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

2019-07-09 09:37孔姿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年了,伴随着新时代乡村文化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业也随之红火起来。本文对新时代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如何融合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乡村旅游和规划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利用乡村生态资源环境,同时分析了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中圖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一、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文化是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其实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二)新时代农民迫切需要乡村文化建设

新时代农村中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农民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一些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这些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着新农村发展和建设的步伐。要做一名合格的新型农民,首先要通过大力发展和建设乡村文化来实现。

二、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参差不齐,目前政府投入的资金还无法满足现有的文化建设的需要,农村的文化活动经费也明显不足,有的农村虽然建立了文化站、图书室等,但是利用率也不高,有的甚至被当成了摆设。一些农民在闲暇时,大部分用打牌、搓麻将、闲逛、喝酒、聊天、赌博这种方式来打发时光,文化生活单调乏味;还有的农民不相信科学文化知识,却对封建迷信的东西产生了兴趣。

(二)一些地区领导重视的程度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虽然也重视文化下乡活动,但是有时却达不到农民的要求,忽视了农民的内心感受,长此以往农民对这种活动渐渐失去了兴趣。

另外,有的乡村文化建设只在形式上做做表面文章,虽然经济发达了,文化却荒芜了。当前一些地区基层的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觉得发展农村经济才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至于文化发展与建设都是上级领导的事情,与基层关系不大,其主要原因还是领导对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高。

三、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发展之关系

(一)乡村文化的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乡村旅游又称农业旅游,它是利用乡村自然环境与人文风情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与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活动,是地域农业文化和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从经济学角度看,乡村旅游说到底是因为游客空间位移而构成的经济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

(二)乡村文化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支柱,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历来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都是这样的,当然新时代的农村也不例外。

首先,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为乡村旅游事业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城镇化建设下旅游者的需求在不断发展,从而促进了乡村特色文化的开展,使乡村当地的民俗、民风、技艺等构成了原生态的乡村文化,令旅游者眼界大开。比如,浙江兰溪市的畲族婚嫁习俗、义乌市的起酥文化、磐安县的九和狩猎文化等,这些都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光彩。

第二,乡村文化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另外,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涌来的旅游者和当地的农民广泛接触,相互交流与学习,农民的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农民的知识、技术水平,乡村文化的发展正好完成了这个使命。

(三)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双赢

乡村曾经是中国文化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文化同样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旅游活动就可以围绕当地的资源基础和旅游者的需求来开展。例如,可以让旅游者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俗民风,还可以组织旅游者参与农事活动,让旅游者作为其农民家庭中的一员,共同娱乐等。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正在持续、稳定、融合地向前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同时还要对乡村的一系列旅游活动进行策划等。

四、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大于治理

中国乡村旅游虽然在不断地发展,但是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例如,有的地区只重视开发,不重视治理;还有的地区把开发和治理完全分割开来,造成了乡村旅游景点构成治理不好,导致半途而废,形成了开发大于治理的尴尬局面。

乡村旅游开发,资源是基础,市场是导向。我国的乡村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适合开发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应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度开发,不能一哄而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乡村旅游活动中存在安全隐患

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民俗活动肯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民俗活动的特点是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参与者聚集在一起,有的还受天气等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增加了安全隐患。例如,广西桂林秀峰区桃花江就曾经发生了一起龙舟翻舟事故,致使十几个人遇难。这个惨痛的教训为我们敲起了安全的警钟。乡村旅游活动中安全是第一要素,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三)乡村旅游过度城市化

现在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景点为了赢利,不惜圈地,人造景观比比皆是,有的还额外收取费用,使乡村旅游大打折扣。乡村游过度的城市化,失去了乡村旅游的本来面貌。乡村旅游绝不能单单停留在摘点樱桃、摘点草莓、下河摸几条鱼、吃几顿农家饭这个层面上。乡村旅游的生命力在于浓厚的乡土气息,丧失了这种气息,乡村旅游的道路就会越走越窄。

五、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探讨

(一)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乡村文化真正活起来

改革开放40年,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农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乡村文化也呈多元化形式发展,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何让乡村文化真正红火起来,这是需要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必须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乡村文化建设始终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因为农民始终是农村的主人,实施乡村振兴,最根本的还要依靠农民这支主力军,依靠农民的智慧,充分调动农民兄弟的积极性,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才大有希望。

(二)营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

在乡村文化的发展中,要不断营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围,要打好特色这张王牌。乡村文化要有创意,将创意融合到文化、旅游当中,例如乡愁文化、养老文化等,以此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去消费、去参与、去体验。始終以特色为抓手,假如丢了“特色”这张王牌,总会有一天乡村旅游会陷入无路可走的窘境。

传统性与地域性是乡村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大特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在农村中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表现的明显不足,其结果是农民的参与度不够、热情也不高。因此营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氛围、深入发掘本地的传统资源、探索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

(三)充分挖掘乡土的本色,注重对原乡村本色的保护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中,应注重对原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和开发,以来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创新旅游活动的内容,吸引更多游客的眼球,充分挖掘乡土的本色,进一步突出乡村纯朴的田园风格。

为了使新时代乡村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和明确当前乡村文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乡村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地向前发展。

六、结语

总之,乡村旅游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发展乡村旅游要充分利用乡村生态资源环境,同时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只有这样乡村旅游之路才能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大连日报,2017-10-28(3).

[2]郭凌,黄国庆,王志章.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87.

[3]朱彥慧.休闲农业园区经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279.

作者简介:孔姿燕(1989-),女,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讲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舞蹈与舞蹈编导。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