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19-07-19 06:44杨义乐魏参茸
运动精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宝鸡市篮球联赛裁判员

杨义乐 魏参茸 康 东

(1.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长安大学体育部,陕西 西安 710061)

宝鸡是陕西两大百万人口城市之一[1]。教育部公布首批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名单中,陕西省入选130所,宝鸡市43 所,约占全省总数的33%[2]。

中学篮球联赛在我国校园篮球竞赛体系内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它承载着为大学联赛输送篮球人才和接纳培养小学篮球人才的重任,它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我国学校篮球联赛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3]。

通过对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的赛事制度、组织、投入、场地以及宣传和影响该赛事发展的因素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面临的问题,给出相对应的建议,为该项赛事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该项赛事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矿业大学电子图书馆,在中国知网上以“篮球运动”“篮球联赛”和“篮球联赛发展现状”为模糊检索词检索相关文献。

1.2.2 访谈法

对赛事的组织者市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目前阶段赛事的举办、赛事的投入、赛事的宣传和参与的情况、赛事裁判员基本情况、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等。对四支代表队的教练员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有关篮球队队员基本情况、学校或组织队伍领导重视程度、场地设施情况以及篮球队训练状况等。对学校的主管领导宝鸡中学和姜城中学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学校的有关政策措施、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队员来源、教练津贴等情况等信息。

1.2.3 实地考察法

通过走访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四支参赛代表队所在学校宝鸡中学、宝鸡市姜城中学、岐山县蔡家坡高级中学、凤翔中学,了解其代表队人员组成、运动员年龄结构、运动员来源、队伍规模,实地观察队伍的训练状况,记录训练时间以及训练次数和队员的参与积极性状况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发展历程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前身为“宝鸡市高中男子篮球联赛”,2014 年加入了初中组和女子组比赛并更名为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运动会,截止到2017 年该项赛事参与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人数达到300 多人,参与的队伍在宝鸡市13 个县区的基础上增设宝鸡中学和宝鸡市第一中学代表队,参赛队伍总数达到15 支,耗时达5 天。

2.2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规程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执行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的最新篮球规则,以及执行国际篮联最新的规则解释。第一阶段采取分组循环,每组前四名的球队参加第二阶段比赛;第二阶段采取分组循环和交叉赛决定名次。在规则上与其他比赛并无太大的差距,而近年来赛事举办方非常重视对新人的培养,在竞赛方法上施行了“10 人制”即第一、二节分成不可重复队员的阵容进行两节比赛,第三、四节不做阵容规定。在这规定下有效的制止了5 人打满全场的现象,更加考验参赛队伍的整体实力水平,极大的促进了新人的锻炼和发展,使每一位参赛队员都具有足够的上场时间,能够得到足够的赛场锻炼,在培养运动员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2.3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赛事现状

2.3.1 赛事场地设施

表1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比赛场地情况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举办地多为一些有能力举办且场地设施较好的单位,由近三年的举办地点来看,全部都集中在市区的金台区、高新区以及陈仓区,没有涉及到县一级,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市区的基础条件设施比较健全,方便赛事参赛队伍的安置等因素,场地设施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对市区的篮球氛围有极大的提升,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县级行政单位的篮球氛围的建立和篮球运动的发展。

2.3.2 赛事投入方面

地方的经济发展对体育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各个参赛队伍的经费主要来自于联赛的少量补贴以及学校或县区的教育经费,经费问题大大的影响了参赛队伍的建设和赛事的发展,据调查该项赛事从无赞助商参与,由于经费的原因,使得各个队伍开展训练、竞赛活动的数量、形式及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3.3 赛事宣传方面

好的推广对于赛事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而该项赛事宣传方式主要是以教育局向各区县及直属学校下发通知为主,只有区县相关单位和直属学校相关部门能够接触到赛事信息,少数偏远县地区都存在不知情或很晚才知道赛事的相关信息,导致很多良好的队员没有参与比赛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参赛队伍的规模和竞赛的水平,由于缺乏对广大群众的宣传,直接降低了社会对中学生篮球联赛的关注度,影响了良好的篮球运动氛围。

中学生篮球联赛基本上是在7 月份举行,比赛时间一般为5 天,竞赛日程比较紧张,赛事密度相对较大,参赛队伍的比赛场次也大大缩水。同时大部分学生临近期末考试,参与或观看比赛的欲望大大降低,大众又不知道赛事信息,造成比赛基本没有观众,氛围冷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

2.3.4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参赛队伍教练员调查分析

表2 教练员年龄结构

4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练占比达到了85.7%,说明教练员并不缺乏新鲜的血液,年轻的教练可以在继承老一派教练的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发挥和运用新的训练理念,运用最新科技手段到训练中去,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球队的气氛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教练员均是由学校的体育任课老师兼任。这对老师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他们要在兼顾自己本身体育课程的同时还要去照顾到运动队伍的训练,这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

表3 四支队伍教练员学历

教练员本科学历的占71.4%。专科学历的1 人。研究生学历的1 人。由此可见,大多数教练员是本科学历,但是高学历人才比较少。

表4 教练员运动经历

教练员中有4 人是高校体育学院的篮球专修,有1 人是高校体育学院的篮球辅修,有2 人是市少年体校的篮球队队员。教练员整体具有一定的篮球专业的运动经历,但缺乏高水平的运动经历,这对于队员的技术水平提高有一定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影响球队的竞技水平的提升。

