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分析

2019-07-08 02:10罗敏月朱冰
大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术不端学位论文

罗敏月 朱冰

[摘 要]近年来,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被曝光,研究生在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以某校2014-2018年的1738篇工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以复制比为切入点,可以分析出在学位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6个特征,并从导师、学术环境、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提出对策建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工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182-04

隨着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层出不穷,其造成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广,因此,国家加强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实施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对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制、工作原则、预防措施、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学术不端案件的受理、调查、认定、处理、救济与监督等内容做了全面规定,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制度举措,使高等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有章可依、有规可循[1]。2018年7月,教育部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对有关部门和各学位授予单位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要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学历证书、毕业证书要依法予以撤销和注销的处分[2]。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作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众所周知,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离不开对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学术不端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就无从谈起。在中国知网搜索“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共有2363条结果,其中不乏将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部分内容加以探讨的文章。搜索“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得到21条结果,研究侧重于学术不端现状分析、学术不端行为分析、防范对策及监督体系的构建等,而针对具体学科门类研究生学位不端方面的研究,只有一篇关于医学研究生学术不端方面的研究,可见,针对某一具体学科门类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方面的分析是很少的。我国高等教育有13个学科门类,每个门类的学科都具有自身的研究内容和范围,研究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学科门类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有哪些特点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目前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主要采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行检测,以确定学位论文的重合字数,并得出学位论文的复制比数据,根据复制比数据的高低来判定学位论文是否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可见复制比成为衡量研究生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以复制比为切入点,以工学学科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在学位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被检测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特征分析

笔者针对某工程类大学2014-2018年度申请工学学科硕、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检测结果,对复制比进行了分析。在1738篇论文中,2014年至2018年度论文篇数依次为301篇、298篇、477篇、508篇、154篇;涵盖20个学科或领域;博士324篇、学硕861篇、专硕553篇。因该校没有招收专业博士,本文中的博士即为学术型博士的简称,学硕、专硕分别为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的简称。

在博士和硕士的培养方案中,对两者的学术水平的要求是存在差异的,在申请学位时,如何界定该篇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是存在区别的。根据该校学位申请条例,在申请博士学位时,论文的复制比≤15%认定该篇论文达到要求,论文的复制比>15%则认定该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在申请硕士学位时,论文的复制比≤20%认定该篇论文达到要求,论文的复制比>20%则认定该篇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所以,要把博士论文复制比分布与硕士论文复制比分布分开分析。

(一)被检测论文绝大多数达到要求,但仍有少部分论文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从表1可以看出,复制比≤15%的博士论文篇数有321篇,占被检测博士论文总数的99.074%;其中复制比为0的论文有2篇,占被检测博士论文总数的0.617%。复制比>15%的博士论文篇数有3篇,占被检测博士论文总数的0.926%;其中复制比在15%-30%、高于30%的论文数量分别占被检测博士论文总数的0.617%、0.309%,复制比最高的博士论文复制比为36.4%。

从表2可以看出,复制比≤20%的硕士论文篇数有1356篇,占被检测硕士论文总数的95.9%,其中复制比为0的论文有16篇,占被检测硕士论文总数的1.13%。复制比>20%的硕士论文篇数有58篇,占被检测硕士论文总数的4.1%。其中复制比在20%-40%、40%-60%、60%-80%、高于80%的论文数量分别占被检测硕士论文总数的3.39%、0.57%、0.07%、0.07%。复制比最高的硕士论文复制比为83.9%,其次为69%,这些论文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

(二)从不同学位类别论文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来看,按严重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为专硕、学硕、博士

