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师院校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探究

2019-07-08 02:10宋红军
大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互联网时代实践教学

宋红军

[摘 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观念的不断更新,高师院校语文教育实践教学应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开辟更多路径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从而打造更高素质、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并研究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实施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127-03

不断发展的时代与社会要求国民教育更关注教育质效,以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高等师范院校(也称“高师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大量师资人才的重要研学培育机构,在教育效度上要实现全面提升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思路或方法上的创新。当前,时代已进入以“互联网+”为核心特质的崭新阶段,大量基于互联网技术理念所开发衍生的应用不断创造新的生产力[1]。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已对我国教育资源、教育机构和教学模式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并由此带来教育理念的改变。高等学校是积极推行互联网技术应用观念的重要场所,其语言教育专业教学,也应强化此方面的行为主导,思考和探索如何应用“互联网+”观念引导高师语文教育实践教学[2]。

一、高师院校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近些年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应用与储备需求连年保持着较大增量,教育行业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内,教育行业的预期效益持续提高,前景喜人。各地高校为聚集更多办学资源,积极思考扩大规模的可行途径,考虑通过开设更多专业来吸引生源,优化现有的办学条件[3]。因此,语文教育专业不仅出现在原有的师范类院校中,而且成为众多综合类高校的匹配专业之一。专业开设院校的增多,固然可以让更多学生有了更大的择校自由度,也确保学生可以有学上、有书读,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然而,语文教育专业每年的毕业生总量与现阶段社会用人单位的对口需求量并不成比例,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几度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多数会到中小学校工作,也有不少会选择到幼教机构或私立教学机构任职。经过专业训练,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还可按需从事文秘、公关等工作,或结合个人兴趣、专长从事文艺、新闻等工作。这些就业岗位都对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4]。

从现阶段看,一些高师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还沿用旧的体系,在课程及教学体系改革中尚未达到深化效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往往缺项严重、漏洞甚多,难以将体系化的理论学习融入具体的实践中,无法积累良好的实践经验,导致不少学生的才干与能力缺乏出彩之处,就业可选择面不宽,所面临的薪资待遇等也可能因人而异且差异较大[5]。往届就业不利的情形还將作为重要的信息反馈至各院校及社会,不免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学生的忧虑与质疑,影响个人和群体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未来就业竞争中的不利因素。

(二)新时代下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职业发展与学生个人成长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信息膨胀、即时共享、高效传递的互联网时代,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以教师作为终身奋斗的职业来发展,必须具备能够体现个人价值的能力。

新时代下,无论是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师范生个人成长要求的角度,都应该重视实践教育。首先,应该通过实践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让教师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可行。其次,要通过实践教育课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展现更多才干。新时代下,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学生个人成长要求高师语文教育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在不同时空组合中全方位实践,积极促成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以便于有效面对漫长职业生涯的复杂教学情境[6]。

二、“互联网+”观念影响下的高师院校语文教育创新

(一)创新要求

一是培养学生的教育创新意识。现代教育思想中,创新是各项行动的内在要求。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应通过在校学习,明确教育创新发展目标,不断培养教学实践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生保持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要提高信息网络素养,重视观察力、洞察力的强化训练,增强情境构建与话题设问的敏感性,不断培养创新意识,真正以独立创新意识来提升行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强化学生的教育创新能力。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大都会步入教育领域展现自身的价值与才干,因此他们应在接受教育中提升自己的教育创新能力,不断丰富、构建多元知识结构,在扎实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努力实践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创新水平。

(二)创新表现

一是借助互联网环境更新观念、优化方式。在互联网时代下,现代教育必然要不断剖析传统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的不足,主动构建“互联网+”应用教育模式。要在教育教学的不同层面与环节上体现“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时代特征。探索慕课、翻转课堂、微课以及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模式,广泛应用大班集中授课、小班专题教学、师傅带徒递式的教学、网络自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向学生充分展示互联网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完成教学实训。在整个过程中,高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7]。

二是充分凭借“互联网+”思维优势实施教育建设。互联网时代下的现代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出现了重大变革。新时代更需要技能型人才,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高师语文教育专业应主动做好时代定位分析,加强思想与行动的转型准备,积极研究“互联网+”的优势特征,探索实践“‘互联网+学科”“‘互联网+专业”“‘互联网+教学”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思路。

