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腰傣傣家小调传承与保护中所遇问题分析

2019-07-09 09:23刀子苡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对于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应当落实相关传承与保护工作。花腰傣傣家小调是傣族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一直以来许多学者以及社会人士都致力于对该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本文就花腰傣傣家小调传承与保护中所遇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引起相关人士关注,积极配合,保护与传承这一文化遗產。

【关键词】花腰傣;傣家小调;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花腰傣傣家小调是傣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的关注与支持。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流行的音乐风格以及音乐元素严重冲击了传统的花腰傣小调,其传承、保护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故本文就花腰傣小调传承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改善措施。

一、花腰傣概述

花腰傣主要是指对于长期居住在红河流域的傣族的一种特定称呼。由于大多数红河流域的傣族妇女会在其腰间盘系一条较长的彩色带子,因此被称为花腰傣。元江花腰傣与新平花腰傣是最为主要的花腰傣族群,他们都分布于红河流域。但新平的傣族大都居住于红河流域的上游位置,有傣卡、傣洒以及傣雅三个不同的分支组成;而元江的傣族位于红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分别由傣郎、傣卡、傣涨、傣仲、傣德、傣雅以及傣泐七个不同的分支组成。元江傣族中的的傣雅、傣仲又被称为花腰傣。花腰傣小调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花腰傣族人往往会在一天的辛勤劳动后聚集在一起哼唱小调,寄托他们对生产以及生活中的感悟,歌词内容较为随意,旋律曲调轻快具有较高的传唱度。经过多年的传承,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傣家小调。

二、傣家小调保护与传承现状分析

作为云南傣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傣家小调是花腰傣人们通过对生产以及生活的感悟所创造出来的,也是花腰傣人们生产以及生活智慧的结晶。花腰傣小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歌词旋律通俗易懂,节奏较为欢快,深受花腰傣人民的喜爱。而近些年,随着我国逐步对外开放,国民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提高,但外来的文化也对国内文化带来巨大冲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保护国内民族优秀文化迫在眉睫。花腰傣文化作为重要的傣族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一系列传承与保护问题:当前傣族族人对于傣家小调的兴趣并不高,并有逐年下降趋势;当地政府对于该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够,相关经费拨付不到位;传承方式过于单一,参与传承与保护人员也比较少等。花腰傣小调当前正面临着消亡的尴尬境地,需要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保护与传承。

三、问题分析

(一)教育层面的影响

过去主要以自然传承的方式对花腰傣小调文化进行传承,花腰傣小调作为傣族人日常生产以及生活中所创造的歌曲形式,可以以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事情作为歌词内容,约束性相对较低,张口就来,旋律优美动听。而如今的花腰傣小调则主要集中在固定场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也更狭隘。年轻一代是文化传承的关键,而反观当下傣族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受现代化学习,与传统的傣族文化渐行渐远,更不必说对傣语的学习。现在的傣族青年几乎很少穿传统傣族服饰,学校学习中也以学汉字、唱汉语歌为主,对于花腰傣小调的了解也少之又少。

学校是教育学习的重要场所,而如今傣族青少年大都接受汉文化内容的学习,对于傣族文化学习很少,通常也只是在家中会用到傣语,未能接受系统的傣族文化学习,对于傣家小调等了解也就更少。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对傣家小调的传承与保护,首先应当就学校层面积极落实有关傣族文化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自身民族的高度自豪与认同感,培养傣家小调学习兴趣。

(二)文化层面影响

自我国对外开放以来,国内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层面均有了快速发展。传统傣族文化某种程度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遭受了巨大的文化冲击。与汉族文化相比,傣族文化受众面更小,发展也更为缓慢,因此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对于傣族人民而言,外来流行文化是大众文化发展趋势,也更受年轻一辈傣族人的喜爱,因此得到迅速发展。而传统的傣家音乐则由于未能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在节奏感上和表现形式上过于传统,使当下傣家青年对其兴趣并不高。学习兴趣的缺失进一步导致花腰傣小调发展困境,对于其保护以及传承也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就文化层面而言,要想进一步提升对花腰傣小调的保护势必需要对当前傣族音乐文化进行创新,使其符合当下音乐发展趋势,跟上时代发展角度,从而挽回其在傣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三)心理层面影响

