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书法风格形成的三个阶段

2019-07-09 10:36马祥和伍晓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性格特征时代

马祥和 伍晓

【摘要】米芾行书为“宋四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书法艺术风格突出,是继二王后帖学体系的又一次开拓。其行书用笔沉着痛快,结体倚侧开合,极大地丰富了行书的艺术的表现和审美视觉的感染力,推动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发展和完善。对米芾书法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宋人尚意审美风尚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发展演化的规律。

【关键词】特征;时代;性格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米芾(1051-1108),字元章,号襄阳漫士,北宋著名书画家,鉴藏家。宣和年间为宋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为宋代四大书家之一,能诗文,善书画,精鉴赏。凡书画之学,实践、理论皆精通,尤其是行书用功最深,成就卓越。他个性怪异,举止癫狂,一生醉心于书画艺术,人称“米颠”。米芾书法潜心魏晋,以晋人书风为旨归。“米芾以书画著称于世,绘画则世称其父子山水画为‘米家山水,在诸多宋代绘画名家中独树一帜。”从米芾学习书法的过程来看,从“集古字”到“自成家”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的探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集古字”取法阶段

宋初受中晚唐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儒学从势微开始重新建立起来,宋朝立国之后更加重视提倡传统儒学。儒家的道德理想进一步发展为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文人的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宋代主张以文治天下,优待文士,养成了文人的自尊意识,这也同时促进了知识分子们一种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宋初期,书法以欧阳修、蔡襄为主体,构成了一个推崇书法的文人集团,为宋代书法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前期基础。苏轼承接了老师欧阳修的衣钵,不仅在舆论上大力提倡发扬,而且身体力行,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做出了巨大的成就。苏轼比米芾年长仅十四岁,米芾同样也正处于复兴书法时代的风潮时期,这为他的书法学习造就了天然的时代氛围。同时,他自己的书法学习创作过程也同样参与到了这一复兴的时代浪潮中。米芾的书法,早期被人戏称为“集古字”。其自语道:“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在这里米芾自述了他学习书法的过程和方法。米芾学习古人的历程比较复杂的,经历了长期的研究、比较和选择,最终归到了晋朝二王处。米芾晚年写了一篇《自叙帖》,叙述了自己研习书法的历程:“余初学先写,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版排算,乃暮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及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大不取也。”文中叙述了米芾曾经学习颜真卿、柳公权的《金刚经》,欧阳询、褚遂良、段季展等唐人,又学习《兰亭》及魏晋法帖,隶书师师宜官,篆书喜欢《咀楚》,《石鼓文》书壁以沈师师为主。近代书家蔡条说:“其得意处,大似李北海”。显然,米芾学习了李邕,受到过李邕很大的影响。

“集古字”为米芾书法学习的第一阶段,也是米芾青年时期,时间大约在1082年,米芾32岁之前。这一时期米芾主要是以学习唐人为主,主要作品有《三吴帖》《法华台诗帖》《道林诗帖》《砂步诗帖》《致蔡肇二札》《盛制帖》《乱道帖》《吴江舟中诗帖》,最早的作品还有《观阎立本-步辇图》跋,其用笔拘谨,结构局促,这些作品已经显示了米芾书法追求跌宕纵逸的风格特点了,但还不及他晚期作品熟练老衲、舒畅圆融。

二、变化求新阶段

苏轼比米芾年长,米芾在接触苏轼后,得到了苏轼的教导,并接受了苏轼“书学晋人的主张。”苏轼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在书法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开拓式成就。显然,米芾对苏东坡是很敬重的。在书法的学习取法上,米芾听从了苏轼的建议,转向了对晋人学习。之后,米芾的书法风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逐渐显现出自己的风格。在1082年至1100年期间,也就是在米芾三十二岁到五十岁期间,其作品如《方圆庵》,大约1083年所作,也就是米芾取法晋人的第二年完成的书法作品。从单字结体和用笔来看,有着浓厚的《集王圣教序》的色彩。1086年的作品《张季明帖》和《李太师帖》则具备了王献之的许多特点,同时也充分显示了米芾自己“八面出锋”的用笔技巧。与《方圆庵》比较,这两个帖子无论在结体还是用笔上,开张驰骤都更加剧烈。几年时间对晋人的学习取法对米芾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习晋人6年后,米芾又创作出了自己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作品《苕溪诗帖》和《蜀素帖》。这两件作品创作时间分别是1088年农历八月八日和农历九月二十三日。两件作品书写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月,但其风貌相差很大。《苕溪诗帖》相对《蜀素帖》来说,跌宕欹侧、雄厚俊朗、强健沉稳;《蜀素帖》则整体要平和、中正舒缓许多。董其昌《蜀素帖》跋云:“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杰作”;曹宝麟评《蜀素帖》:“此卷当可目有生以来最佳杰构”;顾从义题跋:“余素爱米书,见者不下二十余卷,此卷556字,诗体具备,墨妙入神,真秘玩也。”此后,米芾又創作出了许多手札作品,如《叔晦帖》《箧中帖》《竹前槐后诗帖》《淡墨秋山诗帖》等手札。

三、风格成熟阶段

五十岁之后,米芾的行书走向了自我的成熟阶段,“八面出锋”的用笔方法更是开创了时代新风。此时,米芾行书作品的结字变得更加跌宕欹侧;用笔特征已体现出了老成峻拔的“刷字”用笔特点。跌宕欹侧的结字法显得淋漓尽致,快速书写中自然飞动所生成的“飞白”更显得洒脱、爽利,劲健。中锋用笔沉厚有力,笔锋灵活多变,调换极其灵跃,单字结构时跌宕有致,上下左右互相依托,在险绝中求得整体的平衡。章法因字势和造型而跌宕穿插,故显得密致多姿。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右军紫金乡石帖》《珊瑚帖》《研山铭》《虹县诗帖》等。

四、结语

宋代以文治天下,优待文士,这极大地唤醒了文人的自觉和自尊的意识。这一意识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的体现便是对自我、情怀、意趣的追求。宋人书法审美主体对“意趣”的崇尚,其本质便是对晋人尚“韵”风潮的回望。

米芾在书法学习上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反映出了书法学习的一个基本规律。其书法风貌发生了改变,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方向和正途。从米芾取法前人的经验来看,其入古出新的经历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可供参照的范例,具有现实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作为“宋四家”书法的主要代表,其书法艺术风格突出,极大地丰富了行书艺术的表现和审美视觉的感染力,推动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仁夫.中国古代书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65-373.

[2]米芾.海岳名言[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3]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世国.中国历代书法家评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5]刘艺铭.米芾集古论[D].济南:山东大学,2008.

[6]李欣,李桧.北宋书法家米芾的艺术成就[J].兰台世界,2013(33):81-82.

[7]何炳武.中国书法思想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8]方爱龙.南宋书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马祥和(1969-),男,汉族,安徽滁州人,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书画艺术审美比较;伍晓(1992-),男,汉族,广西桂林人,云南师范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性格特征时代
抓特征解方程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性格描绘词
春天来啦(2则)
12星座“吃”出性格
抓特征 猜成语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