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材料类专业校企联盟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2019-07-08 02:10李辉王振军陈华鑫刘洋
大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李辉 王振军 陈华鑫 刘洋

[摘 要]该研究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了校企联盟、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交通行业社会直接需求和毕业生跟踪间接反馈等因素,对校企协同构建交通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了框架设计与实践验证,这对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校企联盟;交通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027-03

一、前言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办学历史、行业特色,突出办学特色和优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办学特色和目标。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学校交通运输工程行业特色优势和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建设主体,面向交通运输行业需求,覆盖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方向,突出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理念,着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交通装备材料、交通无机材料、交通新能源与电子信息材料、交通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究领域。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注重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多家交通类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等途径,成立校企联盟,探索交通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的协同发展,引领本学科水平全面提升。

所谓校企联盟[1-2],是一种以校企双方为独立主体,基于双方异质资源需求,综合利用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双向流动和深度融合,促进联盟建立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相对于一般的校企合作,校企联盟是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一种融合模式,它将致力于加强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和产品开发、服务、咨询、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最终实现高校融入企业研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融入课堂教学为师生提供一线的实际经验和工程技术[2]。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立起“教育共同体”式的联盟,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高校的科技成果也才更有效地面向企业需求并实现快速转化。

交通材料是交通运输类专业与材料类专业相融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一个科技含量高、学科范围广、技术密集、应用性强的实践学科,主要研究交通运输行业中所用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及服役行为。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交通强国”的发展战略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工程教育”和“新工科”等教育改革逐步推进,这对交通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校企联盟协同培养交通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安实等学者[3]阐述了交通材料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含义,提出了通过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周凌云等学者[4]提出了建立面向道路材料行业的交通类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四大维度对各层面进行评价分析。严新平[5]认为与交通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协同创新合作育人的新机制,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发展交通事业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朱秀芳等学者[6]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学院为例探索了校企合作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赵现伟等学者[7]通过校企协同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认为校企合作能够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资源共享和发展共赢,并最大限度地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的有机结合。陈永楠等学者[8]根据长安大学材料学科和本科培养特点,提出了构建基于逆向思维工程的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为新形势下本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校企联盟构建交通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现阶段在综合利用高校校内资源和社会资源、校企联盟背景下交通材料类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习实践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校企關系建立的过程中,多数高校为谋求发展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企业往往仅为提升自身内涵,双方合作的原动力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多家交通类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成立了校企联盟,进行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笔者在总结近年来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校企联盟下交通材料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图1)。

1.建立校企联盟,深度融合资源

根据学院现有的教学实践资源和创新实验平台资源,结合交通材料类相关企业的实践/实习基地、中试基地等实践类设备、场地资源,实现校企联盟内的资源深度融合与共享,共建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示范区,并与多家企业共建校企联盟,探究校企联盟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达到校企共赢。

2.构建校企联盟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明确高校与企业双方的权利与责任,坚持学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体,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托行业发展,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盟中的企业不仅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同时还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并不断完善相关评价指标和制度,以优化组织管理。最终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协同培养的培养方案、管理制度和评价指标,探索、构建并实践校企协同下的“共同培养、共同管理、综合评价”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显著提高学生参加“挑战杯”和“大创”项目数量及获奖数量,提升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