通过表3可以看出,不同学位类别在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数量上,博士最少,其次是学硕,专硕人数最多;在学术不端论文数量在总检测论文数量占比中,博士最低、其次是学硕,专硕最高。通过表4可得知,在所有检测的学位论文中,共计18篇论文复制比高于30%,其中博士最少,其次是学硕,专硕最多。而从不同学位类别复制比最高的论文情况看,博士和学硕论文的最高复制比不超过50%,博士论文的最高复制比略低于学硕论文;专硕论文的最高复制比高达83.9%,并且复制比超过50%的论文均是专硕的,分别为51%、58.5%、69%、83.9%,这些论文均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涉及严重的学术造假。综上可知,从不同学位类别上看,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情况最严重的是专硕,博士和学硕在某些程度上相差不大,但博士略好于学硕。

(三)从年份上看,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数在总送检论文数中的占比呈震荡上升趋势

2014-2018年学术不端论文数量在当年总送检数量中的占比依次为2.658%、4.027%、4.193%、2.165%、5.844%。从图1中可看出2014-2016年的占比是逐年上升的,其中2015年占比较2014年上升51.5%;2016年占比较2015年略有上升,上升了4.12%。2017年占比是五年中最低的,较2016年下降了48.37%;2018年占比是五年中最高的,较2017年上升了169.9%,较2016年上升了39.38%。綜上可知,2014-2018年中, 除了2017年占比陡降,其他年份占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故五年的总体趋势是震荡上升的。

(四)剽窃来源多以学位论文为主

在总送检的1738篇论文中,共存在61篇论文复制比超标,存在不同类型的剽窃来源。除2份检测报告文件损坏,我们共查阅了59篇检测报告,并进行了归类汇总,发现这些文章主要存在六种剽窃来源:一是期刊为主,学位论文为辅;二是全部为学位论文;三是学位论文及期刊约各占一半;四是学位论文及期刊为主,网络文章为辅;五是学位论文为主,期刊、网络文章为辅;六是学位论文为主,期刊为辅。各类剽窃来源论文篇数见表5,从中可见,剽窃来源主要甚至全部是学位论文的论文篇数达到53篇,占超标论文总数的89.83%,可见论文学术不端行为中,论文的剽窃来源多以学位论文为主。

(五)剽窃来源与论文复制比呈现显著相关

将上述六种剽窃来源类型分别赋值,用SPSS软件将剽窃来源类型与论文复制比作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值为0.803(见表6),说明剽窃来源类型与论文复制比呈现高度相关。为了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表7呈现了各类剽窃来源论文的复制比均值,从中可以看出,剽窃类型为“学位论文为主,期刊、网络文章为辅”的论文复制比均值最高,达到32.53%;其次是剽窃类型为“学位论文及期刊约各占一半”的论文,其复制比均值是29.08%。从复制比超过50%的文章也是复制比最高的4篇文章来看,其中复制比为58.5%、83.9%论文的剽窃来源是“学位论文为主,期刊、网络文章为辅”,复制比为51%、69%论文的剽窃来源是“学位论文为主,期刊为辅”。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论文复制比不仅与剽窃来源紧密相关,并且呈现剽窃学位论文越多,论文复制比越高的趋势。

二、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导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不仅仅是研究生专业领域的领路人,更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师对待学术一丝不苟、严谨敬畏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控中,不论从专业创新角度还是学术道德角度,导师都是第一道也是最为重要的把关者。从反面看,层出不穷的导师学术不端行为,有的导师甚至被指出剽窃自己学生的学术成果等现象,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在本次检测超标的论文中,所指导超标论文篇数≥2的导师数量占全部超标论文的指导教师数量的20%,有的导师同一时间段指导的学位论文都存在学术不端行为,有的导师指导的论文存在抄袭自己之前指导的学位论文或者大量抄袭本校同专业往年学位论文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不够关注。

(二)学术环境

从“孟母三迁”故事中可见环境对教育的作用,同理,高校的学术环境也对学生学术道德的培育起到了间接的影响,学术环境通过什么机制来影响在此不做详细阐述。简单地说,良好学术环境的塑造离不开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和实施,特别是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其中,惩处力度以及扩散范围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不是目的,而是将其作为反面教材让广大研究生引以为戒。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这些外在的学术规范制度内化为学生的学术诚信自觉,如何使优良的学术环境内化为学生的学术道德自觉,这些问题还需更为深入的探讨。

