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论述文写作中的因果分析

2019-07-08 06:47朱丹琴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观点

朱丹琴

探究近几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论述类文章已成为主导文体。一篇优秀的论述文应有思辨意识,深入分析的思维过程是论述文的“灵魂”。如何提高文章的思辨意识,增强论述文的辩证力量?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做点因果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地追本溯源,充分挖掘论证该观点得以成立的理由,形成论点、论证、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力量,那么,以其鲜明的思辨性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就不会是难事。

一、因果分析的主要思维方式

1.由因探果

如浙江省2010年高考优秀作文《角色转换之间》,作者善于从各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年轻人能够从受教者转换为施教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角色转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轻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年轻一代也常常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去接受、融入新鲜事物,而且他们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作者在行文中关注到了三个原因的逻辑性与层次感,即从社会、历史、个体等角度,由浅入深、由纵向到横向逐步深入剖析。一般来说,越往深层分析原因,越能够涉及问题的本质,当然就越能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了。

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千古奇书,此书将封建家族由辉煌走向衰落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红楼梦》的成功除曹雪芹文学禀赋外,究其原因,与他本人的经历有直接关系。曹雪芹出生在兴盛的官僚世家,同样也经历了家族的没落。这种立足于真实的体验是《红楼梦》创作的基础。曾经有网友将《红楼梦》与郭敬明的《小时代》对比。两者描写的都是上流社会,但它们在文学上的地位则有云泥之别。除两者本身的故事情节及反映的主旨不同之外,作者的真實体验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曹雪芹描写的是亲身经历过的上流社会,而《小时代》中描绘的是作者想象中的阶层。所以文学作品只有立足于实践,服务于生活才能写出灵魂。(学生习作《生活与艺术》)

以上习作片段的论点是“文学作品需要植根于生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举两个相反的例子以证明其观点,而是去分析事情的内里,探究其本质原因,运用对比层层剖析:《红楼梦》的成功与曹雪芹的亲身经历分不开,如果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是不能打动读者的。

2.由果溯因

由果溯因是先提出结论,再分析结论背后的原因,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演绎法。由结论出发,用结论背后的原因来强调你想要表达的观点。这样的分析使论证与观点紧密相连,充分显示出论证的力度与思辨性。

如浙江省2011年优秀作文《我的时间》引用龙应台的话:“在漫长的人生跑道上,有些人在进行5000米赛跑,有些人在百米冲刺,而在清晨慢步的你,会不会担心被淘汰?答案是不会。”作者将龙应台的话作为一个分论点,进而分析清晨慢跑不会被淘汰的原因,最后再强调观点:没有必要复制他人的成功,因为每个人的目的地是不一样的。

应试上的胜利并非是最终的胜利。一个孩子的课余时间被课外辅导班充斥,学艺虽多,却多而不精,这何尝不是一种失败?更何况,孩子的特长本该从玩乐中发掘,学识本应由社会实践来丰富,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过度的辅导对孩子而言不是教育而是更近似于对其天性的压榨。(学生习作《“赢”头赶上》)

以上习作片段首先提出论点——“应试不是最终的胜利”,随后分别就“辅导课的质量”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两方面展开原因的论述,对原因的分析具有普遍性,颇有说服力。

在运用因果分析法过程中,恰当运用相关句式和关联词语,起到思维引领的作用,有助于构建意义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如“但……究其根源……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此外,因果分析常用的关联词语还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

二、运用因果分析要注意逻辑的严谨性

我们在因果分析的时候不妨树立反方意识,假想有一个“对方辩友”,他不断地质疑、反驳我们的观点,于是,我们就要时时考虑到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补充与完善,要就因果或条件的复杂多样性进行追问:有没有其他可能?存在特殊的情况吗?我这样说有什么依据?对方可以从哪些方面反驳?等等。那么,我们的观点会更周全,论述的逻辑会更清晰、更严密。比如: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手脚,却获得了双学士学位,就是因为他那强大的自信心。(节选自考生作文《自信的力量》)

尼克·胡哲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者仅简单地认为是自信过于片面,不够严谨。作文需要考虑建构立体化的写作结构,思考要有层次性,不是平面、并列展开,而是呈圆形扇面论述,构成一个立体结构。同时,需要对自己写作的这个话题有完整的思考,怎么来写,从哪些方面写,这些逻辑能力就体现了写作的综合能力。

此外,运用因果分析论证,要力求准确,切忌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因果分析是论述文写作中论证思维的基本样式,恰当地使用因果分析法能够提高作文的思维品质,熟练运用因果分析法也是我们写好论述文的基础。在平时的写作中,善于对事物的因果关系展开多角度而深入的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325600)

猜你喜欢
曹雪芹红楼梦观点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观点
别样解读《红楼梦》
“这个地方难站”——曹雪芹对聚散离合的叙事与思考
《曹雪芹》:如同断臂维纳斯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