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输出驱动输入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9-07-08 02:10聂爱民朱紫健李芮琪
大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聂爱民 朱紫健 李芮琪

[摘 要]针对目前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以国内外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中关于输入和输出之关系以及二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以培养学员有效、得体、准确、流利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为目的,探索设定输出任务—根据任务要求补充输入材料、提供输出帮助—评价学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反馈三个阶段实施外语教学,建立输出驱动输入促进的教学模式,加强输入的针对性,提升学习效率,提高输出质量。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输出驱动输入促进;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7-0189-04

一、研究背景

军队博士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军队建设输送专业技术和智慧人才的重任。毕业的学员走上工作岗位后,主要从事武器装备的使用、维护与研发、技术装备引进和军事战略战术研究等工作。要了解和吸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思想,军官和军队专业技术人才需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全球化的今天,军队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展示大国形象、充当和平使者、承担国际责任的重任。参加联合军演、国际维和、军事谈判、护航和灾难救助等国际事务时,不仅需要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其游戏,更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在世界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参与国际军事行动的人员不仅要懂得国际事务,更要有高超的外语水平。另外,现代战争形势呈现多样化,除了战场上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人力的战术对抗,网络战、心理战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渗透等也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外语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应该成为军队科技人才和指挥人才必须掌握的一门外语。

多年来,外语教学界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应用能力一直在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取得了很多成果,学习者的整体外语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仍然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学内容重复,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我国英语教学长期秉持以输入促输出的理念,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呈现,认为语言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语言知识、记忆语言规则的过程,只要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操练记住了这些语言规则,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言知识就可以自动转化为语言技能,进行语言交际。从我国目前出版的英语教材不难看出,不同层次英语教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课文长度和语句的复杂度增加,而教学内容的编排、练习形式等并无不同,造成了教学的重复浪费。

(二)学员英语僵化现象严重,制约语言使用准确性提高

现在的博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的语言规则,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僵化期,语言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僵化现象既存在于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知识方面,也存在于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方面,沿袭之前的教学方式很难打破这种语言学习停滞徘徊的局面,不仅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也极大地影响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了交际效果。

(三)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转化渠道不畅,影响交际效果

语言知识不会自动转化为语言使用技能。学习者掌握的语言知识仅仅是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即使通过练习成为长期记忆的一部分,也不可能转化为语言使用技能。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能营造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不能创造有效使用语言的机会,不能帮助学员快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使用技能。其结果就是,学员虽然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却不能准确、得体、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

本研究针对目前外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国内外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中关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为依据,建立输出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期改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相關研究回顾

(一)输出驱动假设

输出驱动主张产出是语言学习最终目的,同时又是语言学习的动力。Swain[1]的“输出假设”提出了输出的四大功能: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检验语言假设;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差距;培养对元语言的反思能力。文秋芳[2,3]的“输出驱动假设”认为,就语言学习过程而言,输出比输入对外语学习的内驱动力更大。输出驱动不仅更有助于盘活学习者多年积累的语言知识,促进接受性语言知识运用,还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新语言知识的欲望;就教学目标而言,培养说、写、译等表达性语言技能更符合社会需求。以上论述都指出了输出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也互相认证了输出比输入更有助于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二)输入促进假设

Krashen[4]的输入假设认为,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条件,Swain也认可输入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根据输入促进假设,在输出驱动的条件下,根据输出要求,提供恰当的输入,能够给学生提供模仿的语言样本,拓展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语言体系,提高产出的质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

可见,国内外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中关于输入和输出的关系以及二者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语言输入和输出结合的紧密度。结合得越紧密,外语学习效果就越好。无论涉及的是母语还是外语,个人的说、写能力通常低于听、读能力。因此,学习者要想快速提高语言输出质量,就必须学习和模仿使用输入的语言。脱离了模仿使用输入语言,很难产生好的学习效应。而输出,尤其是具有真实性的输出,是改善输入的质和量最大的潜在动因。要激发这个动因,外语教学必须突出输出,以输出带动输入。但是,高质量的语言输出一定是建立在有效的语言输入基础之上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输出驱动的输入,学习缺乏动力,脱离输入谈输出,犹如不打地基就想建高楼,即使不得不完成输出任务,也只能是低层次的、没有任何质量保证的输出。

