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蓝天保卫战进行到底

2019-07-16 07:10□王
山东人大工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执法检查人大常委会监督

□王 晶

今年第一季度,山东省环境空气质量出现反弹,PM2.5、PM10、NO2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浓度均同比上升,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3.7天。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通报的3月份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20名的城市中山东就占了9城,其中,淄博、枣庄、潍坊、临沂排名垫底。

为什么会出现反弹?下一步该怎么办?省人大常委会紧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连续两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山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题询问,今年又再次把这项工作列为全年重点监督工作之一。

3月中旬到4月中旬,由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于晓明等6位副主任分别带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保专家和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参加,组成6个检查组对全省16市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5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

深检查 “四不两直”摸清问题

“危废焚烧废气处理装置未喷加活性炭,不符合焚烧废气处理要求;危废废液池位于室外,储存方式不符合监管要求;排气筒高度不符合要求,没有采样平台……”

检查组在潍坊佛士特环保有限公司发现厂区内有明显异味,危废库集气及处理设备未运行,危废焚烧废气处理装置、危废库及废液暂存池等多处都不符合要求。“要是提前打招呼,肯定查不到,‘突然袭击’才能看到企业在生产中对‘一法一条例’的实际落实情况。”检查组成员说。本次执法检查采用“四不两直”的工作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深入企业、农村、港口等进行检查,综合运用面上检查、随机抽查、小分队出击、夜访暗查等方式,共实地检查点位169个。

“这次执法检查发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业污染源的收集效率不高,企业无组织排放,扬尘污染控制不到位。很多企业甚至不清楚环保设施要怎么用、实际效果如何,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多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技术措施,在治理上更加注重系统化、精细化。”省化工研究院研究员林晶说。

“法律里面有要求”“是否清楚法律规定”“如何落实法律责任”……检查中,“法律”一词成为检查组成员口中的高频词。“依法”是人大执法检查的基本特征,也是执法检查之所以被称为“法律巡视”的根本所在。检查组每到一处,都会对当地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进行“一法一条例”的“闭卷考试”。“在问卷调查中,256位政府部门负责人中全部答对的有87人,占总数的33.9%。146位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中全部答对的有79人,占总数的54.1%,可以看出政府部门依法监管、企业依法治污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省人大城环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说。有了严格的法律,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唯有贯彻落实,才能让法律权威落地生根,在这种情况下,人大监督的频频出手和持续发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真敢问 群众代表现场“抢麦”

“一季度空气质量出现反弹的原因是什么?采取了哪些防治措施?”

“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难点到底在哪里?主管部门下一步如何依法履职?”

“对于企业花钱买数据、花钱买合格的问题有没有采取措施?怎样规范和管理好第三方市场?”

……

两个半小时时间里,16位问询人连续抛出问题,问询现场“辣味”十足。此次专题询问采用电视和网络同步全程现场直播,人大“当场出卷”,政府职能部门“现场答卷”,群众“实况阅卷”。询问方式也由“指定”改为“自发”,会上仅指定了4位常委会组成人员提问,其余12位提问者都是现场“抢麦”而得到提问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为扩大民主监督渠道和途径,本次专题询问不仅应询队伍增加了全省16个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和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而且问询人除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以外,还首次邀请了部分热心生态环保事业、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从事过相关领域工作的群众代表列席并随机提问。从询问现场看,深度询问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成为此次询问的一大亮点。

“非道路移动机械通常排口都散发着浓厚的黑烟,目前来看缺乏有效的监管。请问非道路机械大型污染物排放怎么治理,下一步有哪些针对性的措施?”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张建是第一个“抢到麦”的群众代表,一针见血直指存在的监管盲区。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这项工作由生态环保部门会同交通运输、住建、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来监管,由于涉及多部门职能交叉,在实际工作中就会存在部门监管责任和处罚责任不清的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杰坦言,非道路移动机械由于没有车牌监管比较复杂,生态环境厅对这项工作也是刚刚起步,目前计划到今年年底初步把施工场地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摸清底数,然后对其一一编号,再根据排放类型分类进行监管。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主动回应道,立法不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为了解决登记备案无法可依的问题,2019年省政府的立法计划已经将山东省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督管理列入了一类立法计划,今年将出台实施相关规定。

“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污染排放一直是个‘老大难’,各部门如何各负其责形成一个大格局也是我长期关注的,这次列席让我可以把它直接地提出来,面对面了解不同部门开展的工作。”张建表示,他对现场有关部门的回答很满意,同时也更加理解大气污染防治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从而对打赢蓝天保卫战更加有信心了。

抓实效 不靠刮风靠作风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两个半小时的专题询问通过电视和网络向社会同步直播,把网友们“请进”原本封闭严肃的会场,将人大和政府同时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这是提高人大工作公开度透明度、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又一举措。

“这样的形式真正让基层感受到了压力,回到德州以后我们会一一对照,一个一个地去整改落实,真正体现这次问询的效果。”第一次参加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德州市副市长马俊昀坦言,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直播问询让她颇感压力。本次专题询问中,一些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不留情面地直接“点名”提问——广饶县汽车维修厂VOC排放超标、安丘市百余家玻璃钢企业生产不符合环保要求……被“点名”的市政府负责人当场对整改措施作出承诺。

“大气污染通常是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叠加高强度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污染排放是内因,气象条件是外因。随着减排量大、容易治理的工业企业关停、转产、提标改造,以及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等工作的深入推进,减排空间逐渐变小,压力越来越大。从这次专题询问看,目前我们有解决问题的措施,但有些问题还没有真正地抓落实。”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曙光说,“特别是当前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攻坚阶段,小打小闹的减排措施已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必须在推进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问题不查清绝不放过,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责任不落实绝不放过,群众不满意绝不放过。”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书坚掷地有声。人大监督绝不是口头上的“喊号子”,而是落实在行动上的“实锤子”。本次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专题询问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工作建议,省人大常委会都将通过法定程序转省政府安排整改落实,并向省委做出报告,强化跟踪监督,持续推进法律监督与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蓝天保卫战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而空气质量的反弹更表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省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对大气污染防治“咬住不放”,凸显了人大将蓝天保卫战进行到底的决心,也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人大监督“不见成效不收兵”的责任担当。

猜你喜欢
执法检查人大常委会监督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不经授权人大常委会主任能代表人大常委会吗?
提高审议质量 强化人大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人大监督有力量
擎起“法律巡视”利剑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注重在提高执法检查实效性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