三是合理组织实施学科融合建设。在我国政府不断倡导“互联网+”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我国信息化进程正持续加快。客观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专业的重视,更加关注是否掌握更多的综合能力,是否具备稳定的技术技能,是否具备灵活的创新能力。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应该立足于为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综合开展融合其他学科的组合建设[8]。诸如考虑在语文教育中适当增强对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知识的交叉引入,通过综合性的组合学科的开发,更好地打造高师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成果。

三、“互联网+”观念下的高师院校语文教育实践教学的目的与实施途径

(一)实践教学目的

一是主动强化对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大力探索更适应教师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二是不断拓展高师语文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的外延,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效力,特别是结合教师教育实践、班级特色活动、校园专项治理等工作,有效推动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共促。

三是增强互联网思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是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师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加强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在校方有效打造实训环境的基础上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意味着两者的统一发展。首先在理论教学中,专业学生应接受教师引导,巩固基础知识,主动遵循并深入挖掘教学规律。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生要能合理利用相关资源,积极丰富专业知识,接受教师关于教学实践的建议,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9]。

二是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报告、实习指导书等事关实践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文件资料管理。校方应该主动关注不同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化管理,特别是在教学前期做好软硬件建设,研究确定课程教学大纲与实践实训大纲。要注重放大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能效,通过电子文档、图片等形式将不同的文件资料进行上传后,以不同类别名进行存档,可方便及时查询和修改。同时,建立必要的信息共享局域网,供其他教研人员授权登录后及时查询和调用各类信息,不断优化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三是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互联网+”应用观念下,传统教学评价中的结果导向性评价并不可取,应突出过程性评价,鼓励自评、他评、互评方式的合理结合。教师要扮演好观察者、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与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以便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有效发挥此优势。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思维,为学生建立个人档案,将自己教学过程中不同时间节点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在期末通过绘制图表可清楚掌握单个学生的纵向发展过程,也可横向对比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发展情况,从而形成更明确、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与内容[10]。

四是提升高师教师素质,做好言传身教。高师语文教育专业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而言应该是学习的好榜样。因此,高师教师务必要重视个人的素质提升,才能发挥好示范与引领作用。

高师教师应该向学生传递“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和理念。高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在未来的执教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教学主导性作用。

高师教师要主动示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强化自身在普通话、书写规范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以更加专业的姿态让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体验更加深刻。

高师教师要强化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辅助设备的应用能力,全面推广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实用性教学实践。向学生展示利用教学辅助设备开展教学的优势所在,了解不同教学设备的构造及原理,要求所有学生掌握对不同设备的应用,达到未来就业所需要求。

高师教师应该统筹好课内课外工作,建立合理的实践体系。首先要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无论是体育竞赛还是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都能够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中增强集体荣誉感,并且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多更好的锻炼。教师还要带头示范并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作品创作活动,向报社、杂志社等媒体机构寄发作品,以加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五是鼓励学生积极考取更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增强社会竞争力。高师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应要求学生除了获得毕业证书,还要合理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条件来获得其他相关证书。常见的证书主要包括辅修专业证书、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等。高师院校应该要求学生获得教育学类、心理学类、艺术技能类等方面的职业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发展铺设更坚实的路基。在互联网时代,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通过网络主动获得相关证书考试信息,主动跟进,有效备考,力争取得更大的突破。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在高师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中,互联网技术应用同样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高师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应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开辟更多路径来利用好互联网技术,从而打造更高素质、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教育教学人才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蔡雪岚, 杜丽娟. 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6):196-198.

[2] 余莉.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思考[J]. 科技资讯, 2016(17):96-97.

[3] 尹娜, 李莉. 高師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3):249.

[4] 白广申.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6(2):1-5+42.

[5]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 2016 (2):70-73.

[6] 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 远程教育杂志, 2015 (4) :8-13.

[7] 陈丽.“互联网+教育”的创新本质与变革趋势[J]. 远程教育杂志, 2016(4):3-8.

[8] 陈然.“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变革:《2017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研究启示[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5):1-6.

[9] 杜丽萍.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学教育观念的转型与重塑[J].语文建设, 2016 (18):7-8.

[10] 叶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语文直面的挑战与对策[J].语文建设 , 2015 (1X):1-2.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互联网时代实践教学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