三、输出驱动输入促进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以语言输出提高语言学习的針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输出驱动的目的是促使学员反思自己的学习,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外语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学员对目标知识的关注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分为设定输出任务(驱动)—根据任务要求补充输入材料、提供输出帮助,促成输出任务的完成(促成)—评价学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给出反馈(评价)三个阶段。

输出驱动阶段强调的是“以用促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认真选择输出任务的话题,明确教学目标和输出任务,呈现输出任务的真实交际场景,通过交际场景展现输出任务的交际价值,让学员尝试输出,发现差距,从而带着目标去学习。

输入促成阶段强调的是“以学助用”。教师描述输出任务,精心选择与输出任务相关的输入材料,巧妙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员学习输入材料、进行输出练习,完成输出任务。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接受性学习,帮助学生积累可用于输出任务的信息、语言和结构,并将学习结果运用到输出任务中。每学完一篇完整的输入材料都要完成一个输出任务,从内容、语言和结构等方面为完成每个主题单元结束时的输出任务做好准备。

评价分为两个阶段。在输入阶段,随时评价学员进行学习和完成输出练习的学习效果,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控教学进度。完成每个主题的学习后,学员要完成两种输出任务:复习性输出任务和迁移性输出任务。在此阶段,教师要对学员经过课后练习后,完成任务的表现做出综合评价[3]。评价采用学员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手段多样化,评、学结合,将评价作为学习的强化、深入阶段。

“输出驱动输入促进”教学模式主张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与运用紧密相连。通过营造真实的语境,完成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做到“学”与“用”之间无边界。提供给学员的学习材料是促成学员完成输出任务的手段。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每个阶段都以教师为主导,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或任务时,首要关注的是让学员学到什么,如何最大限度地促成学员的学习。教学的三个阶段相互联系,没有严格的界限。每个主题的学习包含了三个阶段的若干个循环,每个阶段又包括若干教学活动。因为教学材料中包含的语言点众多,学员不可能全部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输出任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二)以语言输出促进语言输入,冲破语言僵化桎梏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练习编写是实现输出驱动输入促进的途径和手段,是达到“以用促学、以学促用”效果的基础。“输出驱动”提高语言输入的质和量,为学员提供优质的语言模仿范例。输出任务能够提供真实的语言使用机会,而完成任务要求学员模仿和使用语言输入中包含的词语句例和适当的语域及语类,促使学员对语言形式进行反思,发现和纠正语言错误。这有助于打破语言僵化,帮助学员改善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员学习和岗位任职对英语的需求;以需求为引导,确定教学所涉及的主题;按主题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并在实践中检验教学主题和内容的系统性、适用性、意义性和关联性,减少内容的重复和表层的低水平的操练,加强深层次的语言交流。根据学员的反馈,根据需求的变化,对教学主题和内容进行及时修订,使教学内容动态化。

在教学材料的选编上,我们充分考虑到学员专业学习和研究对英语的需求,设置了“国际政治和军事战略”和“军事科技”两大主题,在两大主题之下设置了中美政治、中美经济、中美军事、东南亚局势、无人机相关技术等分主题。我们做到了以下四点:

1.保证教学材料的系统性和关联性。遵循教学理论,教学材料的选择、组织以及练习的编写符合教学目标,各部分之间有机联系,主题、选材和输出任务高度相关,与输出、输入和评价相互配合,保证教学材料的严谨性和合理性。

2.提升教学材料的指向性和实用性。教学材料的组织和编排立足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便于根据教学任务要求补充教学材料,方便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有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练习聚焦有助于学员完成输出任务的信息和语言,让学员通过练习加深记忆,提高语言的熟练度,将学到的知识活用于输出任务。

3.注意教学材料的时效性。主题确定之后,教学材料动态变化,选用的都是最新的原版文章,能够准确地反应相关主题的最新内容。语言规范、新颖,与现实密切相关,与学员的学习和研究联系紧密,例如Pivot 2.0 Unmanned Systems Integrated Roadmap、 Toward a New Offset Strategy、The Naval Officers Guide等。

(三)以语言输出提升语言自动化,改进语言运用质量

围绕输出任务实施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设定教学任务。基于完成任务的需要,补充输入材料,指导学员完成任务。引导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陈述性知识中的相关信息,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体现知识构建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赋予语言学习过程以真实性,提高语言运用质量。

