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9-07-19 06:44王洪磊仇银霞
运动精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学科

王洪磊 仇银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11)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使“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随之各行各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发展其自身。体育在此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体育制造业、体育服务业大幅度、稳步前进;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体育健身、体育场馆、赛事的传播与推广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查阅近几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学课的发展态势,总结和梳理体育学科在“互联网+”视域下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

1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学科的研究现状

自2015 年“互联网+”计划的提出,体育与“互联网+”的融合逐渐成为体育学科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互联网+”与“体育”为关键词,截止到2018 年11 月,在中网知网共计查到有效论文共计591 篇,2015——2017论文数量呈现急剧增长态势,2018 年增长有所放缓,但增长仍然明显。从研究内容上看涵盖体育产业、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健身与公共平台建设、体育场馆、赛事及传播、及体育文化和项目的推广与传承等方面。其中体育产业与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研究较多,研究成果和研究层级也较高。

表1 体育学科研究内容调查样本数量(单位:篇)

2 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分析

2.1 体育产业的研究内容分析

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国家顶层战略的情况下,体育产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张森木从互联网+体育产业的理论基础入手,分析了其商业模式的现状,从产品智能化、体育场馆、体育商城、体育传媒电子竞技等方面入手,并提出建立体育产业品牌、体育产业社区及打造平台生态圈。潘丽英等从发展现状、影响体育运动产业的高成本IP 竞争、体育场馆的人均欠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困惑,户外运动的发展等因素方面分析,指出“互联网+”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创新。董芹芹等也从健康背景下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融合等方面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总之在研究内容中,大多数学者围绕体育产业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发展契机、发展影响因素及体育产业的分类等展开研究和分析。

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进程中,从24 号文件的提出、2015 年体育产业的统计分类等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政策引导;我国体育人口的不断加大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大数据的整合;体育产业的精确分类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内涵保证。但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中,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所占比例与同期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2015 年我国体育服务业占据20.8%的份额,体育用品占据78.6%的份额,这与我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要求的到2020 年体育服务占据30%的份额还有还大差距,与同期美国74%的体育服务所占比重差距甚远。体育人口消费持续增长,但服务类付费仍在培育状态。体育人口的数量使我国体育产业拥有一个基础庞大并且潜在的巨大市场,但是现在消费的主要在于体育用品的消费,体育付费等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极少。再加上体育人口的老龄化增加使体育产业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如何抓住老龄化的进程,逐步培养体育习惯成为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而体育产业中体育竞技、体育旅游和体育小镇的研究也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

2.2 体育教学、训练的研究内容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迅速发展,各个学科也都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体育教学与训练也不例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互联网+体育教学已成为现代体育教学与训练新的发展趋势。梁立启等从教育同质化、培养理念更新、课程设置、网络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在创新人才培养、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确定培养人才方向、适应角色分配等方面应高度与“互联网+”融合。李鸿宜等从“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论述指出“互联网+”视域下给学校体育思想、教学内容、教材改革、管理改革提供了新机遇。陈锦等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体育的特征、智慧体育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指出大数据特征的“互联网+”体育发展进程中应尽快建立数据平台的开发与运用。总之,研究的内容涵盖高校专业课、大、中、小学公共课体育、体育平台的建设、青少年训练等诸多内容。

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互联网+”的进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运用正在改变教学中的许多环节,教师主体地位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正逐渐改变原来的方式。但是体育课与其它学科还有明显的区别就是本身带有较强的实践性,是在不断的重复身体活动中逐渐建立起动作技术的完整性、自动化性。它本身除了理论知识的传播外,还有身体技术活动性。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中,既要借鉴其它学科的优秀成果,也要有所区别,把握自身学科的特点,突破和建立自身学科与“互联网+”的紧密融合是我们以后研究的重点。

2.3 体育健身的研究内容分析

体育健身的研究内容基本围绕“互联网+”背景下体育健身作用与意义,健身俱乐部的营销模式、体育健身应用、体育健身APP 的开发与应用分析。陈坚伟从体育健身的应用的数量、内容、教学、检测内容、社交等方面分析了“互联网+”健身的现状、问题与前景。蔡卫清从体育健身APP 对全面健身的影响指出,体育健身APP 对于中青年的体育健身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对运动消费行为、运动分享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从研究的数量来看,相比体育产业和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健身方面研究数量较少,“互联网+”视域下,体育健身研究内容中,如何培养健身人群的习惯,如何巩固体育消费人群,大数据下的体育健身平台的开发与运用是我们往后一段时间所重点研究的课题。

2.4 体育赛事传播、场馆的研究内容分析

郑卫平等指出“互联网+”时代给体育赛事新的生机,大数据、新生活是体育传播当下的唯一途径,先寄生,后共融是体育传播发展的大趋势。并对“互联网+”时代下的碎片化、数字化、交互化、全息化予以解读,并从赛事资源、受众群体、产业链三个方面予以发展。段明会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在体育场馆服务市场、体育服务项目、体育场馆周围商圈、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场馆的拓展的策略。在研究内容中,基本围绕赛事传播特征及发展趋势,体育场馆的大数据下的平台运用及场馆运营来展开。中国体育赛事的传播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赛事发展不均衡,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消费端。互联网加速了体育赛事的构建,各种赛事的传播版权费用居高不下,收益模式至今不算明朗。体育场馆利用率不足,公共场馆开放受各种因素影响,有偿场馆价格偏高、线上与线下相差悬殊是我们依然要面对的问题。

3 结束语

互联网+体育是体育学科发展的一大契机,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形势,应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体育服务业的比重,在电子竞技、体育旅游和体育小镇方面要加块研究步伐,加块真正体育人口的培养和价值挖掘,在教学改革中,慕课、微课、翻转课堂要实现与体育的无缝对接,使新的科学技术3D、VR 迅速转化到教学当中,建立大数据教学、健身、产业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使体育学科的各方面充分融合。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学科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