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模式示范

2019-07-11 06:55林达荣
福建稻麦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同安二化螟稻飞虱

林达荣

(福建省永泰县同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福建永泰350709)

同安镇位于福建省永泰县中西部,是永泰县西山片现代田园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海拔710 m,镇区距县城28 km,总面积127 km2,人口3.4万人。其中耕地面积1 430 hm2,农业基础良好,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年平均降水量为 1 336.2 mm。水稻是同安镇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800 hm2。永泰县同安镇为高海拔山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耕作栽培制度及生态条件利于水稻病虫害发生与危害,常年发生面积在350 hm2以上。

2017—2018年,同安镇粮食产能区在永泰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在同安镇同安村、荷洋村、上坊村等10个村建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基地,示范面积70 hm2,辐射带动面积800 hm2,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融合技术模式

水稻健身栽培+稻鸭共育治虫控草+太阳能扇吸试捕虫器诱杀二化螟、叶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成虫+性诱剂诱杀二化螟雄虫+稻田养鱼控虫除草+农药减量控害(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友好型农药),以及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模式控制水稻病虫害。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核心技术

2.1 深耕灌水灭蛹控螟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3月中下旬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沤,浸没稻桩7~10 d,可杀死田间70%~80%的螟蛹,有效降低了越冬虫源基数。冬种田在收获后及时耕沤,也有一定灭螟效果。

2.2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的水稻品种,淘汰抗性差、易感病品种,及时轮换种植年限长的品种,预防病害的发生,示范区重点推广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泰丰优3301、恒丰优387、甬优9号、甬优15号等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3 水稻健身栽培

根据土壤肥力,合理移栽密度;利用现有的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推广配方施肥,避免偏施、迟施氮肥,防止后期贪青倒伏;采取“前浅、中晒、后湿润”的灌溉原则,控制群体密度,减少无效分蘖,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稻株的抗(耐)病虫性。

2.4 种子消毒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

用强氯精、咪鲜胺浸种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吡虫啉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和稻蓟马。秧苗移栽前3~5 d喷施送嫁药,预防或减轻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稻瘟病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2.5 稻鸭共育治虫控草

在稻田中放入雏鸭,利用鸭子取食稻田杂草和昆虫的特性,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通过鸭子不间断的在田间取食活动而产生浑水效果,刺激水稻健壮生长,同时鸭子的粪便也可以作水稻所需的肥料。当水稻移栽10~15 d后扎根返青、开始分蘖时,将15 d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667m2稻田放雏鸭10~15只,破口抽穗前收回圈养。品种为本地肉鸭,收回圈养后,及时调查田间杂草发生情况。

同安镇种植水稻面积大,水源充足,条件好,农民历来都有在稻田养鸭子的传统。2017—2018年,在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下,在水稻产能区推广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15 hm2,由产能区内的水稻种植业主(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种植大户)实施。其中,饲养规模在200只以上的业主或大户有30余户,300只以上的有10余户,500只以上的1户。

据永泰县植保植检站与同安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水稻始穗期圈养鸭子后,调查水稻田间病虫和杂草发生情况,常规区调查5个点、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区共调查10个点,每点1 m2(表1)。

表1 水稻田间杂草调查情况 (株/m2)

调查结果表明,在水稻产能区内,稻鸭共育治虫控草技术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农民增收项目,并且对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等病虫害以及杂草防除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6 灯光诱杀害虫

2017年水稻产能区购置80台太阳能扇吸试捕虫器(湖南本业绿色防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1.3~2 hm2水稻田安装1盏,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 m,于害虫成虫发生期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叶蝉、稻飞虱等多种害虫,是水稻绿色防控主要措施之一(表2)。

表2 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区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和数量 (头)

2.7 性诱剂引诱水稻二化螟雄虫

2017—2018年,购置二化螟诱芯及屋式诱捕器共600套(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水稻产能区内开展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示范,示范面积6.7 hm2。2018年5月8日,按照15 m×10 m规格,每667m2安置三角屋型诱捕器5~6套。5月25日调查,诱捕器有虫率平均为84%,平均蛾量7.1头/个,最高32头/个,每667m2平均 35.5头;5月31日,二化螟发蛾末期调查,诱捕器有虫率平均为100%,平均蛾量10.3头/个,最高32头/个,每667m2平均56.5头;6月12日,二化螟危害定型后普查,性诱剂总体防治效果82.3%,效果明显。

2.8 稻田养鱼控虫除草

在稻田里养鱼,稻田里的水生动物和浮游生物可作为鱼的食物,同时鱼在稻田里可以吃掉杂草、蜗牛、福寿螺、稻飞虱等水稻害虫,鱼类粪便及其他排泄物直接起到肥田作用,不但有利于鱼生长,而且能有效地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2018年5—9月,在产能区内同安村长边垄自然村实施农田生态综合种养示范项目—稻田养鱼面积7 hm2。示范表明,稻田养鱼技术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可以除草增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既可以节省劳力,又降低成本。

2.9 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同安镇通过省市县项目的支持、示范带动、培训等措施,在产能区内推行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推荐用药、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专业化植保机手参与服务队伍统一防控行动。同时,对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大,服务面积大,防效好,给予适当资金扶持,有力地推进了示范区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开展。2017—2018年,产能区培育了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4家,担架式植保机近100台,新增喷雾器15台,植保无人机3台。产能区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稳定在95%左右,其中全承包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稳定在300 hm2左右,占全镇水稻种植面积的37.5%。

2.10 科学精准用药

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区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友好型农药和高效药械精准施药控制病虫害,扎实推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如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防治稻飞虱选用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等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选用井岗霉素、春雷·噻唑锌、井冈·蜡蚜菌等防治;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咪鲜胺等;使用宁南霉素等抗病毒剂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齿叶矮缩病,苯甲·丙环唑防治稻曲病等。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模式的实施,提高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稻谷产量和品质。①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区。全季用药次数比常规区减少2~3次,用药量减少37.6%,节省农药成本400 元/hm2左右;经测产验收,示范区每667m2水稻产量平均553.5 kg,比农户自防区产量490.5 kg增加63 kg,每667m2增收189元。②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示范区。经测产验收,示范区每667m2产量平均538.0 kg,比农户自防区产量490.5 kg增加47.5 kg,每667m2增收142.5元;成鸭每667m2纯收入820元,两项共计增收962.5元。③稻田养鱼示范区。示范区每667m2稻田养殖鲤鱼平均32 kg,纯收入980元,每667m2水稻平均效益800元,两者合计纯收入1 780元。

3.2 社会效益

通过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技术模式推广,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改变了水稻种植户长期传统生产管理模式,把水稻“五新”技术应用在水稻种植上,使农户掌握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环保意识增强,种植水稻水平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保障了粮食质量安全,提高了稻米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生态效益

由于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区推广使用农业、物理、生态调控及科学精准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能显著减轻病虫为害,病虫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生物农药使用率达到3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使用覆盖率达到100%,减少了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稻田有益生物增加,生态效益明显。以田间蜘蛛为例,2017年田间调查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区、常规区的总体益害比分别为1∶1.57、1∶4.89;2018年田间调查融合技术模式示范区、常规区的总体益害比分别为 1∶1.02、1∶4.57(表 3)。

表3 水稻田间稻飞虱和蜘蛛发生情况 (头/百丛)

猜你喜欢
同安二化螟稻飞虱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全国首批“巾帼志愿阳光行动”试点站在同安揭牌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同安的山
省农委召开水稻二化螟航化放蜂防治技术现场培训会
稻飞虱发生发展气象指数估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