根据“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每个主题单元都设计了“准备”“探索”和“输出”三个板块,分别对应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评价反馈三个环节。首先通过交际场景引导学员尝试输出,发现自身的差距,再围绕输出任务的要求,引导学员有针对性地学习输入材料,从观点、语言、结构和篇章等方面实施促成活动。第一步,观点促成。引导学员通过阅读来识别和评价作者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二步,语言促成。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练习,帮助学员关注、学习和使用相关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步,结构促成。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引导学员了解段落的写作方法,关注段落内语言和内容的连贯性,提高学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第四步,篇章促成。通过阅读范文和模仿写作,完成从输入到输出,从模仿运用,到自主运用,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学习过程,逐步提高语言使用的流利度、准确性和复杂度。

“输出驱动输入促进”教学模式将学与用有机融合,提高了输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完成各种输出任务,帮助学员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学员在输入阶段对相关语言的注意和理解,巩固已有知识,掌握新学的语言形式,促成语言形式、功能与意义的联系。各种输出任务为学员创造了更多的语言使用机会,促使学员反复运用新学语言形式,增加学员接触语言的频率,从模仿性运用过渡到自主运用。既能强化已有语言知识,增加新的知识,又能够通过输出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技能,加快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增加语言的流利程度和自动化程度,提高交流质量和效率。

(四)以语言输出融合用、学、评,强化评价的反拨作用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了解、检查和鉴定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评价是否科学和可靠,会影响课程目标能否实现。

在实践“输出驱动输入促进”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将评价作为学习的强化和深入阶段。树立发展性、多元化和动态评价理念,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下,围绕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实施边评边学,边学边评,打破“学”与“评”的界限,将教、学、用、评结合起来。采用了教师评价、学员自评、学员互评、师生合作评价,建立了基于学习档案的评价和任务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不仅评价学习结果,还评价技能和策略发展的过程。为了实现评价的教学反拨作用,强化评价的促学效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两项措施。

1.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在驱动阶段,要细化任务要求,检查学员是否完全理解任务目标和要求、是否清楚自己完成任务面临的困难、准备采取的措施和步骤。教员通过检查学员完成任务的准备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状况和技能水平,选择教学中需要关注的语言、内容和结构,设计教学过程。在促成阶段。检查学员对教员选择的目标语言、内容和结构的掌握情况,以及学员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学习活动的效果,了解教学效果,对学员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价分为课前、课内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选择并评价典型样本。课内,学员要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学员互评,教师适时给出课前准备好的评价意见。课后,在教师课内指导的基础上,根据详细的、明确的评价列表,学员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2.指导学员定期反思。要求学员定期反思自己的学习,总结和反思完成的各项学习活动、学习内容的选择过程和选择的标准、学习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目标语言的学习和输出效果等,回顾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从而完整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从多方面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查找存在的问题,不断提供最新的教学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帮助员修正学习策略和方法,真正实现学习和评价的一体化。

实践结果表明,上述做法达到了以下目的:提供有助于教学改进的反馈信息;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精熟程度;帮助学习者加强尚未精熟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者的学习表现提供诊断性信息,作为补救教学的依据;为学习者的表现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图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相比,“用、学、评”的有机结合,更适合全面评价学习效果,更贴近真实的学习环境,更开放,具有多元性、动态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过程与成果的结合。

四、结论

我们对学员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学员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所有参与的学员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输出驱动输入促进”的教学模式把输入和输出融为一体。为了完成语言输出任务,学习者需要充分调动已有语言知识,并且根据任务需要随时补充学习新知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式学习,实现学中用、用中学,不仅强化和盘活已有的陈述性知识,增加新的陈述性知识,而且通过输出促进输入,加强了对语言交际技能的训练,缩短输入到输出的距离,加快了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提高了学习者的语言使用技能,增加了语言的流利程度、准确度和自动化程度。

[ 参 考 文 献 ]

[1] 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 In Gass S & Madden C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on[C]. Rowley, 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2] 文秋芳.2013. 輸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 2013(6):14-22.

[3] 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

[4]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1985.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将“课程思政”融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设计——词汇教学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