教育以及文化层面的影响属于客观影响因素,而心理层面的影响则属于内部主观影响因素。傣族文化正逐渐被汉化,造成人民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忽视,心理上对于本民族的认同感也逐渐降低,由此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基于主观心理因素所致,心理上对傣家文化的忽视甚至是排斥致使在实际对于傣家文化学习并不多。

四、花腰傣小调传承策略分析

(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对于各个部门应当认真落实所肩负的职责,当地傣族协会应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县委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各项节庆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弘扬傣族文化。此外,当地协会可以建立培训机制,以文字记录的方式传承花腰傣小调等傣族文化。当地傣家文化保护组织可以深入民间,给传统文化传承人更多的帮扶,对近些年花腰傣小调传承情况进行调研,并将散落民间的各种资料进行收集积累,形成正规的音乐集以及文字资料。

(二)提高宣传与交流

花腰傣小调是傣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音乐,通过宣传与推广的方式可以使该小调进一步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在当地百姓闲散时间可以组织民间活动,开展一系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将花腰傣小调这一民族文化传承下去。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花腰傣小调进行拍摄记录,从而形成宝贵的视频资料,对于一些编制比较好的歌曲视频可以制作成光盘或以手机视频等形式赠送给当地百姓,使当地年轻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花腰傣小调文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傣族文化的魅力,形成对满足文化的高度自豪感,培养其学习兴趣。

(三)积极开展有关花腰傣小调普及活动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唯有经历一代代人的传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花腰傣小调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依據花腰傣小调的特色,并结合傣族实际情况制定各项活动,进一步拓展花腰傣小调知识。学校是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因此,可以利用学校课堂对花腰傣小调进行讲解,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建立对花腰傣小调的学习兴趣,可以专门开设花腰傣小调课程,传唱并演出相关傣族文化,提升青年对小调的认知与学习兴趣。

(四)文化交流,促进花腰傣小调的进步

青少年往往对于流行文化更加喜爱,同时也会自发地学习与模仿流行元素。因此,对于花腰傣保护机构可以组织花腰傣传承人与当下流行音乐大师进行交流,从而依托流行元素的特点对传统的花腰傣小调进行流行化设计,使其可以更为青少年所接纳。面对社会发展趋势,固步自封的发展模式只会导致花腰傣小调逐步走向灭亡,而如果积极拥抱先进文化,赋予传统的花腰傣小调文化更为先进的理念,丰富其表现形式,则有助于花腰傣小调的保护与传承。此外,花腰傣小调文化也应当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加强与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花腰傣小调是傣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花腰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代表着花腰傣人的勤劳、劳作精神。而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都需要传承与保护。不同地区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会使双方产生新的感悟,继而赋予文化新的内涵,有助于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推广与传承。

五、结束语

花腰傣傣家小调作为傣族最典型的文化内容,是傣家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花腰傣小调正面临严峻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本文就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宣传与交流、积极开展有关花腰傣小调普及活动、文化交流,促进花腰傣小调的进步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下较为有效的推动花腰傣小调传承的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往往对于流行元素更为喜欢,对于传统文化无论是傣族花腰傣小调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均应当积极借鉴流行元素的特点,将其与本民族文化相结合,为传统文化增添新的气息。走出去,与其它民族文化的交流可以赋予花腰傣小调文化更多的内涵,从而提升花腰傣小调文化影响力,为保护与传承花腰傣小调文化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东琴,杨方.浅谈元江花腰傣傣族小调的社会功能[J].高考,2014(5):127-128.

[2]杨方,陈东琴.论元江花腰傣小调的传承与发展[J].文山学院学报,2017(5):49-52.

[3]刀明贵,王建堃.哀牢山下的花腰傣[J].民族音乐,2007(2):19-21.

[4]张长.第三种傣族[J].云南文史丛刊,2000(3):103-104.

作者简介:刀子苡(1975-),女,傣族,云南玉溪,本科,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和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