业配套、 服务营收和门票收入, 尚未形成完整的生产链条。 影视基地管理者应利用好优质影视作品的文化IP, 在衍生品开发、 体验式旅游、 投融资服务、 高端服务收入等方面布局, 增加衍生收入; 处理好拍摄和旅游的关系, 寻找影视文化产业驱动逻辑, 调整影视基地业态构成配比, 寻找特色化发展路径。

4. 紧跟数字化制作潮流, 倒逼基地转型升级

浙江一直以来都走在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前列, 影视行业亦然, 中国电影工业化、 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浙江影视基地要预判国内外影视前沿技术走向, 充分运用数字信息、 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技术, 将高品质、 高科技的影视生产作为核心, 建立世界一流的数字化影视拍摄基地, 提供一站式的制作服务平台, 吸纳高素质影视制作人才, 打造以制作需求为导向的影视产业生态圈。

浙江影视基地的建设, 不能停留在硬件设施的搭建、 展示和交流的价值上, 应该根据区域的长远发展目标进行长期和短期的战略引导, 资源要素的配置和持续性竞争力的业务推进, 以此在中国影视业形成不可替代的区域优势。 世界电影浙江制造,终将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象山横店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横店少了戏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象山
影视
关晓彤加冕“横店公主”国民闺女圆了公主梦
立井壁后注浆技术在白象山铁矿风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