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视觉传达设计语言中蕴藏的设计价值

2019-07-09 11:27杨蕾蕾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8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摘要】设计中正确的价值观可以给设计带来更好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设计目标和设计长远的发展。本文以视觉传达设计为依托,探索其中的隐性价值。视觉传达设计所具有的价值本身就属于设计中的隐性层面,在这些价值中,是多重显性价值与隐性价值的集合,除了实用性和功能性等显性价值以外,隐性价值也成为现代设计需要深刻挖掘和反思的问题。本文从和谐审美价值的体现到文化价值层面上的解读,再到伦理环保价值上的关注,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隐性价值。

【关键词】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环保价值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獻标识码】A

一、“美观和谐”审美价值的创造

视觉传达设计是传播视觉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所以,它无时无刻不发挥着审美的作用、散发着美的信息。设计中的审美价值是设计作品中的客观存在,是多和少的关系而不是有与无的关系。从创作的目的上看,视觉传达设计服务于市场和产品的信息表达,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实用性和功能性。但不可否认的是,视觉传达设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创意上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的审美享受。

首先,当代视觉审美趋向于为人们提供愉悦的、感官化的和短暂的审美体验;其次,趋向于为人们提供多元化和体验化的审美体验。视觉传达本身是以人为起点,以把信息通过视觉媒介传达给人为终点的过程。在以娱乐化、感官化、消费化的文化趋向的引导下,在大量诉诸于人们感官和经验为传播效果的视觉传达中,力求设计中不断出奇、出新,通过视觉和感官的刺激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审美感受。在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设计师通过设计传递的不仅是一种视觉感受,而且可以作用于人的听觉、触觉甚至是味觉和嗅觉,使观者感受到更为多元和新奇的审美体验。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艺术思潮形成了不一样的审美标准。超现实主义通过象征和隐喻的形象组合,来启发人们不同于平常的思考方式;波普风格追求形式上的异化及娱乐化的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用线条和色彩,构成现代的言说方式;现代的以包豪斯设计风格为先导,现代的设计风格普遍表现出简洁、功能的特点。这些艺术思潮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引领着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念。

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中,视觉元素的设计和摆放可以形成不同的美感,以传达设计的艺术审美性,无论是点、线、面、色彩与肌理和设计,或者视觉法则中的对称和平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统一和变化。美观且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商品更容易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按照时代审美的标准,应该明确设计主题,以最简洁、美观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进行视觉表现。视觉传达设计包罗万象,但都离不开色彩、图形和文字的运用来实现其审美表现,通过对色彩、图形、文字等进行编排,可以使设计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情绪感染力。

二、“历史人文”文化价值的传承

文化价值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价值中的一个隐性层面。设计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设计的灵魂。无论从设计中的设计元素、设计方式还是设计理念都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文化价值。在视觉传达的过程中,可以将无形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审美情怀融入设计中,并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转化并传递。

通过不同的设计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价值的体现,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熏陶。中西方的设计作品中就体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审美情趣飘逸、空灵、恬淡。中国的当代设计则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意境、精神。西方文化注重精神理想的客观化而形成客观理想,追求客观理想实现的近代科学精神,西方传统艺术的审美情趣是写实、形象、表现、追求视觉感受。以版式设计为例,中国平面设计中版式位置讲究留白以及意与境、虚与实的对比。而西方平面设计版式中常用点线面的构成方式组合,追求比例和网格化的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平面设计开始吸取西方的设计形式,将点线面的构成方式运用到设计中来,借鉴外来的较好的设计理念,这也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融合价值。

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与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是一脉相承的。无处不体现着中国文化对人、自然和宇宙的认识。这种审美理想让我们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去感受和体会中国文化价值的魅力。在当代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都能感受到文化价值的体现。譬如,设计师李永锉设计的“香港八大设计师在日本”海报,以“八仙”的民间美术符号作为创意点,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中国传统典故作为表现形式,巧妙而风趣,表达了香港的八位设计师具有各自不同的设计风格和个性内涵,并且用八仙过海来象征八位设计师到日本寻求交流的意义。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内涵的联想,从八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到日本展览联想到八仙过海这个民间传说,是体现文化价值的良好范例。