(三)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

无论是哪种学位类别和学位等级研究生的培养,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按照培养方案实施的。从实际上看,因为专业型学位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故而在观念以及实际中放松了对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这当中也包含了对学位论文的要求,这一点在专硕的培养中尤为明显。由于很多报考专硕的研究生属于在职人员,学校对其的管理较为松散,没有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对其进行督促,长期的放任自流使得他们用于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较少,不少人抱着侥幸的心态拼凑论文,更有甚者试图通过买论文的方式蒙混过关,这样的学位论文难免出现学术不端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监管,强化责任意识

研究生导师的治学态度以及指导学生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高校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监管。一是加强导师学术道德监管,树立良好治学榜样。高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导师的学术监管,强化导师的学术道德意识,杜绝导师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要充分利用导师学术榜样作用,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使研究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向导师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和行为规范靠拢。二是强化导师责任意识,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部在近日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工作中强调,要严格责任落实,指导教师是查处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教育宣传,指导教师要教育和引领学生恪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准则等[2]。高校管理部门要切实根据国家规章制度制定相关措施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除其本人外的第一责任人,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学术不端行为与导师考核及招生人数等方面相关联,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导师强化责任意识。

(二)净化学术环境,营造良好学术文化氛围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优化学术诚信环境、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的任务要求,突出强调“不准以任何形式抄袭盗用他人的论文等科研成果,不准为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和引用量粗制滥造、投机取巧,不准利用中介机构或其他第三方代写或变相代写论文或通过金钱交易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强调要“坚持道德自律和制度规范并举,建设集教育、防范、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完善科研机构学术道德和学风监督机制,实行严格的科研信用制度,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将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向社会公布,并在项目申报、职位晋升、奖励评定等方面采取限制措施;广泛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工作,引导科技工作者严谨治学、诚实做人,秉持奉献、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良好风尚中率先垂范”。各高校可根据《指导意见》中要求,结合本校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对科研学术常怀敬畏之心,以学术不端为耻,严守学术道德底线;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对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人员严肃惩处并通报处理结果,警示所有师生特别是在读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后果,不断净化学术环境;建立学术不端行为举报机制,鼓励广大师生相互监督,树立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三)重视对各类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

研究生的培养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施行,不要因为学位类别、学位等级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做法,特别是专硕,不应区别对待。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紧密相扣,杜绝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要从研究生的日常培养和管理抓起。在研究生的日常培养中,应采取多种形式融入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注重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养成教育,从源头上降低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各学科研究方法指导和学位论文写作方法培训,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夯实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基础。在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学位论文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等各环节的监控,重点关注在职攻读学位和与导师沟通较少的研究生,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及时了解他们在论文撰写中亟待解決的困难问题,尽最大可能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概率,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水平和培养质量。

四、结语

近年来,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不断被曝光,研究生在社会浮躁心态的影响下,学术不端行为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本文以某校2014-2018年的1738篇工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例,以复制比为切入点,分析出在学位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6个特征,并从导师、学术环境、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产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提出对策建议,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校查处学术不端行为有章可依——《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颁布实施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7/t20160719_272241.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7/t20180718_343393.html.

[3] 张军,赵清华.学位论文复制比检测:问题、对策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38-41.

[4] 方润生,方冬姝,郭鹏飞.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5):18-22.

[5] 熊壮,方润生,杨华.硕士生学位论文复制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40-45.

[6] 卢黎歌.试论从源头杜绝研究生中的学术不端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8):25-28.

[7] 周益兰.TMLC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71-74.

[8] 马玲.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分析研究——基于复制比的角度[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6):129-131.

[9]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3/content_10591.htm.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学术不端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教育类期刊学术不端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析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论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期刊的责任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科技期刊构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体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