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2019-07-08 02:10袁兴程李广超杨伟华李丹
大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袁兴程 李广超 杨伟华 李丹

[摘 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组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强化职业意识、加强实践教学、改变考核方式等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080-03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1]。环境影响评价职业资格制度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要求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应该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结合行业具体工作过程,及时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发展,完善教学内容,增强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工作能力,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4]。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开办于2008年,开办时间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在原有教学计划中,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仅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少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专业认识,职业资格的认知度不高。为适应社会需求,在2014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中,课程组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修改为必修课(36学时),辅助开设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课程(32学时)作为专业选修课,并增加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要求(两周),使得教学时间得到了充分保证。在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下,课程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方式及考核方法等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性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对改善未来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效性,而教材的编排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 不断更新完善的环境法律法规、评价标准和技术推出,使教材内容明显滞后。另外,多数教材没有案例材料分析,理论知识如空中楼阁,学生不知何处着力,以致学生反映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学习兴趣。目前,尚缺乏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要求的权威性教材[5-6]。因此,教师应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动态,及时更新、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偏离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课时压缩,教师必须赶进度,因而缺乏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环境影响评价作用等行业知识的介绍,更缺乏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方法的指导,逐渐偏离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目标,以致学生弄不清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缺乏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职业意识。

(三)缺少实践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需要有实践教学来强化所学知识,仅凭课堂的理论讲授无法达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很多高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7]。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学生大多选择科研试验,而很少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方向。缺少实践环节的学习,使得学生难以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领,使得学生毕业后,连基本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都不会填,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包括哪些部分都不知道。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的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优化重组教学环节,建立了新的课程体系(见图1)。新体系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情景教学,创新教学手段,豐富实践教学内容及调整考核办法,将与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使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工作步入实践化和应用化。

(一)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设计课程内容

目前我国环保事业飞速发展,各类环保法律法规都在不断更新,现有课程教材内容严重滞后。授课教师应结合工作实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认识教学内容的“变”与“不变”。教学内容不再以教材为主线,而要紧紧围绕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进行,按照工作程序(项目委托、准备工作、工程分析、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等) 系统地讲述如何开展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重点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等。通过展示完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引导学生关心环境问题,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最新发展动态,如法律法规的修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等。考虑环境影响评价作为一个职业出现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以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要求,适当增添考试相关的内容,强化职业资格能力教育。

(二)学生主导的教学过程

改变“教师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启发和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课程中简单易懂的基本知识可由教师提出要求,由学生自学,教师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途径了解学生掌握状况。如在讲授大气环境现状调查时,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调查区域,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点方式”“监测时间与频率“等监测方案,调动学生已有的环境监测基础知识,解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导则标准及相关政策变化很大,在讲授相应内容的同时,可让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收集最新导则、标准和政策等相关材料,开展比较研究学习。如在讲授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教材中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还未及时更新,可由学生课后查找最新标准并将新老标准进行对比学习。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习了最新的导则、标准和法律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组织、整理学习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关注环境政策的意识。

(三)设计学习情境,开展案例教学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教学过程,需要设置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熟悉或社会关注的案例,从项目论证、现场踏勘、工程分析、现场调查、环境预测、报告编写等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循序渐进地理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如在讲授环境现状的调查与评价时,不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是给学生列出知识提纲,并指定一个正在真实发生的项目案例,让学生自行进行现场踏勘和调查,给出现状分析和评价的结果,最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评、补充和完善。通过这种情景参与式的案例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认识和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职业资格制度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注重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实践内容主要从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个环节加以补充强化。

1.课程设计环节。以任务驱动开展课程设计实践,模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强化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主要包括工程分析方法、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图表制作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方法等基本素质的培养。教师根据需要收集项目资料,制订课程设计任务书,这一阶段宜选择经典成熟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者报告表,保留部分背景资料,删除要求完成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提出明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比如开展工程污染分析,运用适宜的计算方法确定污染物源强,制订合理的监测方案,绘制项目地理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图件,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给出具体的评价结论等。教学计划安排课程设计2周的时间,时间短、任务重,教师将学生分组,充分把握学生的进度,确保学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基本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流程,初步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

2.专业实习环节。进行校企合作,参与实际项目,开展专业实习实践,让学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实战,真正培养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真正参与到项目中,对项目委托、准备工作、现场调查、评价工作过程、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告送审以及参加评审等应该全过程参与。采用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共同负责,共同指导,充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以问题导向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科研活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在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中,毕业班学生多数选择实验类课题,仅个别学生选择环境影响评价类课题。在这种情况下,有环境影响评价科研课题的教师应做好学生引导工作,确保学生选择的课题能够完成,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上能够得到提高。2016年,笔者指导的两位本科学生,其毕业设计(论文)以某化工厂的风险评价为项目,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模型预测,开展风险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选择环境影响评价类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也在逐年增多。

(五)突出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单一的闭卷考试模式,课程考核将采用标准化考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基础理论考核采用标准化考试,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做出明确要求,参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标准设计试题库,随机抽取满分为100分的试题,检验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过程性评价进行实践环节考核,通过学生的工作任务完成状况及表现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数据分析、理论联系实际、软件应用、编制报告的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有创新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開展实践,小组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并在小组内部进行工作分工和内部考核,老师和其他小组同学根据该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改变原有老师单独评价的考核方式。完成实践环节过程就是完成考核的过程,让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避免实践教学的失控。

三、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学习该课程能够提高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热情。我校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优化重组教学环节,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新体系,依据工作程序设计教学内容,设置情景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及调整考核办法,旨在提高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能力,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牟艳军.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 : 56-58.

[2] 匡颖,张焕祯.职业资格制度与环境工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7):107-109.

[3] 刘婷,肖娟,陈兰英,黎云祥.基于“卓越工程师”理念下的环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27-128.

[4] 彭殿宝,史鹏,曹雯雯,王智慧,罗海斌.基于“双标准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研究——以“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8(2):121-123.

[5] 王兰兰,马莲菊,王艳,刘宏鑫,金海涛,李静.结合实践构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新体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76-379.

[6] 郑永红,张治国,胡友彪.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 2015(4) :166-167.

[7] 李伟东,刘金华,江霞,杨华云,王磊.项目教学法在《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8(3):83-85.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改革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互联网+时代以项目引导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山西省低热值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工艺技术路线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