由上文可以看出,视觉传达设计中隐性的文化价值,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形魅力。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子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遵守自然之道的理念,还是孔孟中庸思想的表达,追求和谐境界的心念,以及日本或者西方其他国家的不同设计风格表现。我们也通过视觉传达的形式来了解不同的文化内涵,感悟其通过视觉传播带来的文化精髓。所以,视觉传达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承的过程,在浩如烟海的表象后面更要关注并挖掘这些表象背后的文化特征和价值。

三、“绿色环保”伦理价值的体现

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中,越来越多地渗透出道德伦理的观念。这种观念体现了设计作品隐性的层面,体现出绿色环保的价值,更是对一件作品的反思和认识。越来越多因社会道德失衡而导致了设计价值观念畸形发展的问题是应该让我们警醒的。在设计作品时,我们不得不开始考虑这类问题,应该学会把绿色环保的理念注入设计的思维中,这也是隐藏在设计背后的隐性的社会价值。

《吕氏春秋》中指出,“声出于和,和出于适”,明确提出“适”的概念,指出欲望的满足要符合养生的要求,节制过分的欲望,没有有害于生命的过分、过度的地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也反映了应顺物自然,反对过多的雕凿和修饰的思想。“适”被看作是自然和人的生命存在发展应该遵守的一个普遍原则,没有“适”,不论自然或人的生命都不能得到协调的发展。“和”离不开“适”,只有顺从自然,节制欲望,做到“适”,才能达到“和”。这种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的“适”的思想,体现在造物的过程中,要求器物的制作要顺应自然,体现与自然相协调的美感,同时要求实用精髓,达到真正“适”的境界,这应该是所有造物者追求的至高境界。这种“度”的把控体现了设计者伦理道德的观念,要求设计得适中,达到无偏无倚。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应当把握住设计的度,要恰到好处地进行设计。

在马格林著作《设计研究的多维视角》中提到,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引导着人造社会的价值选择,设计研究应从伦理学、生态学角度思考评鉴设计产生的后果。设计不仅是设计师单向地引导消费者的活动,发现设计与社会的互動关系,应关注设计行为从设计动机开始传达到社会后的循环影响。为设计师发现新的设计打开思路,通过再设计、创新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施与效果,也带来隐性的效益与影响。设计大师吕敬人也曾指出,当今设计中存在过度设计的弊端,内容与形式、主角与配角那类本末倒置的现象,即所谓超越文本主题不着边际的修饰,牵强附会的花哨设计,外在浮夸装帧,有损于文化的传播,千万不可提倡。

在设计中,已经有愈来愈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设计的伦理性,并将这种理念应用在设计中。比如,设计师吴勇设计的《画魂》画册设计,如果从销量上而言,这本书是失败的,即使在业界,也非议不断。但吴勇自有一套说法:“我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而且非常反感走这条路。形态是来源于内容,事实上是很多因素促成这本有些极端的书籍。”当年,这本书是为了配合同名电视剧播出而做。吴勇选择了物美价廉的断档进口库存纸做内文用纸,而这种进口纸与国内的纸张开本并不吻合,为避免浪费,吴勇大胆地设计出了三角形的折手法,和剧中三角恋的关系相得益彰,节约了材料的成本,同时也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无论是一幅招贴设计,还是一个包装设计,设计所散发出来的隐性社会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从设计实践过程的开始到最后制作应用,从视觉污染到材料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视觉语言中道德观的重要性更凸显出来。人们对于伦理道德观的重视,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和谐发展、可持续性具有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从而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精神反思。人们的想法也开始由原来的物质导向向自然的导向转变,更多的社会力量也会开始投入并探讨此问题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社会,把设计道德摆放在第一位,并付诸于各项设计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设计价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1.

[2]邵绮,李良瑾.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23.

[3]维克多·马格林.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56.

作者简介:杨蕾蕾(1985-),女,河南开封人,硕士研究生,助讲,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文化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