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投稿须知

2019-07-11 08:44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1 总则

1.1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青岛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自动化学会系统复杂性专业委员会会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1.2 本刊秉承科教兴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发表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在不同领域的最新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也适当刊登综述与评论、学术动态等文章。

1.3 来稿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

1.4 内容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第1作者简介及头像照片,正文,参考文献。

2 技术要求

2.1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中、英文题名含义一致。

2.2摘要以提供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解释。具有独立性、自明性,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基本要素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中文摘要以200~250字为宜,英文摘要须与中文摘要一致。

2.3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选取3~8个为宜。

2.4中图分类号依论文内容的学科属性,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对照查找。交叉性学科可列两个。

2.5基金项目将基金项目全称和批准文号注于篇首页脚。

2.6作者简介格式: 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简历及研究方向。

2.7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所有物理量、计量单位和符号的应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正确使用外文字母的正斜体,规则:

正体:计量单位(m,A…)、词头(k,μ…)、 函数符号(sin…)、运算符号(d,Δ…)、缩写字(max,T…)、其值不变的常数符号(π、e、i)、代表区分意义的下标(Ep,…)、元素符号、型号、代号、不表示量的外文缩写等。

斜体:量符号、代表变量的下标、变数、参数、函数、代表点线面的字母、坐标系符号。

黑斜体:矢量、张量、矩阵符号。

2.8图要清晰紧凑,给出中英文图题、标目,图中字符一律用6号字,汉字用宋体,字母、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

2.9表用三线表,给出中英文表题,表中字符用6号字。图、表的量与单位均采用:“物理量符号/单位标准化符号” 的形式标记。

2.10标题层次形式第1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1,2…表示; 第2级标题用1.1, 2.1…表示; 第3级标题用1.1.1,2.1.1…表示。项目序号用1),2)…;(1),(2)…表示。

2.11参考文献都要在文中引用处右上角以“[]”标出序号,以在正文中出现先后为序。非英文参考文献均需译成英文,附于原文献下(专著除外)。英文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名缩略,不加缩略点。著录项目、格式(中英文相同):

期 刊:作者名,作者名,作者名,等.文章名[J].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 著:作者名,作者名,作者名,等.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参考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名.论文名[D].地址(城市名):单位(学校学院),年.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作者名.析出文献题名[C]//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电子文献:责任者.题名[DB/OL].(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2.12其他请以Word文档网上投稿,投稿网址:http:∥fzkx.qdu.edu.cn。切勿一稿多投。审稿程序一般4个月内完成,届时将结果通知作者,逾期可发电子邮件或电话咨询。

3 联系方式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青岛大学《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编辑部

邮编:266071

E-mail:fzkxbjb@qdu.edu.cn

编辑部电话:0532-85953597

猜你喜欢
正文参考文献
更正声明
更正启事
科技论文正文书写的要求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Where Does Poetry Take Place? On Tensions in the Concept of a National Art* #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对正文中图的要求
Solution of the Dipoles in Noncommutative Space with Minimal Length∗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on Hannah Jelkes in The Night of the Iguana*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The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Trilingual Education in i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