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探讨

2019-07-09 09:23李雷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艺术素养声乐教学学生

李雷

【摘要】声乐是通过人的声带发出的悦耳的有节奏的声音,在演唱中演唱者可以表达出自身的情感,所以声乐的感染力是极强的。学生学习声乐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一般来说,好的音乐作品离不开演唱者的艺术素养。本文主要分析声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艺术素养不仅仅是指演唱者的声乐表演水平,更重要的是演唱者对情感的把握程度。作品的好坏与创作者的文化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声乐演唱的技巧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教师要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才能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将作品演绎得更加生动,融合自己的自身情感,让整个声乐表演都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探究方法和培养的方向,从而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文学修养的培养

每一个优秀的声乐作品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知识,作品可以显露创作者的文化底蕴。学生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理论基础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作品的精髓。作品的把握精准程度和知识的积累程度有关,文学背景越深厚,作品把握得越精准。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日常学习的语文、历史、音乐等等都是与声乐学习有关系的。学生只有拥有丰富的人物知识和知识底蕴,才能理解作品的创作年代、创作思路、创作理念,以及创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怀创作背景下适合什么曲风等。演唱准确的前提就是理解准确,才能在演唱中对作品二次升华,加入自己的情感色彩,让作品更加完美。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作品的演唱,揣摩其精华部分,然后学习其优秀的部分,进而形成自己的独创风格,演唱出自己的味道[1]。

综上所述,学生对作品的把握程度是由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文学涵蕴决定的,学术理论基础越好其演绎水平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对学识方面的培养。教师在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书籍,使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知识面越来越广。学生通过不断地创作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在解讀声乐作品是也会游刃有余,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而且在往往还会加上自己的小创意,使作品更加趋于完美,引起听众的共鸣,将音乐作品的情感渲染给听众。

音乐和文学是不分家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起来,在文学中享受音乐的快乐,在音乐中学习文学。每一个完美的声乐作品其实都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每一个成名曲其包含的创作都是截然不同的,只有了解其社会背景和有相关的文学积累,才能准确无误地把握曲目,不同风格的曲目其演唱情感也是不同的,有的演唱应该是情绪高昂,而有的曲目则应该是严肃的。只有透彻地了解才能演唱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作品。所以说,声乐作品的演唱时离不开演唱者的艺术素养的,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文学修养的培养和提高[2]。

二、重视思维训练和思想修养提高

人们主要靠思维模式和思想修养来理解周围的事物。思维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有着最高的认知过程,不同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也是截然不同的只要取决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受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观念所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声乐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对思维模式和思想修养的培训。每一个优秀的作品都是有灵魂和生命的,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其进行复读,要有经过大脑的思想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思想修养,将结合声乐和学习,在掌握技巧和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不是像过去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将作品完美地诠释和演绎。教师在声乐课堂上对声乐作品进行教学时,可以换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声乐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进行思考,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入自己的见解,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更深[3]。

在声乐课堂上,教师在提出一些专业术语的时候,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乏味,而是可以清楚地了解这些专业术语的含义,并且可以灵活运用。教师在讲述声乐学习中的词汇时,学生会对其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然后在演绎过程中将这些词汇进行揣摩和理解。教师通过声乐教学,可以将学习过程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思考能力。在反复的训练中寻找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学习中总结和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声乐学习,成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的声乐学生。以上证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思想修养离不开声乐教师的悉心教导[4]。

一个优秀的作品不单单指的是歌词,其旋律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个作品的灵魂还是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每一个作品都有其自身的闪光点。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声乐教学的时候,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参透每个曲目的思想,这样不仅是对听众负责也是致敬艺术,将自己的思想修养应用于作品的理解能够给大众完美的视听盛宴。

三、重视社会生活知识的积累

好的作品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很多优秀作品是作者的真实写照,有的是记录创造者的生平经历,越真实的情感越能打动大众的心。所以,学生在进行学习和演唱之前,一定要熟悉掌握创作者的创作背景和情感经历[5]。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作品更好地展现在舞台上,这离不开学生准确的理解和对内容的掌握。演唱者想要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就要不断地从生活中体验艺术,从生活中学到知识,并学以致用,融入到社会生活去体验不同的生活体验,丰富自己的眼界和阅历。只有有生活的人,才能将生活的感悟和经验展现在舞台上,让演出充满力量和生命,这都离不开较好的艺术素养。比如说很多歌手,其自身就是四处漂泊,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因此,根据自己的真实写照和生活经历,就可以留下很多关于思乡、思念父母已经窘迫的生活的曲目,一经传唱就会引起很多有同感的人们的共鸣。声乐演唱者的艺术素养和知识储备是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积累而来的。声乐学习者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向前辈和优秀的声乐演唱者讨教和学习。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同时需要不断地向优秀前辈学习,学习人家成功的经验,进而不断提高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才能有极大的渲染力和生命力。

四、重视音乐情感的培养

每一个完美的音乐作品都是有其独特的情感和特色。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基础技巧和方法,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感情色彩。声樂技巧只是停留在歌曲的表面,而情感色彩才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歌曲才会变得有活力,将创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每一个声乐演唱者都要重视自身的音乐情感,但是要有一定的度,不可以太过浅薄,也不可以太过热烈,要发挥出曲目该有的感情色彩,让情感融入到表演中,两者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出声乐艺术的最高水平,声情并茂才能够打动大众。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和教授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去打动观众,用声音去营造渲染力,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让演唱水平更上一层楼[6]。

声乐教师在音乐情感培养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歌词是创作者抒发情感的最直接的体现。声乐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旋律中的情感色彩,感受每一个旋律的高昂或者是低沉等。声乐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揣测创作者背后的故事以及情感,这样才能将一个作品完美地诠释出来,进而提高声乐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总结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艺术素养在声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思想修养以及学生社会的阅历等。这样才能加深对声乐的理解和把握,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作品升华,让大众不仅在听觉还是心灵上都产生共鸣,让每一个作品都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给大众。虽然现在在声乐教学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演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声乐演唱的艺术素养。所以,要努力改善声乐教学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声乐教学的艺术素养上。

参考文献:

[1]冯婕.关于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9(7):36.

[2]孙芳.声乐室内乐教学中的钢琴艺术指导[J].西部素质教育,2019,5(9):79-80.

[3]向群.声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J].艺术教育,2019(5):48-49.

[4]邹新华.关于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黄河之声,2018(18):81-82.

[5]彭迎春.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方法[J].北方音乐,2018,38(21):219,221.

[6]陈毅彬.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古诗词声乐作品的研究分析[J].黄河之声,2018(16):74-75.

猜你喜欢
艺术素养声乐教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之管窥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