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形成合力 切实改进德育工作

2019-07-18 18:30许小勇郑万锋
新课程·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许小勇 郑万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思想道德素质提高要从娃娃抓起。近年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中学生德育存在问题及原因

1.德育首位亟待加强

政府、社会、家长关注学校更多的是升学率。目前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但不少学校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从学校教育整体现状看应试教育思维模式远未根本改变,德育工作与升学指标等一些“硬任务”比较,就趋于“软化”,学生、老师仍然在应试的道路上拼搏。德育工作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问题吵闹”的现象。

2.学校德育不到位

一是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对德育工作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研究和实践不够。所谓德育工作多表现为“救火式”问题解决,灌得多导得少,堵得多疏得少。德育教育触及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处理方式简单——停课、转班、叫家长。二是班主任作用发挥不够。由于中学生处于问题多发期,管理困难大,许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日常工作的重心,多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偏重于繁忙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三是课程育人渗透不够。一些科任老师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通过课程对学生的德育。四是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许多学校总怕出安全事故,不敢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出校园。

3.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一是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造成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和隔代教育不盡如人意。我市是劳务大市,每年都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金钱+物质”成为“打工一族”的父母用来最直接弥补孩子的方式,容易形成未成年人好逸恶劳和功利享乐等思想。二是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据调查近年离婚案件以每年15%~21%的趋势增多,打工族离婚者居多,夫妻离婚,是家庭、孩子的不幸、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幸,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4.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

一些腐败、见利忘义、诚信失范、网络问题等负面因素影响着学生。一是部分学生不想学,认为大学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拼学”还不如“拼爹”。二是学生对网络的负面影响认识不清。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上网已成时尚,但上网学习的少,打游戏的多,个别学生甚至通宵包夜上网,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往往很难自拔。虽然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组织了多次联合执法行动,但没有真正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三是手机在学生中使用较普遍,学校屡禁不止。一些学生早自习、上课时间都在用手机聊天、逛淘宝、听音乐、看电影。真所谓的“假如你想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四是“家长闹校”的负面影响。随着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出现“家长闹校”,这实在是中国教育的伤痛和悲哀。一旦发生师生冲突、家校冲突,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多会对学校和老师展开批判,甚至片面地放大校方和老师的责任。其结果是损害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定会导致老师不愿深入管理、教育学生。

二、改进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认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全社会要充分认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德育工作检查、监督和指导的力度,每年定期进行德育专项督导检查,按照教育部新颁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促使学校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改革传统模式,增强德育实效性

探索留守子女教育模式、常态化开展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提高班主任待遇,在工资、职称方面倾斜,让班主任乐于从业。健全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彻底改变“一块牌子,一间房子”的现状。变单一德育说教为生动德育实践,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法定节日、周末等时间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优化教育的外部环境,常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社会要给教育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以客观、全面的态度看待教育问题,媒体、家长要给学校一个客观公正支持。相关责任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监控、检查力度,取缔关闭接纳或变相接纳未成年人的“黑网吧”,给学校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视和抓好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学校是主阵地,还要全社会做起,从我们家长做起,形成合力,全面开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盛.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J].江西教育,2018(2).

[2]赵秀荣.创新德育教育工作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7(3).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