表5 教练员两年以内参加培训的次数

教练员培训的次数相对分散,参加培训3 次的占42.9%,4 次及以上的占28.6%,1 次的占28.6%。具体市区代表队的教练员参加培训的次数多,机会多,而县区的教练员参加的次数少,培训的机会也少,教练员整体的参与的培训次数较少。教练员如果不能定期的参加培训仅仅靠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对于运动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培训可以了解和学习更多的最新知识和训练的方式方法,对于队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表6 教练员与其他老师工资对比

调查表明在同等课时的情况下,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工资高的占28.6%,持平的占57.1%。总体水平高于或者持平于其他科目的老师,只有宝鸡中学给予教练员补贴,而其余教练员的补贴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对激发教练员从事艰苦训练的热情、积极性和信心方面都是非常不利的,对队伍的发展和建设也是非常不利的。

2.3.5 队员基本情况方面

表7 运动员身高情况

年龄分布在14-18 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17.1 岁。身高在190 以上的5 人,大部分集中在170-190 之间,而170-180 之间的占比43.7%、181-190 之间的占33.3%。由于赛程规定参赛队员的年龄必须小于或等于十八周岁,但实际情况显示,赛事组委会对运动员身份考核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3.6 队员训练年限和参加比赛的场数

表8 运动员训练年限

表9 运动员参加正式比赛的场数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队员训练年限在1-2 年的占46%。在2-3 年的占33%。队伍整体队员参与系统训练的时间较短,加上文化课学习的压力,队员在学与训之间出现很难抉择的情况,导致训练的参与率以及完成率大大下降,对队伍成绩有着很大的影响。

而在参与正式比赛的场数方面,队员每年参加正式的比赛场数基本上集中在9 场左右,队员每年参加的正式比赛较少,不能积累长期的比赛经验以及长期的训练得不到比赛的考验,不利于自身的提高以及球队的竞技水平的提升。

2.3.7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裁判员基本情况分析

在调查中了解到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的裁判员为在职体育老师兼职或个别教育系统在职人员且均为男性,其中二级裁判员占大多数,一级还有国家级只有个别人,没有国际级裁判员,还有个别没有裁判人员证书的裁判参与到比赛执裁其中,大多数裁判员都是在大学期间或几年前考取的裁判员证书一直延用很长时间,知识长时间没有得到更新。

裁判员均由主办单位选聘,在赛事举办前期通过推荐来选拔裁判员,没有任何的考核制度,而在赛事举办前每年都会召开裁判员培训会议,但通过这个很难达到对裁判员的系统的培训,长期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很多新规很难在联赛中实施,裁判员的技术动作很不规范,且每年的裁判员人数波动较大,没有专职的裁判员,这也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赛事CBA 所面临裁判职业化的问题,这将很大程度影响到裁判员的专业化水平,也会对赛事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裁判员每场比赛的补贴相对较少,很多裁判员在下一个比赛的年份,参与比赛执裁的积极性不是很强。2.3.8 影响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发展的因素分析

有关部门对此项赛事都持支持态度,各个代表队主体学校领导对参赛队伍都表示支持几所学校在市内体育工作都是相对较好的单位,学生家长都参与的学生也是支持的态度,赛事每年都有新的元素注入在促进发展,目前已经建立相对健全的赛事系统,但是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与“训”的问题。存在领导阶层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存在参赛岁队伍经费不足的问题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宝鸡市中学生篮球联赛由宝鸡市教育局主办,以2014年为界限,2014 年之前赛事分散、不规范。2014 年教育局合并赛事以后更加的规范化。赛事推行“10 人制”比赛办法,杜绝5 人打满全场现象,极大的考验队伍的整体实力和鼓励锻炼新人。

比赛选址都在市区,赛事的投入和宣传工作极为单调,对赛事的影响较大。教练员和裁判员缺乏系统的考核和培养体系,知识长期不更新。运动员训练年限和参与比赛的场数较少,不能通过比赛得到更多的锻炼。

政策制度对赛事的支持,以及学校等基层单位的积极响应,都对赛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赛事的影响因素整体对赛事持积极态度,存在“学”、“训”选择的问题。

3.2 建议

在新形势下,不断的健全赛事的体系,建立合理的裁判员和教练员管理体系,坚持已有的赛制并且不断的向联赛注入新的元素,开发新的赛制,不断探索赛事发展合作的新思路,不断开发地方特色,将比赛办出自身的特色。

积极响应中国篮协相关政策,以“小篮球”的推广、引进一些高级别的表演赛事和明星球员见面会等为契机,大力的宣传篮球运动,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参与,带动区域的篮球运动气氛,将比赛走出市区,走向发展落后的地区,不断健全场地设施,促进全面发展。

继续完善赛事的组织和实施系统,不断的健全运动员的发展体系,促进运动员的参与动机和家长的支持率。

猜你喜欢
宝鸡市篮球联赛裁判员
南通市部分高校校园篮球联赛开展现状及改进策略
广西乒乓球裁判员队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业余篮球联赛的网络直播推广探究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海峡情
太阳第一家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足球总体改革背景下德阳市足球裁判员队伍发展研究
山区变景区是连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那“缺失的一环” 访宝鸡市扶贫开发区办公室主任崔省强
不给面子