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优质稻品种米质检测与分析

2019-07-11 06:55李清华郑苹立郑长林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米质优质稻直链

李清华,郑苹立,郑长林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福州350018)

近年来福建省水稻育种已经从高产到优质高产并重品种的更新换代,稻米品质开始呈上升趋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以及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水稻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转型升级,水稻品种要从产量导向型向质量导向型转变。为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供生产需求,福建省第九届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会于2018年9月28日在沙县举办,共有22个单位申报32个品种参加现场鉴评,最终评选出前10名优质稻品种,其中金奖3个(野香优669、田黄101、明1优明占)、银奖3个(福香占、中浙优华香占、野香优744)和铜奖4个(野香优967、陆优112、野香优靓占、赣73优明占)。对32份参评优质稻品种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理化指标作了检测分析与评价,旨在为福建省今后更好地开展优质稻的选育、鉴定和评价提供依据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福建省第九届优质稻32个参评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其中玉针香为对照品种,龙优1号因样品量较少未进行米质测定,具体参评品种见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优质稻种植和加工 参评优质稻品种统一安排在永泰县盘谷乡(海拔700多m)作中稻种植,9月20日前按熟期分批收获稻谷。每个品种取5 kg稻谷统一加工成稻米,用作优质稻品种品质鉴评及米质测定。参评对照为玉针香,由宁化县河龙贡米有限公司提供米样。

1.2.2 米质测定方法 稻米品质测定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稻米品质改良实验室进行,稻米品质各项指标测定依据NY147-88米质测定方法进行[1],米质指标分级评价依据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进行[2];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观及蒸煮食用品质检测结果

32个参评品种的外观品质、蒸煮食用指标检测结果列于表1。由表1见:对照品种玉针香粒长最长(7.7 mm),甬优4949(5.1 mm)最小,平均值为6.7 mm;按粒形来分类,长粒(粒长>6.5)品种居多,中粒品种(粒长介于5.5~6.5 mm),短粒(粒长<5.5 mm)品种1个;垩白度平均值为1.8%,其中野香优744垩白度最小为0.3%,泷两优471最大为5.2%;所有参评品种透明度值均达到1级。从蒸煮食用品质来看,所有参评品种碱消值平均值为6.0级,碱消值最高达7.0级,最低为4.0级;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为17.1%,最大值为22.6%,最小值为15.2%;胶稠度平均值为71 mm,最大值为92 mm,最小值为30 mm。

表1 优质稻外观及食用品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

2.2 外观及蒸煮食用品质分析与评价

依据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2],对2017年、2018年参评优质稻品种的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和胶稠度等5项指标进行分级评价(表2),结果看出:2018年参评优质稻品种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和胶稠度3项指标优质达标率均达到96.8%,透明度为100.0%,碱消值为81.3%;2017年参评优质稻品种的垩白度、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和胶稠度等5项指标达标率分 别 为70.8%、91.7%、79.2%、91.7%和100.0%[3]。2 a相比较可以看出:2018年优质稻参评品种的垩白度达标率有明显提升,其中主要表现在1、2级达标率提高;且2018年所有品种透明度均达到优质1级,与2017年相比有明显提高;而2017年、2018年优质稻品种在碱消值、直链淀粉和胶稠度3项指标上达标情况相差较小。因此综合来看,2018年优质稻品种除碱消值达标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外,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和胶稠度等4项达标率均较高,且与2017年相比在外观品质上有明显提升。

表2 2017年、2018年优质稻品质指标优质率比较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2018年参评优质稻品种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和胶稠度3项指标达标率均较高,除1份未达优质标准外,其他品种均达到优质标准,且所有品种透明度均达到优质1级标准,但碱消值达标率偏低,为81.3%,有待进一步提高。2017年、2018年2 a相比,2018年优质稻的垩白度和透明度达标率有明显提高,而碱消值、直链淀粉和胶稠度3项指标达标情况相差不大,表明2018年优质稻在外观品质上有明显提升。

从米质检测结果来看,大多数品种各项理化指标都达到优质标准,但是在感官评价中稻米食用品质(包括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及冷饭质地等)却存在较大的差异,表明目前的稻米质量检测及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检验方法,借鉴日本的经验,建议加强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以及依照人的感官品评标准开发出的米饭食味计、米饭硬度、粘度检测仪和米饭气味、滋味、光泽度检测仪等应用[4],并建立与稻米用途相适应的质量、品质检验评价体系,应作为今后稻米品质鉴定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猜你喜欢
米质优质稻直链
氧化直链淀粉对姜黄素的增溶作用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粮食企业建立优质稻商品生产基地的研究与思考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推广优质稻 种出“好粮油”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
均相催化六氢苯酐与C10直链醇制备环保增塑剂及其性能
优质稻“丰优香占”高产保优施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